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牛人写作班”01号选手:欣月泉
学龄前儿童应当是最无忧无虑的,笑容也是最灿烂的,因为他们无需应付繁重的课业和考试,所以,也不会因为学习方面的问题而受到大人的斥责。即使再阴云密布的天气,他们也都能自得其乐。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现实生活中,真是如此吗?
01 忧郁男孩
昨天,我带着女儿,高高兴兴地去游泳。
泳池里,孩子们如鱼儿一般,在水中游弋、扑腾,制造出一片欢乐的海洋。他们有的在互相追逐,互相泼水,溅起一阵阵的水花,洒落一串串的欢笑;有的则时而同大人一起嬉笑打闹,时而学学游泳,一个个嘻嘻哈哈,笑逐颜开。
我看得正起劲,不料,耳畔却传来一阵阴郁的童声:“爷爷,我不要游泳,我不要游泳……”
我不免诧异:在这么欢快的乐曲里,竟然蹦出不和谐的音符?竟有不喜欢游泳的孩子?
我转过头去,见到了一位神情极其忧郁的小男孩。他大约四、五岁,身穿一件黑色的短袖连体泳衣,黑色帽子,棕色的皮肤,毫无光泽。睫毛长长的,翘翘的,眼角微微往下斜,眼睛半眯着,黯淡无光。瘦削的脸庞,廋弱的身体,可怜兮兮的神情,浑身上下没有一丝快乐的影子。
他坐在泳池的边缘,陪同他的是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脸上有些皱纹,戴着黑色的泳帽。他双手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口里反复地说:“爷爷,我不要游泳,我不要游泳……”
我心中的疑惑加深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如此不安呢?
爷爷为他的双臂套上橘色的充气臂圈,不顾他的反对,将他抱下了水。爷爷刚护着他在水里游了一小会儿,孩子便抽泣了起来,泪珠顺着灰暗的脸庞流了下来,嘴里还是念叨着:“我不要游泳,我不要游泳……”
爷爷见状,不但没有安慰孩子,为他擦去泪水,反而哈哈大笑,用右手食指指着男孩:“真没用!胆子太小了!”
我心中一寒:这是男孩的亲爷爷吗?怎么能这么说他?
孩子听了,哭得更厉害了:“我要上去,我不要游泳!”这次的口气更坚决了。
我离他们不到一米的距离,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孩子的紧张和痛苦。
爷爷却一边开怀大笑,一边摇头道:“你真没用!”但还是扶着孩子回到岸边,把他抱了上去,他便在泳池边缘坐了下来。
这时,游过来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年龄和忧郁男孩相仿,热情地邀请他:“我们一起去游吧!”
爷爷说:“你看他们,游得那么好!你胆子要大一点!”
孩子却哭得更大声了。
这时,穿深蓝色泳衣的男孩悄悄爬上了岸,绕到小男孩的身后,趁我们不注意,抬起右脚,竟把他硬生生地踹了下去!
爷爷和这两个孩子顿时捧腹大笑了起来,像是看到了一出精彩的好戏。在这样的情况下,亲爷爷还能如此笑话自己的孙子,我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男孩“噗通——”一声落入了水中,像是一块石头冷不丁被人推入水中,溅起一大片无助的水花。
他毫无防备,惊慌失措,“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拼命想游回去。
爷爷再次把他抱上了岸,依旧责备地说着:“哎呀,这孩子,胆子太小了!”
我看得又气又急,忍不住走到他们跟前,对老人说:“他不想游,不要逼他了!越是逼他,越让他害怕。”
老人说:“他已经游了15次了,别人都学会了,他还没会!”
我说:“慢慢来,不要着急。”
“他很怕水,洗脸的时候都怕水,只是粗粗地洗一洗。”
我真为孩子感到心疼。一个那么怕水的孩子,大人却逼着他将整个身体泡在水里一两个小时,还不断地打击、讽刺他。他该有多痛苦,需要忍受多大的惊惧啊!
这时,恶作剧男孩又跑到他身后,想再次“行凶”,我一把拦住了他,狠狠瞪了他一眼,命令道:“不准踢!”他刚抬起的脚只得放下了。
忧郁男孩一边哭,一边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要……回家!”他的手想紧紧地握住住爷爷的手,爷爷却总要挣脱他的手。
在他眼里,爷爷就像是他的救命稻草,爷爷的手就如同救生圈一样。不安无助的时候,他需要爷爷,但爷爷却视若无睹。
我轻轻拍了拍他的左肩,想安慰他,他却浑身一颤,戒备地看着我,担心谁又要把他推下去。此时的他,已然是一只“惊弓之鸟”了。
我又伸出右手,想握住他被爷爷挣脱的手,给他些力量。但他却拒绝了,扭过头去,抖抖索索地去找爷爷的手。
“我要回家!”他再次恳求,眼睛可怜兮兮地望着爷爷。家,尽管不知有怎样的父母,但对于他,远比这个嘈杂而水波荡漾的世界安全。
“我们才来了一会儿,守门的人是不会放我们出去的。”他爷爷惜时如金,狡猾地欺骗了孩子。
“他不游,也不让我游!”爷爷握住他的手,又扭头冲我埋怨道。
“你就陪陪他吧。他现在很害怕。”
老人不语,无奈地看着孩子。
我对男孩说:“一会儿你想游泳了,阿姨的漂浮板给你玩好吗?”
孩子断然拒绝:“不要!我想回家!”此时,他的心早已飞回了家里。家里,也许有某个让他安心的人,也许有一个能倾听他心声,陪他度过孤寂日子的小玩具。
我无计可施,便借助漂浮板的力量,在浅浅的娃娃池里游一会儿。等我回来时,孩子已经不哭了。但脸上依旧没有笑容,神情紧张、黯淡。
过了几分钟,一位老妇人朝他们走来,手里拿着瓶饮料,与他们交谈了几句,便一同离去了。
02 “病梅”成因
我暗想:回家后,他们还会不会责备孩子呢?男孩现在需要的是拥抱和安慰啊!如果孩子只是因为几次游泳不开心,脸上不应该有这么阴沉的表情。估计他家里的气氛也是比较紧张的。
他才不过四、五岁啊!
除了游泳,说不定还有什么令他担忧和恐惧的事情。不知他的父母会不会多陪陪他,听听他的心里话?露出这样表情的男孩,其实,目前学什么并不重要,他更需要的是爱、关怀和鼓励,父母应当帮他建立安全感,使他逐渐恢复阳光开朗的心境。
他的表情,他的心态,或许主要是因为大人不顾孩子的喜好和需要,自以为是地安排他学这、学那,又不注意方式和方法造成的。
孩子那么怕水,他们想让孩子学会游泳的话,首先要使他慢慢消除对水的恐惧。比如,多讲讲自己或别人小时候游泳的趣事;孩子洗澡的时候,和他一起玩玩水,泼泼水;或者,帮他买一个小型的充气泳池,让他适应水,喜欢水。
等他觉得有趣之后,再亲自带他到游泳池,让他套着游泳圈玩。等他再大一些,对水的恐惧心理完全消失了,再教他游泳也不迟。
对这样怕水的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多鼓励,多表扬,帮助他建立自信。而不是一心求快,恨不得游几次,他就能参加市级比赛了。
虽然,我借助漂浮板,能在水中游来游去,但我就是不敢将头浸入水中。对我而言,水下似乎是另一个世界,说不定会让我这个“旱鸭子”没命的。不太怕水的我,尚且不敢完全信任这一池浅水,更何况是一个畏水的孩子呢?
对于这个忧郁男孩,他的爷爷可以说是一位糟糕的陪伴者。他根本无视孩子的恐惧,还不断打击他,批评他,怎么可能让他摆脱恐惧心理?只能让孩子来一次泳池,便对游泳的厌恶与恐惧加深一层。
他们还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每次都一味地指责孩子胆小、没用。如此年幼的孩子,本该享受无忧无虑、轻松愉快的童年,而他,却被大人们吓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如今,许多父母都很心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订立了明确的目标,希望他们能实现自己所期待的,或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因此,他们也比较容易忽视孩子的天赋和特点,而是跟风似的,学一些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
孩子喜欢运动,坐不住的,却硬生生地要把他们拴在书桌边,让他们练书法、练钢笔字。
孩子喜欢画画的,硬要她学跳舞,理由是跳舞可以培养女孩的气质,锻炼身体,以后学校有文艺晚会,可以风光一下。
孩子喜欢唱歌的,父母觉得孩子不是这块料,这条路走下去也很难有出头之日,便及时掐灭了孩子心中的火花。
有的孩子是左撇子,大人觉得这太另类了,一定要把孩子训练成和其他人都一样的,用右手写字、吃饭、画画,这样才算正常。
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此强行矫正孩子,小孩该有多痛苦,多无奈啊。而且,有必要这么做吗?这样反而会削减孩子的自信,磨灭他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
我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果我们仍处于孩提时代,老是被大人呼来喝去,左右我们的思想,使我们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也会觉得非常懊恼、痛苦、愤怒和不知所措呢?
清朝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写过一篇《病梅馆记》。文人画士爱梅,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有人便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告诉了卖梅之人。于是,他们“斫(zhuó)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中继续写道:“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gòulì),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大人们就是如此,一方面,不愿去好好研究、发现孩子的特点,而是以社会上流行的成材标准要求孩子,或者以自己的标准来培养孩子。另一方面,从众以及攀比心理严重,总是盼望着:别人的孩子会的,我家的也该会,而且,最好要超过别人。因此,给孩子报了许许多多的班,不厌其烦地接送,往往把孩子折腾得精疲力竭。
并且,他们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取得的一点点的进步视若无睹,总觉得离自己预期的目标太远,因此不断催促着孩子:快点,再快点!你怎么就不像我小时候那么出色?怎么就不能学学你们班上的某某某?
当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便失望、痛苦,对孩子大加斥责。这样,孩子怎么能安心、快乐地学习呢?
有人马上会跳起来反对,说:不逼不行,否则,成不了材的!你看看朗朗,成了钢琴大师。董卿,成了鼎鼎有名的主持人。他们小时候都是在高压政策下,千锤百炼,被父母逼出来的!
试问:成材的标准是什么?是成名成家?还是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能独立而幸福地生活?
对此,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但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想要成名成家,不是不可能,只是概率很低。而且,往往要经历并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苦难和磨练。并且,即使一个人功成名就了,他是不是真的过上了他梦想的日子?他的内心是不是充实而幸福?
答案也不见得是肯定的。
03 尊重孩子,因材施教
为人父母者,眼光不用放得那么远,心也不必那么大,应当根据孩子的喜好和特点来培养他们,顺势而为,扬长避短。
孔子的教育理念之一便是“因材施教”,他主张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孔子充分细致地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顺其自然,使之体现个性化成长。在实际教学中,孔子便遵循这一教育理念,对每一名弟子施加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果一个孩子的嗓音先天条件很差,而父母却希望他能成为著名的歌唱家,逼迫他勤学苦练,只可能事半功倍!倒不如找到他的长处,扬其长处,避其短处,孩子不但会学得乐在其中,进步也会更快一些。
学龄前的孩子,父母要多陪伴孩子,注意观察他们,了解其兴趣和可能存在的天赋。也可以选择2-3样孩子有些兴趣的方面,加以培养和尝试。
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特长和兴趣点会逐渐清晰起来,便可选择1-2种重点培养,使之成为他们的专长,不但日后可以赖以为生,也可以在他们孤单寂寞之时,使他们获得充实和宁静。
父母们无需随大流、跟风,让孩子学这、学那。也不要期望他们样样精通,这样,反而什么都学不精。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最好自己也会一些,懂一些,这样不但能了解孩子的进度,也能与孩子保持顺畅的沟通。
有一对台湾的父母,培养出了一双出色的儿女,他们曾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我们要求孩子学好的,自己也努力学习,甚至比孩子学得更多、更好!
而大多数父母因为时间有限,或者根本没这样的意识,往往对孩子期望很高,自己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地度着年月。有的,甚至整天与麻将、手机相伴,却对孩子指手画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殊不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你希望孩子积极进取,自信优秀,你也必须踏踏实实地与时俱进,变得更优秀,更自信。
要知道,学习,不仅是读完大学就结束了,而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因此,大人们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更无需拿孩子与他人攀比。父母对孩子要宽容体谅,多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并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如果孩子累了,就让他们歇歇,如果跌倒了,或受了挫折,我们不该用鞭子催着他们前进,而应当把他们搂在怀里,安慰他们,让他们吐露心中的不快与烦闷。
如果他们遇到了困难,陷入了泥沼,无法前进时,我们要及时伸出援手,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供他们继续前行所需要的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支持。
如此,他们才会勇敢地向前迈进,才不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己。
真心希望可爱的孩子们能多多少少地保留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而不是凄凄楚楚,被修剪了枝丫,成为身心俱损,无法焕发自己独特光彩的“病梅”。
那样的梅花,千篇一律,姿态相似。终然符合世人的眼光,符合社会成材的标准,那也不是真正的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