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堡文化研究 第173期
作者:刘水萍
编辑:秦陇华
微信“滴滴”的声响传来,我下意识点开带红点的头像。
“广阳集会是逢(农历)一和(农历)六吗?”
微信朋友的这条短短的问询勾起我对昔日广阳的无限回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大学毕业来到铜川市印台区的广阳镇,在一所大型国企所属的子弟中学工作。学校不大,坐落在镇南边。站在学校对面的山脚下望去,整个校舍像是一座破旧的四合院。屋舍的墙是由红砖与土坯垒成,随着风吹日晒,外粉的白灰泥浆剥落,教室内外的墙壁就呈现出斑驳陆离的图案,彰显出岁月的沧桑;上覆的红瓦经明亮的太阳一晒,浓艳似油彩,又在校园上空飘荡起一派盎然生机。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实际上在周围是很有些儿影响力的,因为在当时的教学条件下,学校每年都可以有若干学子经过苦读考进高等院校。孩子考上大学抑或是中专,是那个时代矿工们最自以为骄傲的事情,这意味着他们的孩子拥有了跳出这山沟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一块踏板,就是再不抵,孩子也可以改善父辈曾经的工作环境让自己过得体面些儿。
学校的工作单调而充实。单调皆因学校设在广阳镇,远离人口集中的厂矿,一到夜晚街道上就人影稀疏,冷冷清清,更不会有什么华灯丽彩;充实,又缘于广阳镇每五天就有一个集市,连缀起了散落于方圆一二十里的乡村及近旁的三矿一厂,可以时不时让人融进具体而纷乱的俗世生活,尽情地体验属于他们的简单快乐。
集会的热闹让广阳镇有规律地绘制着一幅又一幅独特的世俗风情卷轴,从简洁到复杂,从单调到繁华。构架小镇图卷的三条大路交汇于面南坐北的镇政府的坡下,这里成了西去东往,南来北归的集结点。东去约七八里是东坡矿,西至鸭口煤矿、徐家沟煤矿也就五六里,向南抬脚就到一五三厂家属区,而到厂部还得走上二三里。如果说广阳镇是一口巨型大锅,那么周围四邻八乡三矿一厂的人们就像是不息的细流,在集市这一天便汩汩滔滔流向这座小镇,然后被生活的热情煎煮到沸腾,浪花似的翻卷着,蒸浪一排一排扑打着每个人脸颊,不论男女老少媸妍美丑,他们脸颊上挂着或多或少的向往,在这儿无拘无束地徜徉流连,买卖交换,算计时把日常的精明全部都用上。
镇子东边的大路多是山货:细葛根扎的锅刷,高粱穗绑的笤帚,老农自己种的旱烟,巧媳妇织的粗布……你若是称职的家庭主妇的话,这儿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任何一种质朴的原生态生活日用品:南边大路主要进行牲口交易,站在校园里就能听见猪崽不情愿被抱走的嘶喊,老牛拴在木桩上看不到主人焦急的哞鸣,山羊失去孩子“咩咩”的温情呼唤……这里是农家选择致富方法或增添劳力的“主战场”;最值得游弋的是西去的大路,一街两侧,瓜果蔬菜,美食珍馐,摆放得不见尽头,令吃货们涎水四溢。为此,广阳集市也就成了许多人家不开灶去“打牙祭”的最好由头:集市上的饭食花费不了几个钱,自家做起来麻烦不已且味道总是不济,辛苦数天些许犒劳一下也是应该的!一家人早早商量好,农人赶会、职工下班、学生放学一起来到小吃摊扎堆的西面街道,冲着早一天就想好的美味而去,不吃个肚圆嘴油绝不罢休。
广阳街上最馋人的莫过于羊肉泡馍,而“老马家”俨然是广阳镇美食的招牌。在固定的地点,一口三尺阔的大铁锅架在自盘的土灶台上,底下无烟煤火烧得通红,炙烤得周围人不敢近前,锅子里的羊骨架被沸腾的水冲得上下翻滚,肥肥白白的羊油漂在水面,与鲜红的辣椒互映,看一眼都馋呢。走过去,说声“师傅,来一碗!”锅前忙碌的主人就会爽朗地应和一声“桌子跟前坐,马上就来!”不消三两分钟,一个青花大瓷碗就会墩到你面前。筷子一搅,切成细条的饼子与片状块状的褐色羊肉翻上来,撒上葱末香菜,淋上红辣油,红是红,绿是绿,一碗香喷喷、颜色明艳的羊肉泡就可以尽情享用了。
吃完羊肉泡的人一定是头上冒了油汗珠子才觉得过瘾,故男士多爱此美食,而讲究的女人就喜欢旁边的甜美醪糟。醪糟酒酿的香气随蒸发的水汽,诱惑着吃货们,但汤汤水水填不饱肚囊,他们又创造了醪糟煮甑糕的吃法。马瓢大的铜锅放在泥糊的特制小风箱炉上,倒入凉水,旺火烧滚,将醪糟胚舀上一勺倒进煎水,然后将一份甑糕送入,停下风箱改用温火,拿铜勺慢慢研开甑糕团,直至糊状,甑糕里裹挟的红枣芸豆就变成增色剂,再放上一汤勺白糖,劳动者智慧结晶的美食就出锅啦! 煮好的美食,黏黏稠稠的质感,加上米酒的幽幽醇香,痴醉了多少人!醪糟煮甑糕必得讲究用铜锅子和铜勺,这样才能煮出地道纯正的味道来,满足那些“美食家”的味蕾。
喝完热乎乎的醪糟,若是还在埋怨没有饱腹,转个身吧,近旁还有:水煎包,金黄焦脆;炒面皮,油汪软塌;芥油饸饹,嚼劲十足;酸辣凉粉,口入神爽……各家自有的风味,让你会在下次赶集时依然惦记着它们。林林总总美食的一通扫荡之后,赶集的人们都心满意足的四散开去,心气儿满满地奔向新的生活。
班固在《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这广阳镇集市上的种种美食就是最好的明证。是呢,精细的美食,老百姓百吃不厌的劲头儿无不释放出着他们对生活的极大热忱。孔夫子就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先圣们早在几千年几百年前就在研究“食”的要义,道出了天下苍生的共同感受:对美食的追求就是对生活的追求!
一晃儿,我在广阳就呆了十年。在这里我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做了问心无愧的教师,享受着生活的朴素和琐碎,也品味着世事的变化和更迭。在众多的生活影像中,作为一个对美食没有抵抗力的吃货,我对广阳的集会有着孩子般的留恋。它就像夕阳照耀下水面的波光,闪闪发亮,粼粼不断,招摇地吸引着我。
近二十年过去了,今天,广阳依然集会热闹吗?依然吸引四方人们的热情吗?依然有如数家珍的美食吗?我很快与老同事的微信群取得联系,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答复令毫无温度的手机散发出昔日同事召唤回归的灼人热情。
“好,找机会,一定回广阳,品美食,重温昔日情!”找机会重回广阳,再赶广阳会,此刻我也找下了重新细赏广阳这帧鲜活“清明上河图”的最佳理由!白居易词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词人念念不忘的是景美而富庶的人间天堂,广阳既无美景,也称不上富足,却也让人不得忘怀,自有它不同凡响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简介:刘水萍,生于六十年代中期,大学毕业,从教近三十年。热爱文学,也以码字为乐,铜川市王益区作协理事,所写散文、诗歌在三秦网《华商报》《铜川日报》《印台文苑》《王益文苑》等报刊网媒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