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找遍世界也没找到梦中的世界,就把心中的梦造出来(《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里面没有月亮

几天前我读完了英文版的《月亮和六便士》,就如同我看《红楼梦》没有记住宝玉和袭人的第一次云雨,我也没有看到里面的月亮。这本书的名字经常被人在耳边提起,无论是微信、电视剧、电影什么的,感觉不提提它的名字就显的很low。读完发现,这本书很高,知识那些编剧、作家对这本作品的含义写的很浅,也许为了照顾大多数吃瓜群众吧。

人们最早对这本作品的评论不外乎是梦想和现实的距离。高晓松写了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网友怒对“还有远方的苟且”。

月亮-梦想-远方

六便士-现实-苟且

这是两组同义词,本质上是一样的。

我听到人们对这本书的评论就和人们对高晓松的歌差不多一样,充满了对生活的焦虑,对梦想的渴望又止步,消极悲观,在梦想和现实只能二选一的时候屈辱又不甘的选择现实。

书中的世界和网络评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似乎就像月亮和地球一样,一个永远吵吵嚷嚷,一个永远冷冷清清。

遗憾的是我没有在书中看到月亮,就如同不记得《悲惨世界》里的洋娃娃一样,月亮在书中不过是个从来没有被作者提到的悬在天空的月亮。

作者的性格我很喜欢,以一个好奇心有些重的观察者的角度去记录并描述了一个天才艺术家的世界,从现实到心灵。这个过程最美妙的就是从不理解到理解。

 有一种生活方式是:四十岁前埋藏梦想,四十岁后埋葬生活

Strickland的命运并不是和命运抗争、奋斗的交响乐,而是一种活脱脱的割裂,把自己的生命在四十岁那个节点上做了一次冷漠的隔断。

我对这中行为只能用冷漠来形容,听惯了血浓于水、藕断丝连,遇见这突入起来的一刀切我的震惊不必Stricklang的前妻和孩子小。震惊之余是佩服,心底其实早就有这么一个小兽潜伏者。

这本书是冷色调的,无论作者、主人公还是我这个读者都用冰冷的蓝色调审视着这个世界,也审视着自己的内心。

用理智的眼光去审视情亲,一个男人娶妻生子,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满足家庭的日常开销,这无疑是个挑不出什么毛病的模范丈夫。

 养活妻儿十七年,放弃自己的个人意志,活成别人眼中喜欢的样子。然后抛弃整个世界去追寻心底的门。

有时候人们很喜欢滥用道德,中国文化更是典型。

孝意味着完全服从父母?丈夫的责任意味着照顾妻儿一辈子? 稍微清醒一点就会发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很认同Strickland的看法,他不前自己的妻儿什么,照顾他们十七年,最后把财产留给他们,自己净身出户,前半身已近在她们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给了她们需要的一切。经历的短暂的痛苦后,他的妻子和孩子显然生活并没有多么悲惨凄凉,相反更加蒸蒸日上了,前妻事业也好、孩子的家庭也好,最后都如她们脐带的那么好。

成年人的世界,谁都不欠谁。夫妻是两个陌生人之间最亲密的结合。人需要爱与被爱,但显然不是控制与被控制。把简单的二人世界活成宫斗剧,只想问一句当初为嘛要在一起? 干保险的日子里听了太多的是非,所有的是非归根到底是感情的不平等。

很多家庭中两个人一个是帝王,一个是奴仆,如此不平等的关系能够持续不外乎是有孩子那个死结。

 孩子是最需要付出的,无论物质还是感情。可有一点需要每一个父母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他只属于他自己。当孩子长大后,夫妻的死结,也就开了,剩下的纠葛可以抛开道德好好聊感情的。

 人一辈子最难懂得是自己,最想懂得也是自己。

年轻时的娶妻生子不过是兽性的爆发。原始的冲动消退后,一个人也许才能明白自己。

 四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坎,中年危机爆发的年纪。男人四十,女人更年期。

其实这是一个人最好的时候,有足够的阅历看清自己,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做选择,说它是到坎的原因也许是一个人是否舍得放下过去。

也许正因为大多数人放不下、舍不得,所以Strickland的选择才让人震惊,却又无比佩服。

画画对Strickland是很多年前的梦想,一个被漠视、打击了前半身的梦想。也许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就是当全世界的人,哪怕最亲的人的打击都不能让它湮灭,梦想就像种子一样,不需要额外的阳光和温度,一点点的泪水就足以支持它破石穿金。

人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把过去彻底埋葬,将未来完全投注于梦想也许是最智慧的选择。 ## 抛下一切后,被幸福接纳 全书最引人注目,也最感动人的不外乎是Strickland的两段感情,说是神迹都不足为过。 抛下一切一心只想画画的Strickland被形容成一条漫游的流浪狗,以垃圾堆里的剩饭为食,每天都出于饿死的边缘,手里一旦有钱出了抽烟就是买画画的工具。

Strickland成为画家后的第一段感情其实是大难不死,只是让一个女人心痛致死,让一个朋友心灰意冷。他在海岛上最后的幸福让我热泪盈眶,这是他最好的时光,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一个五十多岁的糟老头子能被十七岁的小姑娘接纳,生儿育女,我这条单身狗听了激动感慨,越发觉得终有一天会遇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女人,这个无法理解的动物,也许正因为他们的不理智,才给了孤独的男人奢侈的平静。

 创造梦中的世界 我是个基本每天都做梦的人,也梦想着写出一部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艺术家也许就是在适者生存的社会中不被现实所完全屈服,用孱弱的身体开垦出一个新世界。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纯英文小说,里面有很多字我并不认识,但我读完了,还自觉懂了,写了如此一篇长文,也许这就是艺术家的共鸣吧。

艺术和书一样,已经触摸到的人从不觉得它有多孤高缥缈。最重要的不是黑白的文字和五彩的颜料,是一张平面背后的世界,那个世界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

之所以要用笔和纸把它描述出来,不过是梦里的片段断断续续,非常不真实,只有把它在这个世界中创造出来,自己才能看见梦的全部,才觉得自己梦不仅仅是场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找遍世界也没找到梦中的世界,就把心中的梦造出来(《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