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极致践行,成为更好的我们

十天是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

本以为,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直有着读书的习惯。直到加入读书营,我才意识到认知偏差的存在——原来我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频繁阅读。所以,为了逼自己一把,我加入了清单主题营。又在艳子的鼓励和邀请下,成为了主题营的点评组成员。

打从立下军令状开始,我就没有想过会完不成。因为十天,毕竟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那种坚持,十天甚至连培养一个简单习惯的周期都算不上。这十天就像是一次集中特训,十天十本书,这样密集的阅读和输出虽然强度很大,却有着望得到头的结尾,让人充满着信心和希望。

初初加入,我信心满满。我对自己说,我要在每天中午前完成打卡。然而事实上我并没有兑现承诺,说好的中午打卡最后只坚持了五天。一旦打破了界限,就很难再坚决执行。这大概就是所谓破窗效应了。好在,我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求上得中,如果一开始不给自己一个稍高的要求,说不定我真会拖延得完不成当天打卡。


先说说选书过程。本来很爱逛书店的我,在前期准备时却没有抽空去书店选书,确实是遗憾的。这十本书,一部分来自于自家书柜里的存货,一部分来自于春节时通过京东商城参考评价新购,一部分来自于图书馆,还有一部分是电子书。

总体而言,能让我总结成清单体笔记的书,一是算不上很深奥,二是逻辑条理清晰,三是亮点较为突出,四是实用及可实践。十本书,并不是专题阅读式的主题统一,而是穿插着不同的风格和内容,有些有趣,有些专业,有些鸡汤,有些干货。所以整体上,这十天的阅读也算是凑了一桌满汉全席了。


阅读开始。由于有了明确的输出目标,所以整个过程一点不纠结。对于纠结体质和拖延体质而言,限时的压力和明确的目标,确实能在短期内收到非常好的成效。

对于实体书,我会在手边准备一份抽取式便签条。先看目录,把要点用便签条在亮点位置粘上,然后根据目录上的标签快速翻阅章节,把印象深刻的点继续用标签条进行标记。一本书翻完,要点就非常明确了。

如果超过十点内容,则开始在里面进行筛选,最终选出十条最值得保留的要点。如果不到十条,则先重读目录,看看有没有值得加入的部分,然后再看某个要点有没有值得展开分列的部分。最后进行语言组织和归纳总结,十条清单笔记就成型了。

电子书目前的体验绝对不如实体书那么好,因为它没法连贯的进行前后对照。对于电子书的阅读和整理,我都是在电脑前完成的。依然是按照目录,把感兴趣的要点拉到对应章节进行阅读,然后将感触及时输入到WORD文档里,最后进行内容梳理和前后调整。相对而言,电子书的框架感不如实体书那么明显。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猫叔一再强调要去实体店翻阅挑选的原因之一。

提炼整理。由于我是一个比较啰嗦的人,所以基本成型后的内容都只有超出800字的时候,没有不够500字的情况。精炼文字自然而然就成了下一步工作。把不是非写不可的内容删掉,重新组织语言换成更简练的文字。完成字数缩减,其实都能做到。这让我想到了极简主义思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东西,让真正重要的东西得以清晰呈现。

最后就是排版录音。排版形成模式后就很好处理,每一点我都会拟一个小标题,明确重点。尽量避免长句,多回车另起一行,十条清单之间空行,以便看起来舒服些。录音过程也不算纠结,中间发现错字就及时更正,发现语句不畅马上调整,断句尴尬则调整语速再来一遍。我一直也不是逻辑性和目标感很强的人,更不是一个效率麻利的人,但是主题营让我隐藏的逻辑能力和做事效率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我竟然也能如此不纠结。


加入点评组是个意外。之前指导员艳子有联系我做一个复盘,并夸奖过我的能量按钮输出内容,算是前期有一些链接。大概是我之前输出的某些内容得到了她的肯定,所以在加入主题营后,她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点评组。我说,好呀。

其实我也担忧时间问题,也想过这是不是当前非做不可的事情。可是,当一个不平常的机会向我伸手时,我难道不该尝试一下吗?所以,我决定试一试。

第一天的点评,我花了整整一上午时间。我把小组的每一篇清单都复制粘贴到word里,然后验字数,看内容,百度查重,心力交瘁。第一天总是有诸多问题的,所以这个过程耗时特别长,说好的中午前完成清单打卡都变得岌岌可危。幸好工作刚巧忙完,得以完成点评和打卡,运气真的很重要。

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哪里都是个黄金技能。我梳理了一下流程。目标:选出最佳推荐。要求:500-800字,语音3-4条。内容:不能抄写原文。时间有限,第一步,迅速排除不符合字数要求的。第二,过滤掉排版不舒服、语句不通以及有错别字的文章。第三,把比较满意的文章拉出来查重。第四,检查语音。最终作出推荐。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就要快速选出最佳路径,直指最终目标。

这个过程在前期,马上就筛选掉了一大部分的文章。输出上手以后,大家表现都比较好了,筛选就必须优中选优。再两天,开始显露疲态,排版明显没做好,语句不通顺,查重通不过,于是要选出一篇满意的推荐竟然立马变成了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周末的调整后,内容稍有改观,然后十天就这样结束了。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即使是短短十天,也经历了高低起伏。

先完成再完美。不管过程如何,我们的底线就是每天输出。而主题营里的大多数,都做到了。日复一日的积累会让我们的最低水平线不断攀升。比如月晴的输出内容在十天里被不断推荐,即便她自己都不甚满意,依然被推荐出来。我相信,这就是积累之下的水平体现。就像一个奥运会冠军,即便在状态最差的时候,也比普通人要强出许多。不要低估每天的积累与进步,即使是每天五分钟的积累,经年累月也会形成不可小觑的力量。

当然,其实有许多小细节,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就可以让我们往完美的方向跨越一大步。以这十天的输出举例,写完自己浏览一遍,而不是直接交差。那么,排版问题,语句不通和明显的错别字,都会在只消一遍的浏览之下,原形毕露。这一遍,也许花费不了2分钟,却能使输出成果迅速上升一个台阶。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努力,却可以成为衡量差距最简单的要素。


十天的集训转眼就结束了。我并不是输出内容最优秀的一位,也不是参与度最高的一位。同桌白雪身兼数职之下,斗志昂扬地带领一排一再提升整体水平;淼儿妈妈第一天意外打卡失败,却在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坚持完成任务;点评组的小薄荷认真负责、积极总结、常鼓励、常助人;同小队的cd每天给我问早,在我打卡时间延后时,给我鼓励和敦促。还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老铁,包括我们的三排排长普力、一中队朱朱的餐具、顾浅舟、孙晓丽以及陈英、赵月晴等等,在此没法一一列出了。每个人都在极致践行的道路上狂奔着。

什么是团队的力量?就是一份份努力汇聚成了波涛汹涌的洪流,你不由自主地就被这股力量裹挟着向前。你的内心激昂澎湃,你的动力无比强烈,你的目标无比清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榜样,周围每一个闪光点都落在你的眼底心上,让你被鼓舞着,被震撼着,只想不断努力以成为更好的人。

是的。十天的极致践行,我们都成为了更好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天极致践行,成为更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