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职业规划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经常被毕业生们问及这样的问题:“老师,我大学毕业后应该如何在法官、检察官、律师和企业法务之间做选择啊?”。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问他们“你们对这几个职业有了解吗?有没有去不同的职业做过实践或实习?再不济,有没有接触过这几个职业里的人、听他们聊聊自己的职业特点?”。大多数同学给我的反应是摇头,情况较好的同学会告诉我:曾经在其中某一个职业中的某个单位实习过一段时间,或者家里有个亲戚是从事其中一个职业的。如果我再想深入询问一下,他们对这几个职业的看法,他们通常就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讲起了。

其实,我真的想对这些即将走出大学校门、走进社会的孩子们说,一份良好的职业规划是建立在你对自己、对可能选择的职业有相当程度的认知基础上的。如果你既不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劣势,又不了解几个备选职业的不同特点,而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感觉去做职业规划,怎么可能做的好呢?

有的同学会说:难不成让我每个职业都去做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选择吗?这当然是不现实的。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分,如果能够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直接经验,当然最好;但若囿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无法在每个职业都有所经历,至少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文章、了解有关信息或者与行业内人员交流等方式获得一些间接的经验。事实上,作为法学院的学生,四年学期期间,至少有七个假期可以用作实习实践,问题是你有没有充分利用?我见过一个法学院的女孩子,职业规划非常明确:本科毕业要出国留学,回国后要从事律师工作。那么,她在本科阶段是如何做准备的呢?她利用几个暑假去不同的律师所实习,然后在学期中也会抓紧一切机会去做义工和志愿服务,因为她知道在申请出国留学时国外的大学对这一块非常重视。与此同时,凡是学校里邀请到律师来做讲座时,她不但认真参加,还会在讲座结束后利用一切机会与律师进行深入交流。我相信,这个女孩子所作的职业规划以及为职业发展所作的准备,是相当理性和相对充分的。

也有的同学说,如果我选择了某一个职业,做了一段时间又觉得不喜欢、不适合自己怎么办?事实上,这个命题成立的前提是:你在做的这段时间,有没有很努力、很认真地对待这个工作?换句话说,你得出“不喜欢、不适合”这个结论的基础是否扎实?如果你并没有认真对待工作,就匆匆得出结论说“不喜欢、不适合”,那么,我可以断定,你即便换了职业,也未必“喜欢”、未必“合适”。职业和工作,和感情在本质上是有相似之处的,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必须付出了,才可能有回报。自己不付出,还奢望对方有回报,怎么可能呢?加入,你真的是认真对待了,依然不喜欢、不适合那个职业,也没关系啊,完全可以换一个职业啊。有谁规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在一个职业里、在一个公司里做一辈子呢?选择了,做了,觉得不合适,就调整啊。在这个意义上,也印证了“职业规划是做出来的”的观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的职业规划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