你怎么才能不上当

黑心作坊用塑料袋做紫菜的视频,你转发了吗?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一段视频,在一个黑作坊里,一个光膀子的男孩把塑料袋投入机器,经过几道工序,机器吐出成品“紫菜”。不久,官方媒体辟谣,这是假新闻。

类似的谣言,每天都有,而大面积传播,甚至造成很大影响的,每年也有好多次。我们为啥那么容易上当?因为思维有漏洞。

德国作家罗尔夫·多贝里写了一本书叫《清醒思考的艺术》,副标题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

限于篇幅,我们讲讲最常见的几种。

幸存偏误

幸存偏误:“每个成功者都很努力,所以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人们往往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概率。

二战时,美军想给战斗机装上装甲,但又怕影响飞行速度,得把装甲装在飞机最需要防护、受攻击概率最高的部位,那装哪儿呢?研究发现,从战场回来的飞机,机身上的弹孔比引擎上多得多,那就给机身披上装甲。一位数学家提出反对,返航的飞机引擎中弹少,说明凡是引擎中弹的飞机全坠毁了,装甲恰恰应该装在引擎外面,这就叫幸存偏误。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当我们要估计一个陌生事物,我们往往会选取某种熟悉的东西——最早取得的第一笔资讯(这称为锚点),当第一个参考用的锚点与实际上的事实之间的有很大出入,甚至完全没有关联,人们依然大胆地从那里闯入陌生地,这样就会造成偏误。

8×7×6×5×4×3×2的乘积,由于参加者没有足够时间计算,所以他们尝试估计答案。由小数字开始(1到8),参加者估计是512,由大数字开始(8到1)参加者估计是2250。正确答案是40320。差距太大了。

这就是锚定效应,有个锚会让我们对陌生领域大胆猜测,但是出入往往非常大。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沉没成本,经常也被叫做协和式飞机效应,协和式飞机是一个亏本的国有项目的典型例子,英、法两个合作伙伴早就认识到,永远别指望超音速飞机的运营,但他们还是继续投入巨资只是为了保住国家的脸面,放弃就等于投降。

唐朝有两个高官叫姚祟和张说,这俩人是死对头,都恨不得杀了对方。有一天,姚崇真的要死了,担心张说会报复姚家,怎么办?这时,他把儿子叫过来,密授活命之策。说,“我死后,你先送给张说一大堆珍奇古玩,再让他帮我写个墓志铭。他收了这么大礼,抹不开面子,肯定会写的。这样,他就不会再加害你们了。”为啥呢?因为连墓志铭都替人家写了,就等于向姚祟示好,以后还怎么下毒手报复他的家人?最终,张说还真就上套了,但也来不及反悔,只好放过姚家。你看,先让对方做点好事,这样他就不好意思撕下脸皮做恶人,索性好人做到底。这也是沉没成本。

我们常见的思维错误还有从众心理、权威偏误、错误的因果关系、忽视概率偏误等等。

例子1:马库斯是个瘦瘦的男人,戴眼镜,爱听莫扎特的音乐,根据这个描述,以下哪种可能性更大,第一,马库斯是卡车司机;第二,马库斯是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

你的答案马库斯是司机,还是文学教授呢?

小小提示:这个例子人们常犯的是忽视概率偏误。

例子2:一个农民喂食一只鹅。一开始鹅畏畏缩缩,想:“这个人为什么要喂我?这背后一定有什么阴谋。”数星期过去了,农民天天都过来,扔给它谷子。它的疑心渐渐减弱。几个月后这只鹅肯定地想:“这个人很喜欢我!”——这一信念每天都得到证明,于是它越来越坚定。它对农民的善良坚信不疑。鹅没料到,农民在圣诞节会将它从鹅舍里取出并杀掉。

这只圣诞鹅成了什么思维错误的牺牲品呢?

相信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犯这种错误的可不仅是鹅,我们大家都有观察个体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的倾向,不是吗?

好了,思维有如此多的漏洞,难怪查理·芒格说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着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他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查理•芒格称之为多元思维模型

虽然一下子不可能建立多元思维模型,那需要相当的知识储备和不断训练、反馈、改进。但是,如果我们不开启我们的理性思维去思考和计算,轻信‘‘常识’’、“权威”、“经验”等等,就太过草率了!

欢迎转载,无需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xiangshuo755
作者:逸情云上N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怎么才能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