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仪式感,来场思辨

图片发自App

今天参加了“福建好少年”红领巾动感假日夏令营开营仪式和破冰活动。活动在福鼎赤溪小学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地优秀好少年70多名及辅导员参加,团省委领导出席开营仪式,省少儿电视台全程纪录。每次参加少先队的活动,都充满着满满的仪式感:敬献红领巾、出旗、奏乐、敬礼、唱队歌……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常见的具有仪式感的实践有婚礼、节庆等。

怎么看待仪式感?仪式感对孩子有何影响?生活需要仪式感吗?

生活上,我是一个对仪式比较“淡薄”的人,我喜欢简单自在。平时没有过生日,过纪念日,情人节等各种特殊日子的习惯,我们是怎么简单怎么来,只要舒心顺心就好,我和我先生都属于对于生活仪式不太在意的人。

工作上,我是一个追求仪式感的人,以至于在工作上尽力做到充满仪式感,比如十八岁成人仪式、五四青年节团员入团仪式、开学典礼、百日动员仪式、颁奖典礼等。希望孩子们从小保持一种仪式感并内化为一种习惯,规范和引领孩子们的行为!

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意思是,在弹琴之前,要沐浴焚香,营造出氛围、创造出意境,既是对音乐的尊重,也能奏出好曲子。这与茶道有异曲同工之妙,碾茶、擦杯、注水、出汤,繁琐的细节有虔诚之心,品出的是茶香,更是一种精神的修炼。精致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心理学中有一种锚定效应,当因事物的不确定性而产生恐惧时,可以通过一段预测、设想的过程来降低内心的不安。仪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锚定,给人以确定感和秩序感。

如学生中高考前在调整心态时,都做几乎同样的动作,如深呼吸、调整步伐、呼喊鼓励等,这种习惯就像肌肉记忆,能迅速把精神和心理状态调到最佳预设。这种仪式就像是自我暗示,让人尽快调整状态,融入场景中。

美学家说,“神话虽然不存在了,可是仪式的圣洁性还在。”再小的事,只要带着仪式感去做,就能保持一份敬畏感,甚至获得一些超越性的价值。《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对寿司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坚守工艺,固守传承,不也是追求精益求精的仪式吗?

用修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劳动,追求平淡里的深味、简易中的精致,这是大部分人有机会采摘的人生,而命运,也很少辜负这种选择,尤其在精神回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仪式感,来场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