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碑文详注 句 25 —— 巴郡朐忍令

巴郡朐忍令 (bā  jùn  qú  rěn  lìng)

a、巴郡:郡名。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灭巴国置,治江州县(今重庆市江北区);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南充、泸州等市以东,重庆市奉节县以西,綦江、武隆县以北地区。西汉初略大,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蜀两郡各一部置广汉郡,辖境缩小。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zhāng)分出巴郡各一部分置永宁、固陵二郡。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改巴郡为巴西郡,永宁郡为巴郡;属益州。

注:

①益州: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雒:luò 古地名。西汉时置为雒县。其自古即为争蜀之战略要地。三国时刘备即因破雒城而得成都。今址为四川省广汉县北)。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内,先后分置出蜀郡、犍(qián)为郡、朱提郡、越巂(xī)郡、牂(zāng)柯郡、建宁郡、永昌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益州郡等郡,下辖146县,属蜀地。位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②州牧: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州刺史为州牧。其后废置无常。 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实则为割据政权。以后历代设都督、总管、节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废。


b、朐忍(qú rěn):古县名。秦置,属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市云阳县。《说文解字》云:“朐忍,虫名(注:即蚯蚓,又名蛐蟮。)汉中有朐忍县,地下多此虫,因以为名。” 另,该二字在《中华辞海》上另有读音为 “chǔn rěn” 之说(又写作“朐䏰” ),见下图:

《曹全碑》碑文详注 句 25 —— 巴郡朐忍令_第1张图片
《中华辞海》就“朐”字的解释

c、令:古代官名。即县令,为一县之长。县令之名,起于战国。


d、巴郡朐忍令:巴郡朐忍县县令。

你可能感兴趣的:(《曹全碑》碑文详注 句 25 —— 巴郡朐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