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很早以前的事,知道有这样一本书,有这样一部电影,也在青春文学中看过对它的描写,也见过这张明信片一般的图片,一大片绿色麦田里站着一个低头听歌的白衣少年。唯独没有真正接触过电影本身。
可我知道总会有一个夜里,我会安静地打开这部电影,看看我错过了什么。电影开场键盘缓缓敲出的留言就一瞬间击中了我,那些矫情的、空洞的、无病呻吟似的语言像一台时光机,同时开启了我无数次想要放弃想要逃离的灰暗青春。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有过一段那样灰暗的时光,那是我一直不愿意去回想的,我以为已经随着时间慢慢变好的残酷青春。
那些在论坛里写下青春的绝望和孤独的留言者,分明是当初那个不知所措的自己啊,只是换了载体,不是论坛,而是QQ空间。而电影里的莉莉周和以太于我来讲就是王菲和安妮宝贝,14岁的迷茫天空是我的17岁。
有时候回头看,我无法想象那些我曾经有过那些阴暗的想法,颓废的时光,破碎的内心。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压力和痛苦,也找不到方法消化掉这些不好的情绪,只是沉沦。
电影里的青春有自杀,有杀人,有暴力,有欺压,有强奸,有援交,有摧毁,这些过激的行为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较远,可电影里的孤独,悲痛,绝望与挣扎被导演用平稳的抒情长镜头传递到了每个观者的内心。
而这一切都隐藏在岩井俊二干净得像明信片一般的画面里。他通过使用一种特别的透明的光线制造出纯净得宛若天堂的意境;血淋淋的情节配上了天籁般柔美的音乐;诗一般的绚丽画面中表现了令人不堪的场景。当你还沉浸在美好中的时候,杀戮已经发生了。
这种极端的手法让人想到精神分裂,想到病态,这却是一种只属于岩井俊二的残酷美学。
有人不理解星野为什么会黑化。他曾经是个从小就受尽欺负的好学生,此前他一直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去冲绳以后他两次与死亡擦身而过,大概是经历死亡以后,他意识到应该以自己为中心活下去了。内心就如火山喷发一样告诉自己必须要变强,然后,让从前被嘲笑的自己去嘲笑这个所谓的世界。
星野从冲绳回来之后做的所有事情都在打破他原本生活里的秩序,包括羞辱同学,胁迫津田援交和找人强暴久野。这些是他对他自己内心痛苦的一种极端表达方式。这世界的残酷就在于总是把原本的受害者变成他们曾经憎恨的施暴者。
有人不理解莲见的懦弱。莲见和母亲、继父、继父带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并且母亲又怀孕了。这样的重组家庭里他是没有位置的,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样的家庭生活的孩子性格往往懦弱,顺从,不会争取。
扭曲的心灵,迷失的灵魂让影片里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是正常的,花一样的年纪却生出恶魔般的恐惧。这其中老师和家长如此无力,他们在孩子们的精神和思想状态中是缺失的,对他们的空虚与绝望起不到任何缓解和调节作用。
一如电影里的星野和莲见,都过着不容易的生活,这不容易来自于内在,是灵魂受了折磨,这样的少年往往沉默敏感,不善交际,他们的内心世界只在论坛里向有共同爱好的陌生人打开。这样的灵魂所需的寄托方式是歌手莉莉周,是以太。
电影里反复出现的以太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信仰,是光,是自由,是善,是一切美好的合集,是生命的依靠。即使残忍如星野,内心里也还有一个角落,安放着莉莉周和以太。
一如每一个阴郁者都在不好意思地向往着明媚。可是救赎没这么容易。影片中的人物都处在一种危险当中,却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什么。
电影里有的只是生命的凋谢,亲眼看着美好被摧毁,被孤立的女孩顶着光头倔强生活,孤僻的少年忍无可忍拿起了刀……《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真正意义上的残酷物语,除了时间,没有任何救赎的可能。
所幸还有时间,青春就是那几年,每个人都会有,就像生了场感冒,也总是会好。多年后,莲见再去回望,大概记忆就只剩下绿色麦田,信号塔,风筝,蝉鸣的夏,安静弹奏钢琴的长发女生……时间修饰过往。
而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的,近乎悲痛的呼喊,就让它永远地回荡在十四岁寂寞的蓝天之上。
PS:被问及是什么促成了其影片风格的独特时,岩井俊二回答:“就像一间屋子里有很多椅子,我会去找在角落里没有被人发现的那把。我的每部作品都有自己性格的影子。”“喜欢的人可能会从中深有感触,而有不同感觉的人则可能会十分厌恶。”
同理,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太过中二,看不下去,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