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史岁月如歌,我们懵懵懂懂那么些年,终有一些人给我们成长路上添过一笔,从此或是让此生不忘或是些许安好。
读完«孟子»之后,我在想孟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也跟我一样小个子不高吗?我想肯定是。不然哪来的先天缺陷而引发后天的思考呢?
读孟子你会发现他尊崇儒家,特别排斥杨子和墨子的思想:“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其实他特别排斥是特别正确,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一味的为我独尊一毛不拔,这社会上很难立足;而一味的好坏不分兼善天下,只付出不索取也是不可取的,人是有本性的,不管本性如何总需要一些东西来平衡和滋养,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孟子的本书也一直是想告诉人们一种不陷入杨子为我自私自利的为我主义,同时也不叫我们成为一味兼爱天下的烂好人,而是给我们正确的处事观和价值观以及一种知识分子明辨是非的浩然正气。(个人见解,有更高看法的还请指教)
打开«孟子»一书第一句话:“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我想如果你看到这些话肯定不愿意再看下去了,一股子棺材气息扑面而来,腐朽让人难以言语。真是这样吗?也许是吧!我们或多或少的收到套板教育的折磨以及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和如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其实梁惠王篇更多的是孟子向君王推销他的"王道"同时也间接的折射出孟子的才华和言语表达技艺。“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看完这段话,我想你会更喜欢孟子。
然而在当时的战国孟子的"王道"是行不通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zī chénɡ)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毕竟当时战刀下容不下这么超前的思想,但并不影响后世对他思想的延续。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思想没什么意义是吧!那么比较一下康德为给17世纪以后的世界带来了一座民主的象牙之塔,让我们不再陷入霍布斯陷阱(战争沉没成本)的价值我想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孟子不是天生就有浩然正气,他的使命一部分受孔子的影响: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而另一部分孟子也深深的了解到人性的价值,此外孟子的所见所闻里礼坏乐蹦,孟子想让世界恢复为他本该有的样子的动力。孟子也说了一句特别霸气的话: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这是一种使命一种达以天下的浩然正气。 也是后来儒士精神和灵魂支柱。
此外孟子的学识特别渊博,遗传了孔子的精华,同时对于仁义礼智更是有深刻的理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而对于人伦与人性的关系他也分得很清楚:淳于髡(kūn)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我就搞不懂后世的人怎么就变成:女子饿死是小,失节是大了!
而孟子对于"王道"也有比较大胆的看法,即使触怒君王: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以及后面的: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xiá)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而这句话也为后世的谋朝窜位留下依据。
孟子留下的君子之道也是影响深远的。人生观如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君子的价值观,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对于过错的态度: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一种衣食足而思荣辱的育民之道: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对于社会的价值分工: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对于自我的反省: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怎样 对待负能量的人: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人们的最大过错: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我们学习的目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我们做学问的态度: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当老师和学生的态度: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ɡòu)。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做人的准则: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君子之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读完«孟子»一遍感觉读的很浅,但收获很多,以后还会在读。。。
被误解的孟子
青春如史岁月如歌,我们懵懵懂懂那么些年,终有一些人给我们成长路上添过一笔,从此或是让此生不忘或是些许安好。
读完«孟子»之后,我在想孟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也跟我一样小个子不高吗?我想肯定是。不然哪来的先天缺陷而引发后天的思考呢?
读孟子你会发现他尊崇儒家,特别排斥杨子和墨子的思想:“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其实他特别排斥是特别正确,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一味的为我独尊一毛不拔,这社会上很难立足;而一味的好坏不分兼善天下,只付出不索取也是不可取的,人是有本性的,不管本性如何总需要一些东西来平衡和滋养,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孟子的本书也一直是想告诉人们一种不陷入杨子为我自私自利的为我主义,同时也不叫我们成为一味兼爱天下的烂好人,而是给我们正确的处事观和价值观以及一种知识分子明辨是非的浩然正气。(个人见解,有更高看法的还请指教)
打开«孟子»一书第一句话:“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我想如果你看到这些话肯定不愿意再看下去了,一股子棺材气息扑面而来,腐朽让人难以言语。真是这样吗?也许是吧!我们或多或少的收到套板教育的折磨以及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和如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其实梁惠王篇更多的是孟子向君王推销他的"王道"同时也间接的折射出孟子的才华和言语表达技艺。“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看完这段话,我想你会更喜欢孟子。
然而在当时的战国孟子的"王道"是行不通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zī chénɡ)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毕竟当时战刀下容不下这么超前的思想,但并不影响后世对他思想的延续。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思想没什么意义是吧!那么比较一下康德为给17世纪以后的世界带来了一座民主的象牙之塔,让我们不再陷入霍布斯陷阱(战争沉没成本)的价值我想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孟子不是天生就有浩然正气,他的使命一部分受孔子的影响: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而另一部分孟子也深深的了解到人性的价值,此外孟子的所见所闻里礼坏乐蹦,孟子想让世界恢复为他本该有的样子的动力。孟子也说了一句特别霸气的话: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这是一种使命一种达以天下的浩然正气。 也是后来儒士精神和灵魂支柱。
此外孟子的学识特别渊博,遗传了孔子的精华,同时对于仁义礼智更是有深刻的理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而对于人伦与人性的关系他也分得很清楚:淳于髡(kūn)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我就搞不懂后世的人怎么就变成:女子饿死是小,失节是大了!
而孟子对于"王道"也有比较大胆的看法,即使触怒君王: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以及后面的: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xiá)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而这句话也为后世的谋朝窜位留下依据。
孟子留下的君子之道也是影响深远的。人生观如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君子的价值观,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对于过错的态度: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一种衣食足而思荣辱的育民之道: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对于社会的价值分工: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对于自我的反省: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怎样 对待负能量的人: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人们的最大过错: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我们学习的目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我们做学问的态度: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当老师和学生的态度: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ɡòu)。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做人的准则: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君子之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读完«孟子»一遍感觉读的很浅,但收获很多,以后还会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