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A有一个化工厂,厂长是老板一手提拔的还兼任着公司副总。了解到A用的全是竞争对手产品后,我从同事那打听到了几年前的项目旧事。
优势≠ 赢
这个化工厂是A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厂长当时也还只是个年轻的技术经理。那时设计院受重视,产品设备如仪表、阀门、控制系统都定位进口品牌。客户邀请了三个品牌的三个代理商竞标,我们的主要对手是Y品牌。
Y品牌在国内的运营有些复杂。它进中国时间早,在各地成立了几家合资公司。后来政策允许,它注册了独资公司后就开始限制合资发展。虽说协议有分工但实际上明争暗斗,衍生出了很多利益链。用《权力的游戏》中一句经典台词就是 - 混乱是阶梯。
当时的评标规则是技术权重占0.6,商务权重为0.4,PK到最后总分高者中。代理商拿着我司授权竞标两个标段。代理商当时实力强能来事,或许与客户达成了某种默契,在技术略占优势情况下报价冲高,而对手Y也紧咬着不放。胶着三轮后,项目总监临时通知加试一轮,结果隔天后通知。这时代理商不愿降价了,觉得关系到位屏一口气增一分利。而那天晚上总监电话传来的消息也是双方差不多,待他向老板汇报时会有所侧重应该问题不大。哪知最后中标的是Y代理商。紧接着的流量标段技术优势明显本应十拿九稳,最后降了价也还是输给了同一个对手。结果让人愤恼。
后来听说是对手连夜找了与老板儿子曾是同学的亲戚。老板儿子给项目组打招呼,也没人敢把这事捅给老板。谁知道爷俩有没有交流,谁敢冒穿小鞋丢饭碗的风险。最后靠这个关系,一句话翻了牌。关系是有价位的,Y品牌市场混乱恰好给了空间,那次背后支持的正是合资公司的销售。
小楼昨夜听风雨,一夜不知多少事。竞争就是设法让对手生气,他就容易出现失误或者露出破绽。善战者不怒,你要是生气,对手就笑了。如果是对手厉害,那你就得学他们为什么能让你生气、怎么让你生气。
接触厂长
我认识厂长也是在扫街第一年,因为不清楚他的态度虽然有号码我还是选择了陌生拜访。起初厂长只是端坐着公事公办聊几句,并不给我介绍产品的机会。不过我还是保持了每月一到两次的拜访。
说到拜访,那时我也没客户管理的概念,偶尔也会为了完成每日客户拜访量而做拜访。时间久了才体会到一位顶级销售说过的一句话:销售都是自己地盘的总经理。只有足够量的拜访才能真正了解地盘上的客户、了解各个产业,才能做好区分下好通盘棋。
坚持五个月后情况有了好转。厂长要有事也会招呼我先坐,我也可以介绍产品、聊聊资讯甚至还能喝个茶,他还收下了几件小礼品。这为后来的技术方案打了基础。
“杜总,您厂里仪表设备现在用得怎么样?”
“都还行吧。流量设备有些小问题,影响也不大,就是总得有人去处理有点烦。”
“杜总,那确实烦人的。不知都是些什么问题,好解决吗?”
“数据常常假报警,容易解决就是烦。可能当时型号选得不好。我们用的是别的牌子。你好像不卖这个吧?”
“杜总,您记性真好,我确实不卖这种流量计。不过我回去可以问问同事。”
“不用,都是些小事。也不是你们的牌子。”
“杜总,不知道您厂投产后,供应商后续服务怎么样?”
“代理商不常来这。我们要有需求了,他们偶尔会派个人来送货。”厂长说得平淡但稍纵即逝的表情变化还是被我捕捉到了,代理商没在意后续的关系维护。
“杜总,这也是您这技术强。对了,您这的控制系统用的是哪一家的?”
“也是Y品牌,上海总部那边的。”
“他们是厂家直销吗?不知道服务怎么样。我们公司也有控制系统,服务不错。”
“是直销的,好用,服务也很不错。每个季度都有人从上海过来,给我们做做培训,给系统升升级。”杜总对此很是满意。
“杜总,那直销的商务条款是按你们的来还是照他们的?听说直销条款都有点苛刻。”
“这个都可以谈的。控制系统各大品牌都是厂家直销,条款也是行业通用的。这不像你们纯产品类。”杜总讲的其实我是知道的。控制系统属于工程项目,差不多一半是服务和人工而且执行周期长。这与产品类不同,也决定了两者销售方式的差异。控制系统是工厂大脑,用户不敢轻易替换;而纯产品类替换起来就容易得多。
同样的配方
新项目信息是在设计院定期拜访时打听到的。当我问杜厂长时他爽快的确认了还透露他就是负责人。他也直说招标还是三个品牌竞争,但结果同样只在我们和Y之间产生,不同的是这次拼的只有价格。
我拿着从现场抄来的Y产品型号,合着设计院给的数量估算了这次项目Y的成本。因为杜总已经允许我们用中档产品应标,所以想着价格上应该没有劣势。不过担心对方还能走通以前的关系,我心想着也得找到与A高层密切的关系。杜总算一个但还不保险,可我现在能抓的也只有他这条线了。
我想着如果能说动他推荐一个代理商,那他帮我们促成项目的意愿就会更大。而作为公司副总他也一定清楚老板的态度。
“杜总,按您们的招标要求,我这还缺个代理商吧。”
“是这样。你到时告诉我哪家就好。”
“杜总,听说上回对方是找了很硬关系才把我们挤掉,不知是不是这样。我担心他们还出这一招。您得多帮帮我啊。”我半开玩笑的问。
“这也未必,此一时彼一时。这个项目我主要负责,之前的未必管用。”杜总也没把话说透。
“杜总,那代理商这边请您帮我留意一下呗,我都听您的。”
“我真帮不上忙,我不太跟代理商打交道。”
我那时也没经验,一根筋的认为杜总是在假客气。随后的拜访就老想着非得套出代理商名字才保险,而忘了自己与客户的直接关系才最难得最牢固。
做事只知其一,容易矫枉过正。很快我就给自己挖了个坑。
J代理商
就在那些天,J代理商约我喝茶试探着问能不能做我的产品。我没有回应,只说等情况清楚些后再给答复。他也没有透露他的底牌。
J代理流量产品多年生意不错,也有自研产品兼做集成业务,这种组合在追项目时能产生一定的互补借力。但J与我们成功合作的项目却少,给人的感觉是赚一笔是一笔,因为同样投入我们的利润要少些。它并非我的理想选择。
不是我想要
一个月后当我再次向杜总提及代理的事时,结果有些出乎意料。
“J代理商,你知道吗?听说代理了你们公司不少产品?”
“我知道,他们主要代理我司流量产品。”
“最近他们有个销售经常来这,想参与这个项目,说起来跟我也是老乡。他说拿到了流量授权,也说代理你这块产品,是真的吗?”听起来J代理商的话模棱两可有点水平。
“杜总,我们是项目授权制,J代理商说代理我的产品,也对也不对。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合作主要在三个石化企业。您的项目我还没有答应任何人。我总烦您推荐,也是想找个最合适的,也不枉您这么帮忙。”
“我真没有推荐。如果你确实没有合适人选,我想你也可以考虑下J代理商。你可以让他们做也可以不让他们做。我这还是一句话,都无所谓。有事我找你这个厂家销售就可以了。”
“杜总,那我评估一下。一有结果我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我心里暗暗叫苦该怎么处理为好。好不容易请杜总开了口再否决,不知他会作何感想。但是杜总提到的老乡关系也给我提了个醒,A老板也是同一个地方人。
说来也巧,同事来电话让晚上一起吃饭,同行还有代理商J。于是我电话里说了这事,同事建议喝酒时再探探。
被公关
酒桌上J频频敬酒,一来他得靠着同事,二来也想借着同事公关我。对他来说多代理一个产品就多一次赚钱机会,关键时刻说不定还能丢卒保车。
“几年前的项目,你清楚吗?”我问到。
“不太清楚,当时不是我们代理的。”
“你认识客户吗?”
“当然认识。杜总和我是老乡。就连A公司怎么发迹的,我们也都清楚得很。”
“这生意不好做,之前用的都是竞争对手的。没有极好的关系,估计不灵。”
“这个不用多担心,你不知道我们老板与A太子也熟悉的。要是你让我们代理,那么也就是我老板的事了。”
“你觉得杜总这人怎么样?”
“方工,你别看杜总平时闷闷的话不多,玩起来也放得开的。”这话我没法辩真假,也明白私底下的客户更为真实。再回想就觉得杜总话说得巧妙,既像在帮我也像在帮代理商。
“我觉得这件事还不好说。在A做生意,最终就靠关系。”
“方工你也别犹豫了。要是到时价格差不多,就让我老板去打个招呼,我想肯定比对方的好用。我还听说上次中标的代理商V,这两年生意不行。它与厂家关系不好,光想着自己赚钱,客户也不满意。”这又让我想起了杜总稍纵即逝的表情。
我接着问他为项目做了哪些具体的事,发现他并不很了解我们的产品也讲不清项目现在的情况。简单说除了和杜总有接触外没做其它工作。我又失了些好感,但出于虚荣心还是觉得得让他感受一下我的掌控力才好。
我虚虚实实讲了与厂长的好关系,也对他所谓上层关系表示了怀疑,接着还分析了对手情况以及代理商该做好的事。言外之意就是你要想做这生意就得配合我,我不信你说的好关系。我嘴上是这么说心里也有点虚,想着那一层老乡关系和不知真假的上层关系说不定真能指望上。
推杯换盏中几瓶酒就下了肚,接着又去唱K,场面成了称兄道弟。代理商趁机又提项目,酒劲一来我竟然答应了。我被公关了。
喝酒容易误事。见过很多客户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说不定以前也有过酒的教训。
没有好选择
酒醒后想起昨天草率答应的事有些紧张,忍着头痛又理了一遍思路,得出的结论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虽然J代理商不能完全信任,但我在厂长那也算卖了个面子,说不定那关系还真是能用。那就赌一把运气,我说服了自己。销售经理听了我的汇报,虽然他对J并不感冒但也勉强认可了此事。见领导没反对,我长吁了口气。
新销售常汇报,领导态度最重要。汇报前一定要整理好思路,内容需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客户态度、我取得的进展、成败的关键点、代理商的作用和利弊、我个人的想法以及希望领导给的指示。汇报不要用可能、应该、或许这样的字眼,这会引起或增加怀疑从而影响到你想要的结果。按照金字塔逻辑,领导最想听的是结果(什么事什么决定)、你的逻辑(为什么)、你的方案(怎么做)还有客观信息(佐证你的话)。有经验的领导思维总强过你。
小动作
我发了一条短信:“杜总,我同J代理商聊了,虽有些不足但也可以让他们代理。明天上午我当面来向您汇报情况。”收到的回复是知道了。
第二天一上门,厂长就告诉我J代理商昨天下午来过,说是已经拿到了授权,以后有事找他就行,厂家会配合工作。
我去的目的本只是想跟厂长再拉拉关系,没料到代理商会来这一手。我反应也快,想到项目是邮件邀标就与杜总商议招标文件只先发给我。这一招终于第一次用到了实处,销售管理中也有人以此判断手下销售的客户关系是否到位。
对这个主动利己的代理商,我要给他提个醒:“可能你觉得我年轻入行没你久,但不代表我不懂。如果你轻视我只想利用我,那么栽跟头的可能就是你。”果然招标书到了我这,J就低调了很多,商量报价策略时也是听多说少。可我不知道信任一旦出现裂缝就可能暗藏杀机。
不欢而散
这次招标明面规则也不同以往,技术和商务权重各占50%。三个品牌首轮淘汰一家,余下两家再拼价格。虽说前后轮报价出现大幅跳水的业主有权废标,实际上还是低价中标。
在客户总部的招标现场,我见到了对手代理商O。还注意到一个人很热情的和客户打着招呼,这有些不合时宜。同事说那是Y独资公司销售,我想起来控制系统应该就是他卖的。但控制系统并非今天投标,我很好奇他来做什么。
标书送入会议室,我们这一众投标的就在休息室等候。除了零星的招呼声,大家各顾各玩,有的抽烟、玩手机、有的看资料、还有的在眯眼打盹。
等待中我收到厂长的消息:代理商V报价低了25%;二次报价至关重要。我们第一轮报价是加了30%的毛利,这么一算对方出价仅比我们的成本高了5%。若按项目10%利润算,对方拿货成本已低于当年,这与我们估算的有较大出入。即使对方以上次成交价为基准,也没必要如此出价,这不合常理。不过厂长的消息我是相信的。
没时间细想,关键是如何应对。其实三岁小孩也算得明白,二次报价只有低于对方一次报价才有可能打平,这还是在对方不降价的前提下。可就在这,J代理商与我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做这个项目,起码要保证25%的利润。”J代理商狮子大开口。
“只有拿下这个项目,才可能在客户上赚钱。”我差点气昏过去。
“没有这个利润,这个项目做不来。二次报价最多降5%。”
“你觉得消息是假的吗?就这报价,还用投吗?”
“我倒不是不信,但没有利润就算我能拿这项目,老板那也没法交代。不算业绩事小,关键是老板不认,没有用。”J代理商寸步不让。
“没有你们这么办事的。你把客户面子搁哪里了?”
J代理商只好打电话与他老板沟通,过了5分钟电话转到了我手上。
“于总,对方报价你也知道了。咱们把客户拿下来,后续的备件和扩建有得赚利润。”我仍好声好气。
“你的产品怎么这么难做,之前代理你们公司其他产品,合作都挺愉快。”
“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一回生二回熟。我想在这个区域里大家合作机会是很多的。”
“我们事先可做了很多客户工作。如果不能保证利润,我们宁可不要这个项目。这样,大家各退一步,报价必须保证我们20%毛利。”
我一听气急败坏到:“你们做了什么客户工作出了什么力,到现在为止,哪件事不是我办的。先不说客户帮忙,单就这报价投了有什么意义?于总,你有老板关系能不能现在就用一用?”
“那不管,现在做生意难,我们不做亏本生意。要么你去申请更多的折扣。”
事情至此竟成了我求J帮忙,直后悔当初怎么会答应给授权。怪自己沟通不直接、怪心存侥幸要面子、怪自己与人和气不想交恶。可世上从不卖后悔药。
我只好打电话求助,销售经理意思很明确一定要J代理商降价,折扣的事回头可以想办法,但具体怎么办还得靠我自己。师父鼓励我:“你必须自己想办法,胆子大一点。你是个新手输了又怎样。我能告诉你的无非一个套路但有没有用也不知道,还不一定适合你。只有你自己一手得来的经验才是别人拿不走的。A本来就不是优质客户,丢了怕什么。”可我还是前怕狼后怕虎没胆量撇开代理商,慌乱中只是担心万一中了标自己又行不通,该如何收场?客户会怎么看我?最后抗不住压力,就推卸责任般按J要的20%利润做了报价。这当然就没有等来第三次报价的机会。
招标结束等见到杜总,他很有些不屑:“你们真是可以,二次报价比对方一次报价还高,我倒是白帮你们了。”这是说给我听也是说给J代理商听。当天同事的项目也输给了代理商V。
杜总的态度从此变得冷淡,我曾尝试改进但没效果,后来基本就断了。仅有的收获是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代理商V是从Y独资公司销售那边进的货,就是那天现场高调的卖控制系统的销售。最终仪表和DCS全都落入他手。这位销售业务做得很开,后来听说背了黑锅被公司管理层给干掉了。公司政治很残酷,这是后话。
那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合作的?
复盘
代理商V是Y品牌外围代理商。经多方佐证,他因利益冲突与当地合资公司销售相处得不愉快,近两年已经得不到价格支持。没有了稳定的低价进货渠道,只能靠四处打猎勉强维持业务。但他的投标授权确实是来自合资公司。
独资公司销售有极好的关系,抢夺合资公司客户符合利益。只是按分工A这样的内资客户,仪表销售以合资公司为主。如果能把系统和仪表打包招标那么理由充分但其实也不可行,因为我们这样的对手都做不到打包应标。所以他还是只卖他的控制系统,除非之前的仪表代理商主动找上门来。
代理商V最后为什么选择和Y独资公司销售合作?因为价格。合资公司销售给他的价格不行,项目八成要输,所以即使得罪对方他也得这么做。这样主角就成了Y独资公司销售,而他那天在现场就是压惊去了。到了这一步再藏着掩着反而难看还有风险,所以他们直接杀了低价。
最后A客户卖了人情得了实惠、Y独资公司销售拿了大蛋糕、代理商V保了业务还多了暗线进货渠道,合着Y合资公司销售也没什么损失,而我们却因自身问题赔了夫人又折兵。
一些体会
事实上A项目不管怎样,我们的赢面可能都不大,这点销售经理和师父都看出来了。但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合作伙伴可以成事,也绝对可以搞砸项目。
代理商要利润是应该的,但只顾眼前利益的肯定不是好的合作者。不愿冒风险的合作者也往往被证实没有好的客户关系。若对方业务又以其它产品为主而且生意也不错,那很可能只是抱着试水的心态。
那该如何选择代理商?如何沟通?如何主导?需要注意什么?说到底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客户关系。试探要有度,该强势时就要强势;别太爱惜面子,可以先赚钱再赚面子。关键时要敢放手一搏。对手信息要更新,除了做好功课也靠广结善缘。
无论厂家还是代理商,若拥有两个以上关联度强的产品或授权,可进可退。进,捆绑销售价格制胜;退,丢卒保车有利可图,因为客户会搞平衡。
可这又带出来一个问题:公司应按不同产品线配备销售人员?还是成立统一销售部门负责全部产品?这是关于篮子(产品)和管子(销售)的战略话题,孰好孰坏因公司而异。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