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的时候,在一家寿司店找了份兼职的工作。
寿司店的空间非常狭小,和旁边的哈尔滨饺子馆共用一个门面,仅仅只占用旁边一个过道的位置,两边各摆放一台冷藏柜,冷藏柜上面放几个砧板,就是工作台。如果再站两个人的话,几乎容纳不下第三个人通过。
店里的品种有:寿司系列,甜品(烧仙草、双皮奶),乌冬面和拉面,以及炒饭。
别看店面小,生意还真不错。附近的大学多,什么武大、理工大、华师,消费人群基本都是附近的大学生,通过美团和饿了吗点餐。每天中午和晚上饭点时间,一直忙个不停。
店里一共四个人,老板,他女朋友,他同乡和我。大家都是年轻人,应该相处起来不会太困难。
先来个人物介绍,老板大概30岁左右,湖南人,长相帅气,脾气也好。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问他,他总是很耐心地和你讲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个子不高。
他同乡人也蛮好,平时话不多,属于实干家那种类型。
再来说说他女朋友,估计二十多岁,人特别的尖酸刻薄,喋喋不休。刚开始我以为是同性相排斥的原因在作怪,后来通过观察,其实不仅仅是对我,她对身边的任何一个,都表现出一副骨子里那种高傲,斤斤计较的特质。
刚去的时候,我只带了饭碗,没有带筷子,吃饭时,用了一双店里的一次性筷子。她见状,叮嘱我,明天记得自己带筷子,不要老在这里面拿,我回答说好。
刚好那天,他同乡也从里面拿了双筷子。她瞟了一眼他,你们要用自己的筷子啊,每天一双,一个月下来那得用多少双?
空闲的时候,我准备捏饭团。这个需要戴一次性手套,于是走到前面,从袋子里拿了一双新的一次性手套。
她看到又说,下次用台面上盒子里面的啊,如果每次都拿新的,都塞到盒子里,那该放多少双手套。
说好的一次性,在这里成了N次手套。他们用完都放到台面上一个盒子里,下次用继续拿出来使用,有的食指处已经破得露出指头都舍不得扔。
勤俭节约是美德不假,可是不顾别人健康的勤俭节约真没什么好提倡的。
有一次,她在备拉面。就是把生面条放在锅里煮,熟了之后捞出来,放在另外一个盆里面,过水冷却,然后按照一定重量分装在塑料袋。
刚好店里就一个盆,老板当时占用这个盆在装调配寿司米饭的醋。他女朋友莫名其妙在那里发飙,喊着老板的名字,大叫:“快给我把盆子退出来,我要用。”
店里盆虽少,但各种锅却很多,其实都一样可以装。
在我看来,老板脾气真叫一个好。一句话都不敢反抗,默默拿出容器,开始分装。他女朋友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劲在那里催促着。
那天早上,库存的双皮奶很快用完了。按照配方,我煮了满满一锅。然后把锅里的双皮奶倒一部分在一个容器里,再分装到那种小塑料碗里面。
她当时也在忙,并且不管你做什么,总时不时地瞄一下你。不一会儿,她对我说:“你可以把锅里的双皮奶倒在量杯里,再分装到小塑料碗里。”
见她这样说,我不好再说什么,照做。其实仔细想一下,不管是量杯或者别的容器,它们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如果直接从锅里倒出来,这样会洒一些出来,先从锅里倒一部分到容器里,再分装到小碗,就是防止洒出来。
一天中午做炒饭的时候,称好一定重量的米饭,配上菠萝、番茄、生菜、玉米和鸡蛋。炒好后,我关掉电磁炉上的电源,准备盛到碗里。
记得之前做炒饭时,一边是跑腿的美团和饿了吗成员在催促,另一边是顾客在催促。走快餐这种路线,时间就是金钱,几乎都是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订单。
他们总在我耳边说,饭是熟的,稍微炒下把调味料拌均匀就OK了。
刚好那天的米饭,蒸的时候水放得比较多,就算炒的时间足够,看起来也不是以往那种颗粒状,而是有点黏黏的感觉。
她就站在我旁边,一直盯着锅里快出来的饭,问我,炒好了吗?我回答说炒好了,她说这明显的时间不够,饭都还粘在一起。
其实我很想说,早上的饭又不是我煮的,水放那么多,肯定和水放得少炒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叫我加快速度的是你,找各种理由挑毛病的还是你。
他们之前教给我下面条的方法,像拉面是熟的,只要过一下热水,打散,马上就可以捞出来。乌冬面比较难熟,水没开之前就放下去搅拌以防止粘锅,水滚后面条变软再捞上来。
刚好那天一张接一张的订单,几乎全部都是面条。按照他们说的方法,都是水快开时下面,打散,烫配料,然后打包。
她就站在我旁边,一边做着自己的事,一边朝我这边看,非要说我怎么水不开就下面条。
有一天快到饭点的时候,订单做完了,大家比较闲,没事拉家常。
我说我做饭时,基本上不买肉,素食主义者,只是偶尔啃一下鸡腿。我一直无法忍受肉的那种腥味。
老板接话说,像我们小时候,什么肉都吃。他女朋友就在旁边,马上接话,你们那个穷山窝,那么穷,哪里有机会经常吃肉?
老板解释,就是因为穷,有的几个月吃不了一回,所以看到什么肉都吃。
他女朋友马上在他面前表现出城里人那种天生的优越感,说什么城里买什么都方便,像农村乡下那些蛇啊,野鸡什么的,根本没有机会见到。
今天早上,老板翻自己的包找一张银行卡,他女朋友见状,来一句,找什么找,反正你经常丢东西。
泰戈尔说:“越是有人责备,我就越坚强,越是面对刻薄的人,我就越懂得宽容。”因为刻薄的人,有时是一面自我省思的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曾经刻薄的面孔,进而体会到被刻薄的人,那份渴望被宽容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