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读以“写信”为主题的小说,以前读过单纯的书信集,如沈从文在《湘行散记》中写给爱人的信,但这本《高山上的小邮局》却是以信件主题推进,讲了一个温柔十分的故事,全篇结构十分紧凑,层层推进,太感动了。
整本书主要讲述了拯救西班牙山村波韦尼尔一个邮差萨拉的故事。萨拉是波韦尼尔唯一的邮差,但因为信件稀少,领导决定要将她调任,听到这个消息后,萨拉的邻居罗莎奶奶提笔写了第一封信,写给曾经年少的挚友路易莎,希望通过一个“匿名信件接龙”的游戏,保住萨拉的职位。
但给路易莎的信件却送到了其孙女阿尔玛的手上,由此小说展开了线索,书信的温度从冷寂逐渐升温,变成暖意。
阿尔玛通过书信获得了爱情,遇到了亚历克斯;落魄的女诗人玛拉·波斯基通过书信重获了灵感,重新开始了创作;亚历克斯通过书信获得了机会,倾诉了自己的梦;
希帕蒂娅通过书信获得了认可,开心地继续着烹饪;曼努埃拉通过书信获得了陪伴,聆听了旁人的心声;罗莎通过书信获得了原谅,得到了慰藉;最后的最后,萨拉通过书信获得了爱情,在四十岁生日那天收到了那个男人的第四十封情书。
书本的内容并不复杂,只是一个发生在西班牙山村波韦尼尔的小故事,但在书信的传递和接龙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和感情都缓缓在面前展开,最终催促着读书的人,也提起笔来,写一封一直在等待的信。
现在邮局的书信业务已经远没有之前繁忙了,大家开始通过手机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交流,但脱口而出的和当下敲击的宋体字符并不一定是你心中所思。你的朋友圈文案也许写的精妙绝伦,但那文案却未必在表达真的自己。
每年的生日,我都会给朋友写信。虽然最近几年来,不再写很长的信件,但是与生日礼物放在一起的必定有一封信。我会细心地挑好信封,然后思索自己最想说的几句话,然后写下来,希望在朋友亲启信件的时候,获得更多温暖。
平时也许会一直叽叽喳喳地讲话,但是感情的厚度并非全部得以感知,所以在我看来,每年生日的信件都是一封简要的情书,确认自己的心意,表白自己的立场。谢谢朋友在我身边继续关怀照顾我,再次重申我对相逢的感激。
《高山上的小邮局》中,邮差萨拉在投递第一封匿名信的时候,感到好奇,而在处理更多匿名信件的时候,则感到悸动。当那封匿名信辗转由她打开的时候,她的心情更是难以平复。她知道自己必须要回信,不能让“匿名信件接龙”在她手上断掉,但是却思索很久不知道写信给谁。
也是那一刻,她才意识到她对自己身边那位名叫卡罗尔的同事了解甚少。出于书信的缘故,她们开始攀谈,最后也因为书信的羁绊,她们的关系比同事更亲密了一层,由此收获了友情。
我也有因为书信收获友情的经历,所以在书中看到那段时,觉得十分感动。我的信,是写给...网友的。高一的某一天,趁着刚开始上课在课桌里偷偷登录QQ的缝隙里认识了L,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通起信来。
整个高中,收信、写信都是我回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L比我小一点,矮一届,但是我们的性格却十分合得来,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网友而已,而后在往复的通信中才蓦然发现,和L已经建筑起了钢铁友谊。我们会聊琐事,分享各自的烦恼,也会彼此安慰,鼓励彼此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
作为一个又宅又安静的人,L的书信是我整个青春期内情绪的出口,她理所应当地出现、理所应当地为我打开了灯。每个课间操时间,都要去翻看有没有自己的信,那种满怀期待的心情,实在是太暖太暖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在家整理写过的信,分了类好存在自己的抽屉里。无意中,却翻到了闺蜜有一年生日写给我的卡片——“有生之年,欣喜相逢”。看着她漂亮的行书字,不禁被暖地笑出了声。
但比起萨拉的信,在《高山上的小邮局》中,让我更加感动的却是亚历克斯写给父亲的那封信。父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尽管精心照顾,最后父亲还是突然地走了。亚历克斯在父亲过世后给父亲写的那封信,首尾呼应,真诚而又热烈。
开头问“你现在在哪里?”结尾写“在你所在的地方,不要忘记我,爸爸。我仍然在这里。”咀嚼信中的字字句句,到最后一句时,就忍不住哭了。把对至亲的深情呼唤写下来,似乎也就能把温度留下来。
被《高山上的小邮局》这本书打动,或许是因为书信情怀,但我内心深处的感触更多的源自书信夹层中温度和情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脆弱,也很难维系和经营,每个人都结交过朋友,也失去过朋友,感情或许会随着流水变淡,也可能随着时光的推延变浓,但有了信件就似乎有了储蓄感情的盒子。
一起吃了很多顿饭,压过很长的马路,打过好多通电话,也说了无数次的晚安和早安,也许还是会失散。但读过这本书,就想再次抽出信纸,无声地告诉你一句:有生之年,多么多么欣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