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路漫漫之人为什么要学习

    先来说说我从小的学习环境。我老爸,七八十年代二流大学的文科大学生一枚,毕业后分配工作,分配到一个小县城的国企。从那时,怀才不遇的他在遇见我妈前就决定了我和文字的不解之缘。他每天靠着写写文章看看中外文学史打发时间,我妈说他第一次见我爸的时候,我爸的宿舍堆满了书根本没有她可以落脚的地儿。后来我的名字也很自然出现了"文"。每晚睡前,老爸必然睡前一曲或是睡前一故事。

    再来讲我的求学路。初中高中的我曾经一度文科成绩还不错,数学成绩永远是成绩单上想要被抹掉的那一栏,所以我名字里的“文”成了语文的文。幸好,突然有一天,我爸觉醒了,他觉得我的理科成绩已经完全不能忍受。他开始恶补理科,为我营造学习氛围。当然我承认我的求学路一直都是离不开老爸的存在。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名副其实地成了一名理工科学生。这个结果曾经让我爸这样一个老一辈文科生来讲,相当的引以为傲。从某种意义上讲,填补了他的人生某一处空白。

    于是乎,高中三年我永远都在数理化三座高峰脚下摸爬滚打,誓死斗争。还曾经因为花费大量时间在理化学习而懈怠了我最爱的语文和英语,不过上天终究待我不薄,还是比较顺利地迈入一个一流大学的校门。终于我老爸退居二线,不再干涉我的学习生活。

    大学四年。现在回想,我过的是相当的潇洒和自由。深居象牙塔却不以为然的我们,整日陷入自我认知的漩涡无法自拔,跟随着众人的脚步加入各种社团,又跟随众人的脚步退团并回到生活正途。人,永远在建立平衡并打破平衡。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便是这样子一点点生根发芽。即便那时候整日闲的惶惶不可终日,也从来没思考过人为什么要要学习,而是每每浮躁,便会去泡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个下午,哪怕什么书也没翻,也觉得内心充盈自在。

 在大四的分岔路口,有人向左有人向右,有人原地不动。我终于选择了南下读研。有时候现实中的选择,根本不会有那么多清晰的条理,但我忘不了一个朋友说过,每个选择的存在最初就不是一蹴而就,其实它可以完全追溯于很多年前的一个念头或者契机。所以,也许读研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这样子。谈不上逃避社会,也说不上继续求学。其实,在如今的我看来,这样子的结果是由于当时的心境还不够成熟到足以在社会上立足,加上从前内心埋下的一颗种子它对于读研的美化。当然,读研这件事本身是一个很美好的一件事情。只是,因为周边生活的舆论压力和社会价值观依旧欠缺的现象,我开始思考学习这件事情本身。人为什么要学习,女孩子要不要多读书,要不要继续深造。

    为了解惑我开始渐渐注意生活圈子里的女博士,女教授他们的生活常态。我发现女博士和女教授和那些学历相对低的女性,生活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女博士和女教授她们拥有更多选择权和学历赋予的身份地位,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更强,自主性更强,但同时背负的生活压力更大。学历较低的女性,生活'中幸福感更强,更多快乐。于是我更加不解,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适用了么,难道女子无才真是德么。

    我开始迷茫,不解。但是在不知不觉的三年读研生涯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渐渐明白,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认知,认知自己,认知社会,辨别自己想要的并为之努力。而性别和学习是根本没有联系的,一开始这个问题就是明朗的,只是人很容易被生活迷惑双眼而忘记了来时的路。如果一开始你就是一个自我要求很高的人,深造这条路它很适合你,只是你必须明白,有些路势必沿途有更美好的风景,而旅途中可能荆棘密布,这是任何一个选择背后的代价。有的人他喜欢选择容易的路,而有一些人更倾向比较坚难的路,收获当然不同。对于一些不解社会现象的混淆社会价值观的人,我想说,这个社会它依然不够发达,我们很难去确定一杆称去平衡价值它的对与错,重要的是你应该明白你想要平平庸庸的过一生,还是更渴望给父母给予你的身体发肤增添色彩。

    在今天这样一个男权依旧为主的社会环境里,在中国几千年男权社会造成的刻板印象下,一个成功的女人首先离不开一个幸福的婚姻、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个事业顺风顺水家庭失意的女企业家,在中国的环境里她很难被定义为一个成功的女人。所以作为一个女性,如果你想要使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厚,而不是简单的结婚生孩子从此为家倾尽半生,学习和深造都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决定。值得提醒的是,在提高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应该同时提升自我幸福感,这样子才算最大的成功,因为学习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我幸福感,如果仅是为了深造而深造,很可悲,想必社会又会多了一个制造伪价值观的案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学路漫漫之人为什么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