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今读∣对你很有用的书(十四)

儒林今读∣对你很有用的书(十四)_第1张图片

中国小说在五四前被称为“闲书”,地位很低,地位高的是“文”。“文”是用来论时势、讲道理的,文以载道嘛,直到五四后,小说被赋予了“改造国民性”的重任,才出人头地。小说之所以会超越“文”迅速崛起,与其天生的亲民性是分不开的,小说不会绷起脸来讲道理,而是它讲故事给你听,在闲恬中自得体会。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中,马二先生穷游西湖,看到一家书店卖自己校选的高考范文,就像在别人的相框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心中顿时有了想问一问的想法,于是再问完价钱后,又心怀向往的问店家:“这书可还行?”没想到店家丝毫不给面子,直接说:“墨卷只行得一时,那里比的古书?”意思是,高考辅导书也就卖在考试前,考完了谁还要,自然不能和那些经典书籍相比。在这里,墨卷指他校选的高考范文。

事有凑巧,前两天恰好去买小孩上一年级的试卷和辅导书,东西太多普通的袋子装不下,只好用着一个4块5买来的特大袋子装着,费劲的提到废品收购站的秤上,来人只轻蔑的瞥了一眼,说:“4块5!袋子还要不要?”“当然要,我的袋子还4块5,能白给你!”无奈的我愤愤的回敬道。来人根本不以为忤,单手一提,往屋角一倒,空袋扔回给我,顺手再塞给我4块5,了事!这4块5的旧书可是花了我近300元,这就了了,真是“墨卷只行得一时”。

其实不止教辅书,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几天读完**》,《我是怎么3个月挣到*万的》,《**圣经》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粗读言之凿凿,细看空洞无物。对于此类书有人专门研究了学习方法,看目录上的大标题,基本上大标题看了,书里面的内容也就都知道了。对于这类书,姑且称之为“鸡肋书”吧,食之无味,弃之也没多可惜!

这几十年,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快,社会上的情绪也越来越焦躁,人的心也越来越急,由此,这些“鸡肋书”就找到了生长的土壤,过去是“十年磨一剑”,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现在三天出本书也不是什么费劲的事。前些年,某知名品牌的拉面,曾经以汤浓味香,现熬现做为最大卖点,后被爆出,汤是早就做好的粉末,需要时,往开水里一搅就行了,省时、省事,卖得还好。这或许就是鸡汤文的来源吧,恐怕鸡肋书也是异曲同工。

这种鸡肋、鸡汤吃多了,也没什么营养吧!

“墨卷只行得一时,那里比的古书?”要说有营养,能滋补人的应该还是那些“古书”——各种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书籍。

很多人看不起这些“古书”,觉得没有那些“鸡肋书”有用。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中国传统就是“学以致用”,书里的东西就是让人用的,不然怎么会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我们传统上就是一个世俗社会,讲究的就是吃穿用度,没有用的书籍会留下来,怎么可能。

读书,读经典的书,很有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儒林今读∣对你很有用的书(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