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打铸一朵金蔷薇——读《金蔷薇》有感

今年带2018级大一新生的《综合英语III》。上午12节课的班里有一个名叫“晨”的姑娘,每次上课前总是站在教室外面那块最宽的过道里朗读英语课文。次次如此,无论我多早提前到教室,都会看到她,从开学伊始一直持续到期末。感念她的勤奋和坚持,每次都会偷偷拍下她读书的身影,偶尔也会在朋友圈发图晒晒身为老师的幸福。

第16周的时候,2016年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发微信给我说,在朋友圈看到那个叫晨的姑娘莫名感动,好想回到三年前的现在。她说想送一本书给晨,寄到我这里转交给晨。

书收到了,拿到后没有拆包裹,第二天到了教室,晨依然来到老地方晨读,我和她一起拆开包裹,看到的书是《金蔷薇》。


给自己打铸一朵金蔷薇——读《金蔷薇》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送书的姑娘说这本《金蔷薇》是她超喜欢的书,文笔太美,充满了对世界的热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最需要的就是热情了,于是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金蔷薇》。

这就是我和《金蔷薇》相遇的故事。

说来惭愧,这是第一次接触俄罗斯文学,可谓相见恨晚。姑娘一点都没夸张,文笔的确太美,字字句句满是热情,随着文字的描述,心潮跟着澎湃。虽然这本书主要是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的,而我不是作家,也不立志于当一个作家,但我发现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所谈的创作与生活息息相关,从他的创作谈里,我汲取到的是如何好好生活的能量。

照例,我要把书中那些打动我、激励我的文字摘录下来,在这个回音板里让文字的力量发出回响。

帕乌斯托夫斯基在开篇引用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一句话:

应当永远追求美。

帕乌斯托夫斯基是基于文学创作的目标引用这句话的,但永远追求美也应该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主旋律。

若能感觉到生活时时刻刻都在更新,那么这种感觉便是肥沃的土壤,艺术会在这种土壤上开花结实。

如果我们把“艺术”替换为“生活”,语异理同。那么怎么才能感觉到生活时时刻刻都在更新呢?刻意去观察,细心去体会,每天总是不一样,或者给自己的生活添一点小新鲜——一束花、一场电影、一碗螺蛳粉...生活实在单调,又没有什么进展,阅读应该可以更新我们枯燥的生活,在超越时空限制的书本里有一个大千世界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

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忘掉一切,好像这是写给自己看的,或者世上最亲近的人看的。

这句话鼓舞着我要坚持写读书心得。读书心得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只是整理读书笔记的一种方式。但还是要认真对待,这是写给现在的自己还有将来的自己看的。也是写给不在身边的父亲看的,虽然他已经看不到。但我可以想象,如果他还在世,一定会在我写这些心得的时候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戴着他的老花镜,读着报纸,偶尔会抬起头来看看我,在他的眼光里,一定有不想让我察觉的赞许。

必须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由驰骋,必须为它打开所有的闸门,于是你就会突然惊异地发现你意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诗的力量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所以,给自己一个闸门,把对生活中一些人一些事的思考,读书时的有感整理记录下来,和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相识,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如此这般,自己也算是日日新了。

这时我们的内心世界犹如一件调好了弦的神奇的乐器,能够敏锐而正确地响应生活中的一切声音,即使这声音是最隐秘、最细微的。

我们时而会说有什么东西拨动了我们的心弦,说明我们每个人内心真的是一件乐器。外面的世界有各种声音,哪种声音才会使我们内心的弦主动应和呢?我们需要去感受,去选择,需要练习,遇到对的声音,自然声应气求。想起来在《小小巴黎书店》里也读到过类似的比喻:“安娜在内心发掘出一面回音板,文字在这里发出回响。她是一把小提琴,学习怎样演奏自己。” 是的,需要学习和积累,调好自己的弦。

养成在地图上神游各国,在想象中见到各地风光的这种习惯,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去认识这些地方。

远游之前先神游,这是一个好办法!下次旅行前势必借鉴。

草籽落到地上,在降下最初几场春雨之前,始终纹丝不动地躺在那里。因为钻到干燥的土壤中去,对它来说,毫无意义。但一俟土壤被雨水浇湿,草籽便膨胀,苏醒,形成螺旋状,像螺钻一般拧进地里,只等适当的时机一到就开始萌发抽芽。

读到这段话,脑子里马上跳出来经典英文歌曲The Rose,想到了歌里称颂的那颗种子。虽然帕乌斯托夫斯基笔下的草籽不是歌里所比喻的玫瑰花种子,但这里的草籽的生命力,还有合适的土壤跟歌里所颂扬的人的自强不息精神是一体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是一颗草籽或还不知道自己是一颗玫瑰花种子,但只要不放弃,等待适当的时机,雨水降临或者冰雪融化,有了阳光的照射,最后都可以破土而出。

空气越是清澈,阳光就越明亮。散文越是清澈,散文就越完美,就越能扣人心弦。列夫·托尔斯泰用一句话简单明了地阐明了这个思想,他说:“质朴是美的必要条件。”

前几日读叶圣陶先生的《落花水面皆文章》,书中提到作文应该清澈、通透,当时就想到做人和作文不是一样么。凡是清澈的,总是干净的,就像小朋友说过,空气好,拍照都不需要滤镜,照什么都好看。我总觉得人也是这样,读到这里就更是深以为然了,尤其喜欢托尔斯泰这句“质朴是美的必要条件”,由此还联想到了朱新建在《打回原形》一书中提到的真诚、朴素、生动。做人和作文这样,应该错不了。

我第一次见到他时,最为惊讶的是他非凡的气度。尽管他的背有些驼,而且声音嗄哑。当时他的精神已处于成熟和极盛时期,因此完美的内心世界在他的外表上、举止上、谈话风度上、衣着上——在他整个仪态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永远要相信内在美是最持久而有魅力的。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是在美化自己。于己赏心,于人悦目,两全其美。

这本书的书名《金蔷薇》其实来自一个哀婉的故事。落魄的老清扫工夏米为了鼓舞曾经照顾的一个小姑娘,把自己清扫的工作坊里扫出来的尘土收集起来,从中筛出金子,极少成多,铸成金锭,请工匠打成一朵金蔷薇,因为他深信,金蔷薇会给姑娘带去幸福。

帕乌斯托夫斯基寄托金蔷薇,号召俄罗斯的作家们筛取文学素材锻造出俄罗斯的文学来。但金蔷薇于我有不一样的启迪:生活有如首饰作坊里的尘土,这些尘土里混有一些金粉,把这些金粉筛出来,最后就可以打造一朵属于自己的金蔷薇。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自己打铸一朵金蔷薇——读《金蔷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