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他抬起寿星般的额头,再一次向我说,他是个伟大的人物,理论贡献甚至超过孔孟。
然而,他又深深叹了一口气,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被历史的灰尘埋没了数千年。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透出一种由衷的悲哀与激愤。
02
其时窗外,正是激情洋溢的盛夏,望出去,天下地上,全是惹人眼的绿,弄得人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飞身而去,摆脱一切束缚身心的羁绊,投入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如古人所言,如鸟入林,如鱼返渊。
然而我们却不能。因为那太阳正虎视眈眈,歹毒的光芒环罩着生机盎然的一切。
当然,还因为,这个有些突兀地从老师嘴里冒出的伟大人物。
我说,他的《劝学篇》还是很有名的,其它的,什么性恶论,不见得正确,妄比孔子,有这么伟大吗?
老师听罢,一下仰起头,闭起眼,一根银白色的发丝从他的脸颊挂到了耳轮上,脸上的皱纹向一起聚,好像他身体内部突然出现了一股疼痛。
03
然而,我知道,这股疼痛来于我,一个他认为可以沟通交流的学生,却意外发现,我根本不是他的知音,完全是两个层次。
旋即,老师坐直身子,两眼像刚充满电的灯泡,射向我。自古圣贤皆寂寞,我们要改变这个说法,用我们敬重的心灵,用我们赤诚的双手,擦去岁月的风尘,还原一个历史的真实,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我们一起干,好嘛?
说到最后,老师甚至有了哀求的语气。
我怦然心动。在这个疲惫的夏季,受人事、家事缠身,心气本来恹恹如病,却被眼前老师不可回避的目光激活了。
刚才老师失望的表情,让我心里打鼓,到现在却又视我为同行,引我为知音,这能不让我激动吗?
04
我没有说话,转身给老师续上一杯水,然后端起我那杯子,仰脖一饮而尽。
老师见了,把那绺落到脸颊上灰白相间的毛发,撩到脑后,竟自哈哈笑了。
知徒莫如师。老师知道,我是下了大决心的。
然而,我还是觉得,老师的笑,有点傻。那位远在千年之前大人物,遇到称心的学生,也是这样笑吗?
05
不久,我就发现,这个被老师看作寂寞的人物,其实并不寂寞,他的问题,更大的是遭受了误解、误读、误判。
尤其是明清以后,直到民国,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拨开历史的迷雾,为其正名,正听,正视。只是声音微弱,不及四野。
这就如同荆蓁丛生的墓园,有几个人从不同方向踏出了一些小道,可以让人们走坟墓,然而,这些小路上却是脚步声寥落,不久,墓园重归于荒芜。
也许不用说明,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个被老师口口声声称为伟大人物的人,就是荀况。
他到现在留给我们的,依然只是一个孤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