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说: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
在我的眼中,她属于人生的赢家的那一类。 而现在只能替她感到惋惜,会不由自主的感叹真的是“天妒英才”。
她父母本来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不想等到来的却当头敲晕了的一棒,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
事业上她好不容易过本科、硕士、博士、出国、过五关斩六将,看似有风生水起的迹象,犹如鹤之羽翼始丰,刚好有展翅便被命运插着脖子按在尘地里。
看于娟的这一本《此生未完成》我相信稍微感性一点的人,看这书的时候心情会异此的沉重,感觉她就是我身边的亲人一样,只能干心疼却无能为力。
看完后更加相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的“六度分离理论”。这个理论上认为世界上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我们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所以作为陌生人我也会开始关心她的身体状况。
知道她,知道这一本书是某一期的“新闻周刊”推荐的人物就是她(于娟),想深入的了解她为什么在经历生病的后看穿“生死”这个我们避而不谈的话题。
如果你选择看这一本书,你就需要调整好心态,因为书传达给的我感觉就是一种非常沉重感受。
先说最轻松的一章节“义气义乳”书中记录她同房的病友,(于娟患的是乳腺癌)南翔阿姨、舟山庄阿姨、甘老师各自研究的“义乳” 由于市面上的“义乳”太贵了。
劳动妇女舟山阿姨天生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就选择自己研究“义乳”开始着手研究质感极强的绿豆,阿姨用绿豆缝了个口袋,放置在左胸充当义乳。
在阿姨第四次化疗之后,阿姨的女儿发现阿姨的乳房不对称,绿豆义乳明显膨胀肥大,于是在阿姨洗澡的时候把绿豆从胸罩掏出来拆开,结果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个绿豆因为受体温汗水滋养了,发芽了。
这是书中我看见的唯一笑点。从书中可以知道她真的是被病折磨的都快要成为研究人生生死的哲学家了。
当然,因为她是属于坚强的那一类,所以很多重病期的事情都会被她轻描淡写的略过去了。
世界上有些事情,过程轻柔而结局惨烈悲恸,而别外一些事,过程惨烈悲恸但结果其实也是无非如此。
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有一章是“孔雀爷爷”一个70多岁的老头,精瘦但是矍铄,老头还有一个女儿叫“包子脸” 大约40多岁左右的一个中年妇女,老头每天需要服待瘫疾在床的老伴。
老伴不仅瘫疾在床体重还是一百五十多斤,智商和学龄前儿童一样,老头对她不离不弃,从不大声骂她,嫌弃她。 而老头的女儿,从来没有出现过在病房,更加不用说晚上陪夜了。
所谓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大概就是这一类情况吧,这些年我听见的这些事情数不胜数,可是还是觉得有点小悲伤的,一个不懂感恩的即使拥有家财万贯又如何?哎~~·只能够想着从自己出发吧,做好自己的分内的事情。
书中的记录光头第一次看完后的那一份厚得像书一样的报告书,脸色有点发青,而无知的一家三口以为得了“乳腺癌”是没有生命危险的开心,让我知道其实这个过程家属远远比病人更加痛苦,因为病人痛苦的事肉体,家属痛苦的是心的痛苦。这二者之间永远没有办法可以轻易衡量的。
当然在这求医的过程中,光头因为有救她心切的心情,好几次相信同病房的李忽悠、钟善人等人忽悠她求医的钱财。
即使高学历的他们,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还是选择去相信那些人,相信那些不靠谱的医疗手段,因为光头一家相信说不定真的有奇迹发生,只能够报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
让她们一家人想明白,人生在世都不容易,选择打砸骗抢,就不要投胎为人的那套人心肚肠,不要投胎为人的那张脸,但是那些都是源于他们每个人的选择。
其实挺佩服她能够在病痛面前表现的镇定自若,换做我不一定能够承受这个痛苦,会偷偷选择轻生都有可能的。
我想我应该不敢面对化疗期间的脱头发、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感觉真好痛苦。
又或许她在那样的病房下,看见被病折磨的人太多太痛苦的了,所以她才在化疗期间也就习以为常,也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
曾经她的朋友说好羡慕她生病后的大彻大悟的状态,情愿和她换一换,经历她那个时候经历的东西。
于娟则非常认真的用双直的大眼瞪着说,没有人愿意和我换,我也不忍心让你跟我换,太疼了、太痛苦了。
的确是的啊,鲁迅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之淋漓的鲜血。
于娟她是在用生命记录她在临终前的每一个足迹的做法,记录她那一段人生难忘的落发经历。
她想把人生的这种大彻大悟记录下来是送给土豆作为成人礼物。
只是可惜她不能够陪伴土豆的成长,我更加不希望土豆在一次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这一首让人有感触的歌曲。
最后,我想还是以于娟书封面的话结尾: 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痛苦,但是也更多的真情让我们不能够放弃,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惨淡但是有更多的变好让我们不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