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障碍人的恋物志

总想找到一件东西,能陪着我很多很多年,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好似能代表什么。

一枚戒,一块表倒好,可一条围巾,一个杯子我也希望是这样啊。

前两天又想玩拼图了,就上网淘,选一副拼图耗费了整整一天,我的病态购物心理又作祟。起初是要选世界地图款的,希望拼好后不光是个装饰物,还可以寓教于乐,然后看着它,在脑海中标记一下哪里是我想要去的地方,不是说把梦想实物化更容易实现么。还想着或许有一天带着它去别的国家生活呢。可选来选去也没有一件满意的。晚上继续淘,还求助老妈,最后净放弃的开始的打算,当然还是选一副拼图,但是换一个画面,然后再买一个地球仪。之前浪费的时间浏览过的网页都沦为沉没成本,又要从头开始选,然后又是一番纠结对比内心挣扎,最终在老妈的建议下选了莫奈的菊芋花。脑袋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镶框后的菊芋花前摆了个地球仪,有阳光照在上面。哎,还真是个愿幻想的家伙。

选择障碍人的恋物志_第1张图片
选择障碍人的恋物志_第2张图片
上图为最终选择


以上的场景在机会我每次购物时都会出现。其实人的每一种行为习惯,都能片面的反映他的心理状况。自我分析后,做了如下总结:

1、选择障碍。

我觉得有这个症状的人是贪心的,总是想选一样每一处都完美的东西,然后就不停的对比纠结,最可怕的是还乐在其中,虽然很多时候嘴上说很痛苦。最后往往不是什么都没选,就是挑了较差的那个。如果向前追溯,我认为应该是儿时家庭的教育问题,不是父母都给选好了,就是自己选择的东西不被父母认可,久而久之就对自己的选择能力产生怀疑,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了。同时,这样的人还害怕承担责任而避免选择,一件东西还好,如果是一项投资,甚至是终身伴侣呢?就希望别让帮忙做决定或者干脆拖着。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一个词叫“全能自恋”,苛求完美,害怕承担应该就是“全能自恋”的根,也是选择障碍的结吧。

2、恋物心理。

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有,好的东西想要得到是人之常情,但要有节制。这点我现在还好,但小时候不是。记得在我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家附近有个很大的夜市,有卖女孩子喜欢的头饰。那时候是长发,经常放学扫荡。对,是扫荡,因为我每次都会买一大包,就是电影桥段中出现的除了这个这个剩下都给我包起来的现实版,特别满足。但是害怕被骂这些头饰买回来的结局往往都是放床底下藏着,最终送给了垃圾桶,现在想想真是败家啊。当然,不只是头饰,小一点时候买文具,高中时候买衣服,刚毕业的时候买书,在我整个青少年时期不时会发生这个情景,只是东西的改变,但内心都会觉得这些东西买回来我就会变好看变聪明似的。有了点心理学常识后才知道,是因为长期对自己不满意导致的内心不满足,就寄托于外物,而外物带来快感会随着这种病态的购物情况的频发而越来越低,老年人的囤物应该也是这种心理。现在我不会乱购物了,偶尔会暴饮暴食,回忆下都我都是觉得特别空虚无力的时候。看来想要根治还是要向内寻找满足感,无论购物狂还是暴食症患者。

3、代表自我。

单从我购物的角度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财富的积累,选择东西的频率确实越来越低,买的东西品质(价格)也有所提高,内心声音是我希望这些东西不是外物,他们能代表我。在我的观念中,能代表我的东西要首先要跟着我足够长的时间,如果能一辈子那最好,很可惜现在还没有一件。为什么会这样?不得不承认是我惜物。买来的东西过了新鲜期就开始不那么珍惜,虽然还是很喜欢,但内心里总觉得如果它不损坏一些好像哪里不对劲。如果不坏,我就没有理由再买新的了。(真是个矛盾体)。有块跟了我十年的手表,现在还经常带,依旧喜欢,但是它的日期的指针已经坏掉,因为进水了,然后几年前我又买了块新的。他们损伤的瞬间我是心疼的甚至怪自己怎么那么不珍惜,以后每次看到也还会这样想,可但凡买了一件新东西,都不会逃离这样的下场。这几年中了“断舍离”的毒,一件东西我不那么喜欢了,我会在犹豫后丢掉,丢掉后自然它就不能代表我了,我又会去选新的,出现选择障碍。

最后一条我写的最累的,好像找不到论点,不知道从哪说起,写的时候好多个词同时蹦到脑袋里:断舍离、代表自我、长久...感觉自己要分裂了。整理下思路:我想要最好的,所以我会选择,如果它损坏了,那就不完美了,自然不能代表我,我就舍弃它。根源还是我的问题,内心充实、笃定,才不会寄希望于外物啊。

能代表自己的终归还是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择障碍人的恋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