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小和尚的白粥馆》

阅读小和尚的文章,就象品尝一碗白米粥或一杯白开水,刚开始清淡无味,然后单纯的后劲却会让人回味无穷。          ___美国《世界日报》

昨天在睿特慢享读书交流群里,在无风老师的引导下,第一次接触戒嗔的文字,就被他既有佛禅深意,又不脱尘世生趣的文,深深吸引。

昨天读的是《小和尚的白粥馆》第三部,《写给大忙人的快乐佛法》的第一个故事__《脱衣服的勇气》。

话说古时候有两个兄弟,是走街串巷兜售小商品的货郎。弟弟发现一群没有穿衣服的男男女女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弟弟把货物放下,也把衣服脱掉,走进人群和大家一起跳,跟村民们亲热了起来,最后村长用高价买下了弟弟所有的货物。而当哥哥也走到这人群时,他竟不顾村民们对他的友好微笑,骂他们不知礼仪道德,居然不穿衣服在这跳低级的舞蹈,并试图让村民们高价买他的货物,满腔怒火的村民们不等他说完,一拥而上,将哥哥一顿痛打,同时他的货物也被村长没收了。通过这弟兄俩对待同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不同做法,最后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戒嗔对这个故事也产生过困惑,也质疑过佛经里为什么要支持弟弟那看似胆大妄为的脱衣行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慢慢理解了,道德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沉淀而成,不同的生活形成不同的道德观念,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道德观念审视,可以看到两个截然相反的正解。

我们生活在尘世间,随着阅历的增长,为何总要感觉周围的人与事越来越不合心意?我们是否开始不断地埋怨世风日下?也许这并非别人的错误,而是因为我们用自己建立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我们不懂得用包容之心去看待别人的言行,是否可以这样去理解这则故事?用佛心去包容那些并不损害他人的不同道德,才能真正对自己宽容。

我们拥有和别人相同的见解与学识,并且乐于将自己的观念表达出来,可为什么別人可以让人轻松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我们却不能呢?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又或许会疑心我们的听众太愚钝,达不到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但也许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我们说法的人与佛经里的哥哥一样,缺少“脱衣服”的勇气。

从文中看出弟弟情商很高很能适应环境,哥哥总是被一些教条框住了。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事件,因为坚信自己的观点,从而怒斥他人的某些行为呢?读完这篇文,我懂得了:人的思想不要僵化,要摒弃旧有的思维模式,“你以为”的东西,未必就是千真万确。要懂得换位思考,不同的做事方式,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不要轻易给別人贴上你所理解的标签,不论好与坏,你并不完全了解别人,要想做到设身处地地尊重和包容,只有打破固有思维改变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读《小和尚的白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