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窥豹录·欧阳江河

        欧阳江河,生于1956年,蜀中人氏。诗人,学者,书法家。现居北京。

【胡亮】窥豹录·欧阳江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欧阳江河著作。

【胡亮】窥豹录·欧阳江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欧阳江河签名。

【胡亮】窥豹录·欧阳江河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窥豹录·欧阳江河

                                  胡亮

        修辞学的老狐狸,欧阳江河,似乎没有写作的见习期。他的初心就包含了雄心,“我认为除了伟大他别无选择”。过度的自信,来自博学,亦来自智力。博学和智力的优越感,将诗人领进了玄学的歧路,书卷的迷宫,——也让他逐渐远离了生命的现场。从1983年到1984年,诗人完成《悬棺》,就已经显露种种端倪。《悬棺》之于欧阳江河,如同《中国画》之于王家新,《静安庄》之于翟永明,说明这代诗人的起步,深受江河和杨炼之影响,——他们都卷入了史诗或文化史诗的共同书写。从此种共同书写,欧阳江河既能脱颖,亦能脱身,——他很快就脱身,写出了迥异于前人和时人的作品。来读《手枪》,“一个人朝东方开枪/另一个人在西方倒下”,此种悖论修辞,后来成为诗人的一个习惯,甚至,一个偶尔的坏习惯。到了最近,他还在长诗《凤凰》里面写到,“一分钟的凤凰,有两分钟是恐龙”。也许在他看来,牛角尖,才是智力的用武之地。如果说《手枪》是诗人的修辞早操,那么,《汉英之间》就是关于语言立场——也包括文化立场——的自习课。“我独自一人在汉语中幽居/与众多纸人对话,空想着英语。”读到此处,感觉有些别扭。这是欧阳江河吗?为何这么讲?早年的欧阳江河,非常西化,到了晚近才开始回眸传统,——亦可参读《凤凰》。或可如此解释:《汉英之间》预告了《凤凰》,诗人预告了相反的自己。两个自己,相隔二十余年。《手枪》,《汉英之间》,两件作品相加,可能都没有《肖斯塔科维奇:等待枪杀》来得重要。德国军队包围了莫斯科,而肖斯塔科维奇,却仍然指挥了一场交响乐音乐会。“一次枪杀永远等待他/他在我们之外无止境的死去/成为我们的替身”。肖斯塔科维奇是我们的替身,而我们,也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替身。都是历史,都是现实。那就不再展开说。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诗人写出了更重要的作品,比如《傍晚穿过广场》,“在百万个钻石中总结我们”,限于“篇幅”的许可,也就不再展开说。从阐释的时机来看,倒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或《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抓住了一个多方共有的关键词,“经济”,可以另外展开一番细读,看看经济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有梅子,有杏子,也可以先来吃杏子。到了2012年,诗人完成《凤凰》,呼应了徐冰的同名艺术装置。在工业时代,物质主义时代,这是“铁了心的飞翔”。诗人的滑翔器——凤凰——穿过了生活、文化、传统和政治的多重性,获得了“把寸心放在天文的测度里去飞/或不飞的广阔性”。就像面对一座金城,无法挪动任何一块条石;当我们面对欧阳江河的诗,无法挪动任何一个词。词与条石,它们的位置和冷傲都不容置疑,——这让他的诗,有时候,不免露出一丁点匠气。也有件行云流水般的作品——《一夜肖邦》——可能不会遭到吹毛求疵。这件作品无涉色情,无涉文化,无涉政治,每个字,每个词,都簇拥着肖邦。听听这个伟大的钢琴家吧:他似乎从来没有弹过钢琴,似乎没有弹对,似乎没有自我,又似乎没有在弹,到最后,连手指与耳朵最终都成为一种赘物。这是在写音乐吗?这仅仅是在写音乐吗?或许可以如是理解:诗人也写到了诗歌或心灵的某种至高境界?似乎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这件作品,诗人在一篇随笔里写到,“我承认我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弹错的和弦,寻找海底怪兽般耸动的快速密集的经过句中隐约浮现的第十一根手指。……书写和弹奏是一道乘法,在等号后面,是飞来飞去的慢动作蝴蝶”。从这个角度讲,《一夜肖邦》既是一次诗学的阐发,也是一次诗学的实践,它所带来的,不是诗学的平畴,而是诗学的梯田,当我们的头越仰越高,这梯田,连同“慢动作蝴蝶”,就慢慢地接近了云端。

        (节选自胡亮著《琉璃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胡亮】窥豹录·欧阳江河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胡亮,生于1975年,诗人,论者,随笔作家。出版论集《阐释之雪》《琉璃脆》和《虚掩》,编著《永生的诗人:从海子到马雁》,主编《出梅入夏:陆忆敏诗集》。创办诗与诗学集刊《元写作》。曾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洛夫国际诗歌节。获颁后天文化艺术奖、袁可嘉诗歌奖。现居蜀中遂州。

【胡亮】窥豹录·欧阳江河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胡亮文论集《阐释之雪》,曾获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出有大陆简体及台湾繁体两种版本,目前仅有少量存书,欢迎在微信或留言购买。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亮】窥豹录·欧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