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看到上面这张图片的两位美女时特别有感触。不仅是因为她们美,关键是她们还很牛逼。
右边那位是胡辛束公众号的创始人,之前就有关注这个号,但没怎么看过,前两天看到一篇新闻是胡辛束入选为福布斯亚洲地区30岁以下30人营销广告类新贵。
带着好奇心我就去稍微百度了一下这个人,她的公众号粉丝也不多,才50多万,跟那些大号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但竟然靠这个号可以入选到福布斯营销类别。
我就研究了她的几篇广告案例,发现跟其他文案还真是不太一样,她写广告不像软文,而是直接把广告当做内容来写,其他大部分的软文形式是先写一些吸引人的信息到后面再带入广告,虽然这样点击率可能会比较高,但是对于广告本身来说,转化率并不大,而她直接把广告当做内容来写我觉得转化率肯定会高很多。
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公众号广告的新模式吧,找她打广告的品牌也越来越多。
后面我就看了一下她的历程,她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她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感冒,还一度处在迷茫期。
在大二时一个偶然的契机,胡辛束发现了设计之美,然后她就经常去图书馆借设计类的书籍,图书馆大部分设计类的书籍都被她看完了。
2013年凭原创漫画《我心中的10%先生》在人人网走红,积累了一些粉丝。
2014年毕业后,加入广告公司环时互动,成为杜蕾斯小编。
后面就开了一个胡辛束这个公众号,在正式运营的第二天,胡辛束就产出了第一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但真正让她一炮而红的是第二篇《像机器人一样爱你》。那是2015年3月,恰逢《超能陆战队》上映;这篇跟大白有关的内容窜出了330万阅读量,胡辛束的粉丝也从1万多涨到了5万。
几天后胡辛束就接到了第一个广告合作,3000块。后面陆续开始商业化之后的2015年一年广告营收达到500万直到现在一年千万。
其实我也没有一直关注她,她的历程我也没觉得特别牛逼,但我有时候看到那么牛逼的人为什么还那么漂亮,总是会感想,人与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我也想娶这样的女人,但以我的能力差距简直是痴人说梦,哪怕是做个朋友也好,但我身边这样的女强人太少太少了。
或许真的是物以类聚吧,还是得先把自己变得牛逼起来。
不过我更佩服的还是李叫兽,他也是开了一个公众号,在营销领域算比较知名的自媒体,后面公司被百度收购,成为百度的副总裁。关键特么才91的,胡辛束是92的,都跟我同龄啊,这就是差距啊~~
我比较欣赏的是李叫兽战略思维,之前看过他的一篇自诉文章,在选择保研的时候,通过运用策略,分析当时的形势:
当时他学的是营销专业,在选择保研的时候竞争非常激烈,清华的每个专业方向,只招收一个学生,报的人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
几乎所有的学生采取的策略都是相同的: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报的是什么方向。
他发现,隐瞒意图的做法其实是无效的,因为没有带来任何有效的战略优势。
于是他做了一个和所有人都不同的策略——很早地高调宣布自己选择了营销方向,并摆出各种志在必得的姿态。
这导致的结果是大家都意识到,如果和李靖选择一样的方向,会给自己带来确定的竞争,而选择其他方向则不一定。
所以最终的结果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同学和他报了同样的方向,让他顺利被清华营销专业录取研究生。
这思维牛逼吧~
还有在职业规划时,他分析自己的性格,觉得自己是比较内向型的那种,但他当时又想积累一些人脉,于是他分析了获取人脉的两种方式:
1.不断地跟人交流,建立情感联系。
2.通过知识或能力的吸引,让别人想要认识。
第一种方式,是他所不擅长的短板,要弥补短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在战略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扬长避短」,而第二种方式他有一些潜在能发挥的优势。
于是,他开始做自媒体,写大量有深度的商业分析文章,放弃无意义的社交,专注于在知识领域的创造,让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持续放大,于是到后面成为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虽然有些人说他就是一个理论知识倒卖者,文章是分析都不错,但没有实践过,没有实战经验,就像营销界的成功学一样。
但我认为他至少在营销领域通过自媒体成功的把自己给营销出去了,塑造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难道这还不算一个营销经典应用的案例吗?
而且他当初通过战略思考来吸引人脉,我觉得他已经把计划做的非常牛逼了,现在年纪轻轻就是百度的副总裁,跟我这种屌丝比起来真是望其项背,恐怕几十年都都追不上他现在的那个高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