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好小孩植入“还回来”思维

              别教坏我们的“好小孩”

                  ——别给好小孩植入“还回来”思维

      “还回来”这话,永远永远不会从我嘴里教给我的学生,我的孩子,而且我也不允许其他人这样教他们。因为最近发生一些事,我想慢慢道来其中的为什么。

        在我工作的时候,处理班里的各种小打小闹再日常不过。我们当时那个班,一个班三分之二的男生,个个生龙活虎个性极强,但我清楚记得英语王老师说:“小又就是一个钢琴调音师,让每个孩子发出他自己的不同的声音,奏成优美的曲子。”我喜欢这个说法,因为我喜欢“调”这个字。

        那在“打架”这件最寻常不过的事儿上,我是怎么调的?

        很多人把打架的小孩叫到跟前,第一个问题就是“谁先打的?谁先动的手?”

        我从来不这么问。

        孩子很聪明,他们最擅长捕捉潜台词,你的说法就是——先打有错,还手无过。


        “谁先谁后”我从来不关心这个问题。

        先打人不对,明知打人不对还去还手的,更要批评。

        先打人可能是无意,但后还手一定是故意,更要批评。

        我跟孩子们讨论,别人打我我可以怎么做?唯一没有“还回来”这个选项。因为你明明知道打人不对,还要用错误的方式去保护自己?对不起,你的这种自我保护方式不能被允许。

        所以,我们那个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虽然男生多个性强,但我从来不担心他们打起来。他们也从来都打不起来。


        那么刚刚的问题——别人打我我可以怎么做?这个问题我从对我儿子有有的教育上来说。

        当有有跟我说谁打他时,我会问他:“人家为什么打你?”这个原因里,就藏着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果是你让对方不舒服了,那你就不要去限制别人,当然,你可以告诉他“你跟我好好说就行了,不要打人”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打。

        不是被打的就是对的,就是要被保护的,遇事情先找自己的原因,这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其实通常都是,自己改变了,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是他在跟你开玩笑,闹着玩。你认真了,真是特别扫兴的事情,你可以告诉他,你弄疼我了,轻一点。

        有有第一次真正“打人”,是因为去年他四岁半时下雪我跟他打雪仗时一个小男孩也过来用雪打我。他气哼哼地冲上去推了那个小孩一下,那个小孩愣住了。我告诉有有这是游戏,你以为我被打了,可是我玩儿地很开心啊,我都不介意,你干嘛要影响我们玩儿啊。

        其实换位一下,小朋友很多时候的玩儿,也就是打来打去的,人家其实也蛮开心的,可为什么有些家长却要用自己的“得失心”去搅了孩子的“游戏心”“快乐心”呢?


        如果是他真的是无缘无故的,你不喜欢他这样,就可以离他远点,学会保护自己。

        我们从来都不要求自己被所有人喜欢,我们从来都改变不了所有人,沟通无效,那远离就是最好的“交往”。


        记得有有三岁时,有个孩子在家长接她时跟她妈妈说有人打她,她妈妈要去亲自教训那个孩子被我制止(在我这里的学生,除她家长没有人可以教训她们,这是一个老师对所有学生最基本的保护)她妈妈要求“还回来”,我说不可能。然后,很有趣的是,她问正在沙发玩儿的有有。如果别人打你怎么办?

        有有答:“我乒乒(批评)他。”

        “他还打你呢?”

        有有答:“那我就跑。”

        我给有有的答案100分。

        从这个三岁孩子的回答,可以知道我不仅是这样教别人的孩子,也是这样教自己的孩子的。


        昨天有个家长跟我聊孩子打人的问题。

        她问:不怕孩子吃亏吗?不怕孩子受欺负吗?

        吃亏?被欺负?这不是孩子的思维,这是成人故作聪明的想法。

        孩子玩儿就是玩儿,打就是打。单纯的很。

        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孩子打架,家长还没好,孩子已经和好如初继续玩耍了。


        她问:这样的孩子长大能适应社会吗?

        没有“还回来”思维的孩子,不是活的苟且,而是活的超然啊!

        他只会在这个社会生活的更好!


        前几天有有在幼儿园被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小朋友打了几下,有有玩什么玩具,他就抢什么。我问有有为什么不管管他?有有说:“他还是个小孩儿,他那么小,不懂事儿。就原谅他吧。”

      “能原谅”是一件多酷的事儿!孩子是有博大胸怀的,可家长却偏偏要用自己最世俗狭隘的“还回来”思维去教导孩子们,是不是很可笑的事?


        我的孩子,根本没当回事,他依然很快乐。

        而你教孩子要还回来时,你的孩子却已经受伤了。

        一颗需要“还回来”才能抚慰的心,难道不是千疮百孔的吗?

        谁又能保证“还回来”不会再“招惹来”呢?

        每一个不幸遭遇垃圾人的人,不都是因为有“还回来”的心理在作祟吗?


        还有的家长,甚至等不得孩子“还回来”,家长自己就冲上去了。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当然不是爱。

        你担心你孩子被人欺负,他就会被人欺负。因为“别人在欺负你”的标签已经被你狠狠贴在孩子的身上和心里了。

        你担心别人打你孩子,一有个风吹草动你就先冲在前面,想给孩子讨回个公道,那你的孩子未来将没有什么公道可讨。因为他很快就没有朋友了,会成为被所有人记得“不能碰”而被孤立的那一个可怜虫。

        那时候,你要知道,孤立你孩子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别给好小孩植入“还回来”思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给好小孩植入“还回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