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人,去上了一回做咖啡的课

关键词:咖啡/情怀/行动力/匠人……


2016年12月上旬的某天,我看到“参差民宿学院”发布的一条微博,12.16-26之间、杭州、有一个10天的咖啡师培训课程。我大概考虑了5分钟,就报名付款了。

然后通知家人,我要在那个时间出去几天,家里交给他照顾。


我在两三年前看过参差的当家人王森写的《就想有间小小咖啡馆》。看完对其心怀梦想而又现实落地的经营考虑印象深刻。当时还忙于设计公司的日常运营,对于小而美、情怀与落地亦有很多纠结与思量。

之后,关注着他们的微博,眼看着他们开出武汉的参差咖啡学院、参差咖啡博物馆、台湾的余波未了咖啡馆、大理的参差梦想小镇、今年又有了参差民宿学院……两三年间,他们做了很多事。

于是,当我看到他们在我地理位置不远的地方,开出我想了很久要学的课程,马上就去了。


我自己确实爱喝咖啡。从小学6年级喝雀巢的速溶,到如今二十多年间,无论在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或者西北城市乌鲁木齐、青海湖边……一路上同行的人与故事或许已经模糊,但那些地方的某一杯咖啡、与咖啡相伴的呈现和场景,都在我记忆中清晰如昨、栩栩如生。

在早几年日程紧张的时间里,咖啡更多是傍在身边随时帮我满血复活的利器、一种心理需要……速溶、现磨、精品咖啡,来者不拒。他们都提供给我需要的咖啡因;同时,这么多泛尝之下,我的嘴巴也养出了对咖啡的鉴别能力。


精品豆子、呈现的仪式感、好的咖啡馆空间……这些不一定=好喝的咖啡。

我的舌头能告诉我,哪里的好喝。哪怕它是朴素环境下的一个小小店堂。遇到了,便会常去。在那里,有时候遇到她们在挑拣豆子、有时候看到她们又换了研磨机、有时候听她们推荐手冲咖啡可以试试某款豆子、还有常年不变的是:每一杯热咖啡上来,除了有美丽的拉花、咖啡师一定叮嘱“第一时间喝……”因为那时,咖啡有最好的香气、以及与奶沫融合的刚好的口感……

第一次经过“猎狗咖啡”的小店,只是途径,热热的太阳里想要一杯冰摩卡。尝过后,惊为天人,于是常去喝一杯。品种不多,却几乎都好。不同咖啡师的出品,会有微弱味觉温度的不同,但都是能接受的一杯好咖啡。

逐渐的、家里喝的咖啡也就在她家买,因为相信她们的选择。


所以,咖啡是我多年就喝的;不同水准、形式、随意或隆重的态度是多年走在路上遇见过的;

而对一杯好咖啡的坚持、以及随之为它做的种种细节,是在家不远这家咖啡馆里见识的。

而,这一次10天的咖啡师课程,令我对于咖啡的常识、手冲制作、不同豆子风味的呈现、意式咖啡基底的重要以及拿捏、各种意式咖啡的制作,有了全面的了解。

前5天是咖啡基础、手冲实操练习;后5天,介绍意式咖啡、拉花、以及花式咖啡制作,伴随大量实操。还有关于咖啡工作台的搭建、制作原则。随学员需求,会有微调。


那么学完咖啡制作的我,要不要开一家咖啡店?

我心里觉得会开。

但是对于咖啡店的盈利与存活,感觉困难。这个对于选址、出品质量,有很高的要求。

我觉得我会做的,更可能是我所从事的事情中,辟出一块空间来做咖啡工作站。为这里工作、聚会而来的人们,提供好喝的咖啡。希望,在一两年间就能实现。


PS:

上文提到的“参差咖啡”/“参差民宿学院”/“猎狗咖啡”,微博上都能找到它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喝咖啡人,去上了一回做咖啡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