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志摩的感情,看家庭理财的风险(下)

前文中,我们简单介绍了徐志摩的三段感情史,并且通过他与张幼仪的这段婚姻,为大家介绍了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下面我们继续从徐志摩的另两段感情,看一下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从徐志摩的感情,看家庭理财的风险(下)_第1张图片

中风险:林徽因。

徐志摩的第二段感情是与林徽因产生的,与其他两段感情相比,这段感情并没有产生结果,他们最终没有走上婚姻的殿堂。徐志摩是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期间认识了林徽因,他们初次见面时,林徽因只有16岁,当时林徽因随其父来到伦敦,因为受到了良好的中西文化教育,她身上的现代女性气质吸引了徐志摩,同时徐志摩的学识和谈吐也给林徽因留下了好感,在随后的日子里,两个人一直有书信往来,这也可能是促成徐志摩成为诗人的原因之一,分分合合让他们的感情经历坎坷,后来林徽因随父回国,徐志摩也追其回国,但这时林徽因已经许配给了“青梅竹马”梁思成。

从徐志摩的感情,看家庭理财的风险(下)_第2张图片

从家庭理财看,林徽因就像是基金这类的中风险产品。基金公司为基金选派合适的专业经理人,基金经理人就是一只基金的根基,一般情况下,经理人都有着比较高的学历,也有着丰富的投资经历,这就像是林徽因自幼博览群书,学习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接受着西方文化的熏陶,从根基看就是奔着才女方面培养的。

一只表现良好的基金,肯定是受到各方追捧的,不论是散户还是机构都希望分得一杯羹,但相对来说,机构是更有实力的,影响也是更大的,所以基金希望机构多投资,机构也希望基金带来收益,两者是相互吸引的,而散户往往只是被动参与其中。在林徽因的感情中,徐志摩就像是散户,梁启超就像是机构。徐志摩此前只是一个文人,也可以说是林徽因让其成为诗人,其父徐申如经商,用现在的话讲徐志摩就是“富二代”;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其父梁启超是清末革命家,徐父曾花了1000大洋让徐志摩拜师梁启超,从这点看,梁思成更加“根正苗红”一点,而且林父和梁父早有成为亲家的意愿,林徽因和梁思成也早有认识,这就像是基金公司专门为机构设立的基金,两者相辅相成,机构撤资基金可能遭遇清盘,基金不作为机构也可能撤资,而散户只是基金这一生的一个过客,不可能左右基金的决策。而这段感情中,相比于徐志摩的浪漫,梁思成更加务实,林徽因也最终选择了现实。

从徐志摩的感情,看家庭理财的风险(下)_第3张图片

高风险:陆小曼。

陆小曼是徐志摩最后一段感情,陆小曼其实也是二婚,和徐志摩在一起之前,她也有一段包办婚姻,但是陆小曼生性活泼,而前夫王赓性格古板,恰好徐志摩和王赓是朋友关系,王赓就让徐志摩陪陆小曼玩,结果一来二去就被挖了墙角。徐父虽然勉强同意了这段婚姻,但是却断了徐志摩的经济援助,婚后陆小曼依然花销无数,后来居然沉迷鸦片,还养起了“小三”,而徐志摩依然坚持着这段感情,不断地写稿、教课挣钱,但依然经常是入不敷出。

从徐志摩的感情,看家庭理财的风险(下)_第4张图片

从家庭理财看,陆小曼就像是虚拟货币这类的高风险产品。开始的想象总是美好的,认为自己是那个少数者,能判断市场走势,以小博大赚个满盆,富贵险中求嘛,到最后却发现,自己依然是那一把被收割的韭菜,但是赌徒心里越来越作祟,想靠继续投入进行翻盘,就倾家荡产、砸锅卖铁继续投入其中,最后搞垮了自己,也搞垮了家庭。这就像是徐志摩看到从前光鲜亮丽的陆小曼变成了“瘾君子”,但依然相信能靠自己的言语感化她,并且拼命赚钱以供应陆小曼的花销,但直到徐志摩出事之前,陆小曼并没有任何改变,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从徐志摩的感情,看家庭理财的风险(下)_第5张图片

上文说过,徐志摩其实也是“富二代”,如果对待婚姻感情更加谨慎,对待金钱消费更加细心,也不会落得这般下场。我们也可以从这三段婚姻中看出,“高风险”的陆小曼加剧了对徐志摩的消亡,“中风险”的林徽因选择了更加靠谱的梁思成,只有“低风险”的张幼仪自始至终维护了徐志摩,在家庭理财中也是如此,有些产品看似光鲜亮丽的收益,往往是风险最大的,那些朴实无华的产品,往往是家庭理财中的救命稻草,做好家庭风险评估,进行合理资产配置,才是家庭理财的根基。——李先生有梦想

从徐志摩的感情,看家庭理财的风险(下)_第6张图片

本文由李先生有梦想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L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徐志摩的感情,看家庭理财的风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