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是很挑食的,鸡鸭羊牛都是极少动的,鱼肉还好,但我只吃的大鱼肉,肉块饱满结实、只有大鱼刺的那种。
在农村,自家都是养鸡鸭的,为吃、也为下蛋。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我妈杀鸡的时候,我总伴随着恐惧和激动。
一只手把鸡的两个膀子、和脖子一抓,另一只手拿刀,在下面放个盆子,刀子一抹,鸡便开始挣扎,然后把刀一扔,一手扯着鸡的两个膀子,另一只提着鸡头,自上而下,把伤口对准盆,慢慢放血。
然后看放的差不多了,便会扔到外面放上一会,然后你会看到,那只本该血流而亡的又开始了极不和谐的挣扎,小时候鬼怪意识强烈,总觉得是死而复生的妖怪,有时还会拿上一根木棍去怼上两下。
现在很多年轻人和孩子很多是没见过杀鸡的了,但现在想来,生命还真是个顽强的东西啊。
我小时候不喜欢吃鸡,因为它有皮,那一下的鸡皮疙瘩让我觉得它不干净,而且东北人。家里吃小鸡总是要配蘑菇炖的,我又极不喜欢蘑菇,软绵绵的,又没有甚滋味。
后来吃的东西多了,以前很多不吃的也接受了,就比如,这鸡。不过更让我惊奇的是鸡的魔力。
这话怎么说,就是:你知道中国有多少种鸡的做法吗?
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但我想了一下,和猪羊牛鸭相比,我能说出的吃鸡的法子大抵是最多的了。
咱们来举个栗子:小鸡炖蘑菇、新疆大盘鸡、三杯鸡、白斩鸡、辣子鸡、鸡公煲、口水鸡、叫化鸡、花雕鸡、宫保鸡丁、可乐鸡翅、烧鸡、烤鸡、炸鸡、卤鸡、脆皮鸡......
还有那百搭的鸡汤。
不过,真要说什么时候喜欢上吃鸡肉的,也就这几年的事,那个时候在长春,我们一起合租5个人,其中有个哥们在饭店后厨里做过两年改刀,手里很有两把刷子,电饭锅是他的神器,酱牛肉、白斩鸡都是好吃到不要的。
小鸡一只(大鸡肉老就不好吃),里外洗干净,然后里外都抹上一层盐,鸡肚子放上点葱,要喜欢再放点香菜、姜都行,腌上3、5分钟,然后放电饭锅里,锅的内胆得抹上一层油,然后煮饭一按,等好了就可以了。
刀工好的自然切成白斩鸡模样,像我这种就切成合适进嘴大小就ok了,在倒上一叠生抽,放点辣椒油,蘸上一蘸。真香!
而且,鸡肉若是选的好的,当真是嫩滑脆爽,在加以佐料,多少是有点瘦而不柴、肥而不腻的感觉。但是也有些遗憾,就是这东西不怎么下饭,下酒还中。
再者,我这种无辣不欢的人,辣子鸡和宫保鸡丁怎么能少呢。
虽然我喜欢吃,但对与食材和做法是不那么讲究的。
比如宫保鸡丁:
一般都是买点鸡腿肉,油煸一下,蒜姜辣椒花椒一齐下,再放点花生,调好酱汁一倒,扒拉两下就成了。至于色相,胡萝卜丁和黄瓜丁,自己吃,嫌费事从不考虑。
而辣子鸡就更简单了,宫保鸡丁的做法,不加花生、不到酱汁就ok了。
但是辣椒一定辣,要不然吃起来就多少索然无味了。
不过,要按照我以下饭为好菜的标准来说,大盘鸡应该就能荣登这篇吃鸡文的榜首了。
鸡肉、葱姜蒜都切好了,小红辣椒剁段,还有青椒土豆,我是喜欢大点块的土豆,吃下去有满足感。
焯一下鸡肉,油锅,花椒、红辣椒先放,有香味了,葱姜蒜再放,然后鸡肉,扒拉两下,料酒、大火炒,再放点酱,炒差不多均匀了,下土豆,在炒一炒。
然后什么酱油、耗油的就放吧,还可以倒点啤酒,没过鸡肉鸡肉就行,差不多收汁的时候,再放青椒,加点盐,再闷一会就好了。
出锅后,红油发亮、大块的土豆、大块的鸡肉,大块的青椒和红色小辣椒在这么一配。红辣椒的辣味、鸡肉的爽滑、土豆的软糯甜润、再加上青椒的爽口新鲜,还有炖出来的汤汁。
所以无论你是但想啃鸡肉,还是喜欢吃土豆、抑或青椒,再不得你就把舀点汤,往饭里那么一泡,都是极好的。
最后,再来一碗鸡汤。现在是真心觉得鸡汤是很牛掰的,可炖万物。你可以在鸡汤里加些别的食材,就可以成另一道汤;再者,老汤勾芡别的菜、或者留个汤底炒菜、炖菜也都能用得上,而且绝对鲜美。也更别提鸡汤更是那万物滋补之首了。
所以,鸡汤是真的牛,而且它的牛还是那种不喧宾夺主的牛,就默默的在那,大盘鸡火了,我鸡汤还在;三杯鸡牛了,我鸡汤也依旧万人去炖,更不用说和其他动物比了,好比羊汤,毁誉参半,好喝的没治、不喜欢的闻都不闻一下。
不过,对于馋人来说,鸡汤泡饭是真的香啊。
最后个ending,那诗怎么说来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啥意思,就是老铁你家鸡炖的真好吃,那我重阳那天再来蹭顿啊。
所以,今天你吃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