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

时间表排得最满的计划,不是好计划。如果没有构建起余闲,我们就会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当然,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事浪费,太少又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只有存在余闲,人们才不会全神贯注在迫近的截至日期上,也会去关注那些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

面对太多等待去做的事情,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将时间表排得尽可能得紧凑,以便将所有事情都安排进去。假如不够紧凑就会感觉好像没有尽力去做事情一样。时间表排得很满时,如果因为一些小事比如交通堵塞而在一号会议上迟到,因为没有足够的预留时间,接下来的会议可能都会受到影响,于是推到第二天,把第二天也排的紧凑,最终恶性循环,无法从稀缺陷阱中逃出来。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力构建起余闲,是因为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当下的工作迫近而清晰,而未来的可能性并不给人紧迫感,也很难想象。当无形的未来与具体的当下产生冲突时,余闲就成了奢侈品,这就是你觉得没有什么资格去挥霍的原因。

虽然余闲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但我们依然需要专注于能量管理和带宽培养。增加工作时长、让员工更卖命地干活和放弃度假机会等,都是管窥心态的表象。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通过外力将人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小小的改变,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就能缓解稀缺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助理提醒会议安排,发短信通知还款,私教提醒健身。

当带宽有限时,让“疏忽”等于“默许”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稀缺会产生带宽负担,因此节约利用带宽是对稀缺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当然,由“别人”来设定你的默许选择,肯定会遇到不少棘手的政策问题。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你可以自行设定自己的默认选择。自动还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思路有着广泛的适用空间,尤其适用于那些重复性高、可预测的事件。

选择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另一种是一次性的。警惕型选择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进行重复选择,比如去健身房、吃健康食品。在管窥心态下,一次性地去做正确的事情,要比重复去做正确的事情容易很多。所以只要有可能,就要将警惕性行为变成一次性行动,比如不买零食,一次性地请清洁工定期打扫房子。

利用带宽,就是要去分配我们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清晰而简洁的综合,是节约利用认知资源的理想方法。应对稀缺,要在富足和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更重要的是,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截至日期前的忙乱,常常源于几周之前没有对充裕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在充满稀缺的世界中,漫长的截至日期就是酿造麻烦的问题所在。早起的资源充沛会变相鼓励人们浪费,而等到截至日期临近时,管窥行为和忽略行为又会出现。所以,将漫长的一次性截至日期改为渐进式的阶段性截至日期有助于问题的改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稀缺》——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