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想继续做温水里的青蛙吗?

新页姐姐/原创


你还想继续做温水里的青蛙吗?_第1张图片

2017年2月2日(大年初六),我从微信朋友圈知道了——成甲。“成甲,《好好学习》的作者,景区设计师,利用业余时间做音频节目流水超过500万的牛人,牛人的思维真心与你我不同。”而配图是截取该书的一段话,也因这段话开启了我疯狂的迷甲学习之旅。

有一次,在晚高峰的时候,我从通州打车去海淀。司机很好奇地问我:“旁边就是地铁站,几块钱就过去了,为什么要在这个堵车的点打车呢?”我说:“我要在车上睡觉。”

挤地铁表面上看很便宜,但加上机会成本就很贵了。本来我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再挤地铁回去,到家就更累,那么我晚上就什么也不能做,需要早早休息。而打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贵,但是这段时间我可以恢复精力;如果睡醒了车还没有到目的地,我还可以在车上处理其他事情,节约了时间仍然很划算。

如果要问起时间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告诉你我的本职工作,你可能就知道了——教师。对吧,你的下意识是不是直接链接到了寒暑假呀?没错,这是个要钱没有要时间一把的职业,虽然形容得有些夸张,但确实时间我是着实比金钱多呀。但面对书中的作者——成甲,竟然放着最近便最实惠的交通工具——地铁不坐,特地费钱还在堵车的时间点打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在车上休息,好到家后能处理其他事情。我的天啊,我承认这起码是我目前一个时间比金钱还多的人暂时无法理解的举动。因此,我直接百度了——成甲,微信公众号搜索了——成甲,京东买了——成甲的《好好学习》,现在坐在电脑前迷甲般的开始敲打读后感。

我是花了三天时间认真阅读了两遍《好好学习》并做了摘抄笔记,按成甲老师的话,从写已经升级为记录,自己估摸着算是个比较合格的读后感撰笔人了(✿◡‿◡)。要说成甲老师的厉害之处,那就是一翻开书本就使出杀手锏,给知识下定义,活脱脱的直接把我的痛点指出来——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我突然下意识的发现自己多年来总感觉被捆绑的自由原来是根本就没有把知识化为行动力,以至于在期待未来的道路上总踌躇不前,没有自信也没有源动力,错过了时间也错过了成长。

淘宝在风靡的时候,我安心的做着买家;博客、论坛在兴起的时候,我踏实的潜了多年的水;微博、微信在疯狂的时候,我学会了一键转发还乐此不疲;微信开始刮起代购之风后,我不定期贡献着微博的薪水;公众号时代来临时,我继续做着忠实的看客。在十年的工作生涯里,我偶尔怨天尤人却也时常羡慕拥有光环的别人,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活出多姿多彩的人生呢?现在斜杠青年又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而自己呢?好似温水里的青蛙已经蹦跶不出先有的热情了。我,到底要什么?要做什么?

感谢成甲,让我找到了我不曾意识到的人生方向和答案。


◇学习,究竟为了什么?

在我看来,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应该说,没有哪个人的学习会超过这个范畴,而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很明确了,那就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你上了一年MBA(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可回到公司之后,自己的管理方式完全没有改变,那么你的学习显然是无效的。

从小到大,太多的事情属于顺理成章,这其中就包括学习。可在学习的日子里,我感觉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以至于哪怕我取得的考试成绩再高分,我也不会因多明白一个知识点而欣喜,更多的时候是期待父母投来赞许的目光或是老师口中的好学生,那种肯定更能促进我自觉地学习,可结果换来的总是考试一过,大脑就一片空白,好像之前拼命记忆的那些知识点在回收站里被彻底删除了一样。当临界知识定义的出现,我更加意识到自己为什么总属于低水平的学习者了,因为我没有经过深度思考去发现这背后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因而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其实只是原地打转。

既然如此,我不再纠缠于过去所浪费的时间以及错误的学习方法,现在我只想知道,已经处在安逸工作当中的我,还继续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改变行为模式,让自己能够不再随波逐流,不再各种热浪下如同温水里的青蛙继续浪费余下不多的生命,希望有一天真的能蹦跶出这局限的圈子,向外面多彩的世界说一声,HI,我来了!

◇学习效率,如何快速提升?

是啊,在这个时代,太慢你是要被淘汰的。可问题是你怎样能快起来?更快地读书?报名上“十分钟讲透创业原理”“21天打造无敌团队”这样的课程?你看,在朋友圈里,各种短期集训营训练营特别多。借着内容创业的风口,个人成长、读书、创业等学习社群一夜之间风起云涌。......可是,追求快是这么个方式吗?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这一点,可能是大多数追求快速成长的学习者都没有意识到的。所以,我讲的就是这个层面的心态: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

这里书中提到了“结硬寨,打呆仗”的心态,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而对多数人而言,总奉行着“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的读书理念,为了追求类似“一年读100本书”的座右铭方式,放弃了把“知识阻塞”疏通的重要性,往往求快,好似一下点醒梦中人,过两天又全部还给作者。最经典的现象就是,A说:“这本书,特别好看。” B问:“怎么个好看法?”A思考了一下回答:“总之不错,我推荐的还能有假。“这样的读书成效,和只看过书名的人有什么两样。所以在看书的时候要学会放慢速度进行阅读,注重描述读后受启发的内容以及这些启发和过往的哪些经验相关(也可以借鉴拆书帮的便签读书法),学会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同时注重观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这个解决方案的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用在什么领域等等。

这里还需要提及的一个重点就是还需要有“绿灯思维”,因为我们常常有习惯性防卫,对于新的知识或者不同的见解,更多的时候采取拒绝的策略,这样很容易就会丧失自己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好比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强调的习惯六:综合统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所说的,要学会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因为这比起与你所见略同的人看来,所获得的收获要大得多。

◇要效率还要提升学习能力?

我们常常把学习当作一件很正式的事情:要端正地读书,最好是在课堂里面,有老师讲解。事实上,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思考肤浅,也是在某个错误假设指导下行动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所以单纯提高学习效率,没有提升学习能力,就好比你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又好又快却始终无法到达你想要的彼岸,这又有何用处呢?在书中,成甲提出了三个最常用的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实质上就是对最初做事假设进行的校正。我们的教育体制对这一能力的训练非常欠缺,以至于“书呆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多数人基于书中给出的例子、习题可以很好的得出答案,但稍微变换一下题目的表达方式,就有一部分人不知道该怎么答题了。所以训练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不会轻易的对假设进行认同,而会先思索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再继续下一步的思考,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看问题的深刻性和准确性。

以教为学,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在这点上,我深有体会,毕竟从事教师工作这么多年,尽管表面上是在知识输出,实际上是倒逼自己知识输入。因为要教学会,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知道我所要表达的,就会更主动探索与之相关的问题,力求简洁清楚。而教的过程更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知的过程,一个知识点被重复的提及讲解,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大脑C盘里的一部分,不是那么容易被删除的。同时在教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疑问或质疑,这也会增强认识,让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所以以教为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只是在这点上要懂得拓展自己的应用领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刻意练习,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即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而元认知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换言之,有的人习惯于应用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处理问题,而掌握刻意练习的人则可以看到问题的实质,并在头脑上迅速调出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和方法(比如相关临界知识),最后慎重的采取行动。

◇知行合一,怎么做到?

总结规律和应用规律之间的难度区别就在这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一个差别。我们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怎样把临界知识真正应用起来,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

答案就是我们前提提到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所谓刻意练习,不是说我们像做练习题一样,对同一类问题不停地记忆。恰恰相反,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既然知识是让你改变思想从而改变行动。那么做到知行合一确实需要大量持续的刻意练习,而如何在短时间内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练习,还要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练习,成为眼前最棘手的问题,这有如当年寻找高考习题集(黄冈卷)那样迫切呀。我们可以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比方付费购买充满理性分析和思考的知识栏目)、抓住心法进行大量练习而非技法、坚持高强度的练习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而知行合一的结果,在我看来是希望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也与世界共舞一次,让自己内心对成功的欲望也有被大放异彩的一天。因此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势在必行:先仔细思考自己在什么领域比身边的90%的同龄人要强,然后以自己的思考结果为蓝本持续在这个领域里投入精力学习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最后就是在适当的时机做一次重大决策,等待成功的可能。


书中具体解释了一些关键的临界知识及其应用,在此就不一一陈述了,毕竟这本书是非常值得小伙伴们买回家细细品味并作出重要人生宣言和践行的真谛。如果单凭我的读后感就以为了解了该书的全貌,那就大错特错了,可待挖掘的宝典正躺在书店里等着你呢!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推崇一本书并为之认真奋战了三个小时写下的读后感,希望大家能看到我满满的诚意,也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成甲的《好好学习》,尽管成甲压根就不认识我是谁/(ㄒoㄒ)/~~。但能让自己真正行动起来的书,不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还想继续做温水里的青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