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思维导图与绘本阅读》作业自评
打卡人:孙彩云
打卡内容:《安的种子》
南子老师的思维导图画的很好,所以我临摹了一幅,图标是我新增的,分支内容部分是老师整理的。
打卡时间:2019.5.11
发现问题:在分支布局上左侧的第二个分支有点太紧凑了,左侧的第一个分支可以在往左侧伸展一点。
层次感不明显,第一级分支的字体不够突出。
修改方案:1.第一级分支的字体可以再放大一点;
2. 分支分布上多练习,下次把左侧第三级分支往右拐一点,左侧第一级分支往左侧延伸一点,给第二级分支留更大的空间。
3.左侧第一级分支的态度节点,可以把间距再弄小一点; 物料分支往左侧延伸一点点。
自评后调整布局
读绘本的感悟分享
我和孩子也常常读绘本的,《安的种子》也读了好几遍,跟南子老师一比,我们读绘本读的太浅了。绘本里面的画面我们也有观察,可以观察不了那么细致,读完绘本之后的延展也不如南子老师挖的深。
绘本的创作背景和绘本画面的选取细节我们都没有深究。绘本本身的故事寓意非常深远。
一本绘本包括封面、前环衬、版权页、书名页、正文、后记感言、后环衬、封底。我们读故事的时候经常只关注正文,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细节。一本绘本的价格蛮贵的,买来就看两遍真的太浪费了。其实好的绘本可以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演。
如果讲绘本时,带着孩子做好讨论和延展环节,把一本绘本读透是非常有意思的。
-----
故事中本、静、安三人都在行动,他们的想法不同,自然行动也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各不相同。本是急躁的,他想第一个种出来,不顾寒冷种下种子,种下之后一直急躁的等着种子发芽,最后耐心磨完了之后摔断锄头放弃了,本是非常想种出莲花的,事与愿违。
静呢,是经过思考的,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翻找最好看的花盆,等天气转冷之后他把它抱入温暖的房间,升上火炉,终于他的种子发芽了。他特宝贝的盖上了盖子,种子最后没有阳光和空气,最后死了。患得患失的静最后也没能种出美丽的花。
安呢,他得到一颗种子之后非常淡定的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向卖莲藕的人询问种子的生活习性,询问真正种过种子的人是很关键的。之后他继续生活在当下,向往常一样的做饭、散步、扫雪,等到春天到了,安把种子种在了池塘里,等到盛夏的时候开出了美丽的莲花。
生活中本、静、安的想法和行为就是我自己的写照,有时候我是本,有时候是静,有时候是安。患得患失的生活,被焦虑感包围,等到坚持不住了就会轻易的放弃,另辟蹊径。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享受当下的生活。
评价一幅思维导图延伸学习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价
1.思维导图绘制规范方面,双证班上老师给了一张表格,逐项打分就可以了。
2.思维导图是否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思维整理。
3.思维导图是否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思维激发。
对评价一幅导图作品方面进行了拓展阅读,查阅了赵国庆老师的《别说你真的懂思维导图》,里面的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特收录到这里。
在《合理期待》一章中,我们将思维导图的学习者分为“无意识的低效”“有意识的低效”“有意识的高效”和“无意识的高效”4个应用阶段。在不同的应用阶段,学习者使用思维导图的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思维导图的评价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初学者可能还处于“有意识的低效”阶段,此时的重点应该是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即从形式规范上去评价,譬如关键词提炼得是否合适、颜色使用是否合理、布局是否美观等,最好的办法是找几幅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去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软件的使用或手绘的技巧。
中级使用者可能处于“有意识的高效”阶段,评价重点则应该是以内容为主。这时应该帮助学习者思考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否准确、顺序是否合适、是否符合主题、逻辑是否顺畅等。
对专家型使用者来说,思维导图本身已经不是问题,评价重点应该转移到思维导图对知识加工整理深度上,同时关注对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发挥的促进上。此时的思维导图不应该停留在对现有资料的整理上,而是应该将个人的见解有效地体现在图中,激发新的想法,产生新的创意。
本章要点 1.思维导图的评价包含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将思维导图作为评价对象,对思维导图作品的形式、内容以及思维的深度做出评价;二是将思维导图作为评价工具,通过思维导图作品来评估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深度。 2.思维导图的评价可以从规范性、思维激发水平和思维整理水平 3 个层面展开。 3.思维导图的规范性方面,评价主要关注关键词的提取、颜色、线条、图形、图像、图标、代码的使用是否符合规范,布局是否美观等。 4.思维激发水平上,评价主要关注内容的丰富性、相关性和新颖性。 5.思维整理水平上,评价主要关注知识内部关系的梳理,内容的完备以及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挥。 6.思维导图评价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简化的五分制替代详细的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