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夫妻感情的缝隙都是从有了孩子之后产生的?

清明节全家祭祖,也是众多亲戚千载难逢相聚的机会。

家里的儿媳妇们相聚一堂,我的嫂子们和弟妹。孩子们聚少离多自然也是不亲近不熟悉的,他们拿着自己的玩具,自顾自的玩着。妈妈们站在一起聊天,先生们不在,从结婚生子聊到育儿养生话题不断。

他们都是自主恋爱,恋爱长跑后步入婚姻殿堂,大家高度一致的想法是:两个人的爱情从没有受结婚这件事情有所影响,都认为婚前婚后感情一样你侬我侬毫无束缚毫无瑕疵。分歧都是从有了孩子之后发生的,分歧发生的原因是对孩子的爱是不同频的。比如说产后爸爸们更爱孩子胜过爱妈妈,妈妈吃醋或心有芥蒂;妈妈产后爱孩子胜过爸爸,爸爸不满或怨言;然后等到彼此相互理解的时候,双方有互相转变了立场,更爱对方的那个人更爱孩子了,更爱孩子的那一位更爱对方了。但是总是无法同频共振去爱那个爱的结晶,也无法很好的处理好爱人和孩子的关系。爱本身是一个问题,教育孩子的方法,陪伴的观念,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立场,或多或少不一样,些微的差异积少成多就变成了顽疾,或许不痛不痒,但是当初那种心无芥蒂的两情相悦不存在了。

父母爱孩子就是天性使然,反之亦然。大自然也是这样爱的反馈。但是父母共同去爱孩子的时候,产生问题还是因为两者思维方式的差别,存在问题又无法求同存异,各执己见并执行自己的观念,然后分歧和矛盾就产生了。

他们忽略了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沟通。沟通是多么简单,只需要耗费时间,不用缴纳费用,不需要多高的门槛,只需要心平气和的相互表达换位思考自我反思互相理解。差异化的态度肯定是不可避免的,男女的生理构造就不相同,世界上都没有同一片一摸一样的叶子,每个人的五官手脚都不对称,怎么要求性别差异的另个人思想又高度一致呢,如果这样爱情又怎么会发生呢。所以首先承认差别存在,承认观点想法思维方式的的不一样。然后积极沟通,尝试换位思考,角色互换,质问自己假若自己是对方会作何感想,加入对方对自己阐述了这样的想法自己又会如何应对。承认我和你不一样,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同样的问题,深入考虑如何去解决问题,首先抱着问题一定可以解决的信心和耐心,然后先用自己的方法设想,如果不成就直接询问对方理想的解决方案,找到折中的办法,制定行动计划约定相互监督共同执行,检验成果,结束。

婚姻家庭其实和工作是一样的,一样的需要理论知识需要方法论,然后找到最优解,夫妻两个人也是一个团队,也要追求高绩效,团队就要一条心,就要有凝聚力,有了这样的前提也就不怕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了孩子之后就是团队成员增加了,谁的出生都不是为了横刀夺爱来着,毕竟每一个孩子都不是自己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是自己选择降临出生,他们呱呱落地,天使一样,应该是夫妻二人带着孩子一起升级打怪。父母都爱孩子,但是父母并不彼此最相爱,或者并不相爱,那么给予孩子的感情也不是正向的健康的,父母彼此相爱,才能一起给孩子更多的爱,孩子也才能️更加的懂得爱的含义,不是溺爱,而是爱本身的意义。

不要丧偶式的婚姻,也不要对待爱人和孩子亲疏有别,不嫌弃,不计较,多聆听多沟通,爱是润物细无声。孩子改变的只是团队规模,不是夫妻团队氛围。周知警醒。


如果喜欢我,也可以移步公众号找我

公众号:刀仔遇见美好

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转载需联系本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夫妻感情的缝隙都是从有了孩子之后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