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人生另一扇窗——读《杀鹌鹑的少女》

打开人生另一扇窗——读《杀鹌鹑的少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积累人生经验,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经验往往成为禁锢人生的枷锁。人越成长,胆子越小。不说别的,上一辈的育儿经在这一辈看来已经远远落伍。一条路走到黑的时代过去了,莫不如打开一扇窗,看看外面的风景,听听不同的声音,是不错的选择。

01

今日鲜有人称赞香港为“东方之珠”。她,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回忆。我们除了致敬死去的香港电影,哼唱着《偏偏喜欢你》这样的粤语老曲,在看着不断翻拍的金庸武侠剧,来追忆往昔,似乎也无他了!

这世间从不缺美景,独缺欣赏美景的眼睛和那颗追求生活的心。

打开人生另一扇窗——读《杀鹌鹑的少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杀鹌鹑的少女》系陶杰香港版散文评论集 《泰晤士河畔》、《芳菲花田》、《有光的地方》等书籍与香港报刊专栏文字选取佳文辑录而成,分为“童年与刺猬”、“杀鹌鹑的少女”、“隔世身影”三部分。

香江第一才子

陶杰,原名曹捷,尚有另一个笔名杨非劫,原籍广西,香港畅销专栏作家及传媒工作者,新穗诗社社员,也有“香江第一才子”之称,他在报章杂志上(立场偏向亲欧美自由主义)经常发表以文化角度评论政治和时事的文章,以嬉笑怒骂的形式批评中国文化陋习及中港政府

02

与《杀鹌鹑的少女》相遇源于流行网络的一段话。

【 当你老了 】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但一场巨变,已经发生了,地动山移,浑然不觉,当时是道是寻常。世上的生死荣衰,不就是在空寂之中缘起缘灭的么?

《杀鹌鹑的少女》这本小册子阐述三分道理,描绘七分景色。浅显的道理在作者的点拨下,读者便恍然大悟。一山一水一景在作者笔下有了生命,若是小孩子写散文着实是需要认真拜读。

我读着读着想起了那句话,你走过的地方,读过的书和赏过的美景都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世间如此美好,人生苦短,珍惜珍惜!

03

据说《杀鹌鹑的少女》文字犀利程度与作者在报刊评论还是有差距的,不知道是出版的原因,还是作者希望以此书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更多的思考。

能力,通才>>伪专业

在物质膨胀的东方社会,“专业”二字已成供自我膨胀之用的伪词,什么新闻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红楼梦》专业,一时人人自称专家。专业人士无不语言乏味,面目可憎,头上一圈自我炮制的神秘光环,在快餐文化的苍白时代,接受村夫愚妇的膜拜,“专业”有时只是中庸的同义词而已。——《八爪鱼式的通才》

童年,耐心>>速成

那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吗?难怪英文的名人自传多半以童年家居开始—他家附近有几种植物,他的父亲在花园里栽了几株树,还有那几只误闯进来的野兔子。读者都想看他成长后如何叱咤风云,但是,请耐心地先读完童年这一章。——《动物生活》

好奇心,纯好奇>>闲好奇

人是好奇的,但好奇心有两种,一种叫“纯好奇”,是有建设性的。一种叫做“闲好奇”,无助于人类文明,是迷惑大多数人的一大魔障,泛滥起来,成为集体偷窥,世间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好奇心和知情权》

感情,深情>>肤浅

樱花盛放,不如飘零。当樱花开始坠下时,充满悲剧洞观的生死无常,日本人的颓废美,又为樱花增添一层意境。武士在日出时的樱花树下剖腹,花瓣飘落在发梢,剖膛破肚,热血绽成一丛红玫瑰,凄绝不止,激越有余,却又何如一位高僧,在心经的吟诵声中坐化,落在肩上的是片片零樱。——《逢樱记》

人生,独处>>盲目追随

你今年三十岁,半生即将过去了,青春的岁月就像下午四点半的骄阳,浮金满眼。而当你呷尽手中的咖啡,一饮而天地黯,不过也是浮生一梦。这是独自一人整理一下往事的时候—到了这个年纪,你应该有足够的成熟,不随波逐流地叫做“充电”、“ 减压” 或者“一个人静静地舔伤口”—你需要的是独处,在慎独中重新寻回三分的冷静、七分的宽恕。——《雅典的下午》

04

《杀鹌鹑的少女》作为散文集,它的神就在于与众不同,陶杰在《只差一点阴暗》写到“原来日子太过美白,是不符合人性的,人总要追寻一点点惊栗,打破闷局。”

人生另一扇窗在哪里?

尝试!遇见一个有趣的人,做一件谋划许久的事,阅读一本经典的书,观一部精彩的电影,进行一次长途跋涉,让自己脑中旧思想与新理论碰撞产生火花……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去吧,别恐惧,年龄不是问题,停止思考才是大问题。人生需要不同的声音,人生需要不同的轨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开人生另一扇窗——读《杀鹌鹑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