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

上个月认识一个女孩子。

她自称是不好的大学研究生毕业(确是我不了解的一个偏僻地方性大学),学的是思政,一心想进高校当辅导员,据她讲毕业后考过很多学校了,也失败了很多次,很懊恼地说为什么别人好像很轻易做到的事情,我做不到呢。

但她认定了就是要进学校进事业单位。

各地去考。

她跟我讲起自己去各地,已经这么久了还没成果的挫败感,颇有懊恼,却全无气馁。

现在她毕业已三个月,上周看到她在朋友圈晒结果,终于拿到了一所挺不错的大学的体检通知。

不知是否该感慨。

我和朋友聊起来这件事,在整个过程中非常佩服的是她坚韧乐观的性格,不放弃,不气馁,认准了一个方向,就像没有退路一样地,低着头勇猛地往这个方向去冲。

因为我知道的很多人,某个方向稍有阻力失败一两次之后,大多转转身,去了另外的一条路,做了另一份不同的工作。

我们很多人为什么没有她的这份坚定和决心?

想起上文中的姑娘,今日上传的动感影集中,回顾了自己这毕业年份的几个月,我看得很是感慨,她在图书馆看书学习,休息时怡然地自拍,甚至五月还在学校音乐厅跟着看演出;

而我记得我自己毕业前面对论文和找工作压力,头发大把地掉,别说自拍,就是吃饭也是勉强下口;

她真是跑了很多地方,甚至不知名小县城的事业单位,邻近省份的学校,每到一处拍了火车站留念;

而我知道自己,在某个地方挫败了一次之后,无比气馁羞愧地,恨不得永远不要再踏进附近半步;

我知她看了很多考试书,准备其实充分,同时在这么长时间的挫败中,她依然穿插着拍了邻居家的小孩子,拍了自己坐在沙发上的父亲,拍了一碗好看的水果;

而我?

难以回想自己因为种种小事焦躁难安,看不到任何风景甚至味道的时刻。


“性格决定命运”,是初入高中时候语文老师给的第一个作文题目,彼时我满是新疑,并不能懂这句话的意思。

这么多年过去,看到这么多人,不同的路,不同的境遇,不同的选择,慢慢地慢慢地,终于明白。

所有性格中的缺点和不足,最后都会在各个路口拖住你;所有你性格中的闪光点和坚强处,都会帮你到达你想要去的彼岸。

你和两个水平相似的朋友聊起人生选择,怕是他们都会给你不同方向的建议。

莫不是性格决定。

那么,性格决定命运,谁,又决定了你的性格呢?


请千万千万别忽视了,父母的教养方式。

现在80,90后的青年,父母往往是从艰苦年代走过,从食不果腹到终于解决温饱,对他们来说,能有饭吃有余粮有安稳生活环境,已是需要惜福,自是很少有人注意,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

尤其父母的父母,又深受中国最传统封建文化影响,很多观念与现在已完全不合,却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到你身上。

你有没有被讲过,要能吃苦要节俭,不能乱花钱?

我有两个朋友,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她们工资很高,却舍不得在自己的衣食生活上多注重,稍买贵物,即有负罪感,对有自己深深的责备,即使财务自由,也绝不肯多对自己好一些。

因为,“从小我妈就一直告诉我挣钱不容易,不能大手大脚要学会节省。”

这样在现今社会造成的结果是,她即便手中有富足,也不敢稍作理财,作投资,作生活,而是全然像“守财奴”一样地,守着这份“不容易”和现金的安妥感。最后只节流不开源地,更辛苦努力地工作。

你有没有被教导,要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不要朝不保夕?

五六十年代的没有安全感,是因为折腾等于没饭吃,是真的没饭吃,所以大抵所有这个年代成长的人,对“铁饭碗”都有一种执着,担心你出去“闯”会导致没饭吃,怎样都不如在家里喝一碗白粥稳妥。

可现在还是那样的年代了吗?而你,是否被这从小就教导的“安稳”洗了脑?

你是否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

我有很长很长的时间,都不知道。

几千年的封建家长制文化中,父亲对一个家庭的控制欲非常强。这一点代代相传之后,很容易在你的爷爷,你的父亲身上得到很好的延续,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你不需要提出要求,我给你什么,你照做就是。同时母亲忙于家里事务,很难照顾到弱小儿童的需求和渴望。

孩童时期的无法反抗,需求又没有得到满足,最后最直接的后果定是,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再久一些,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这些看似没那么紧要的性格对人生影响有多大?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即知道了,因为儿时得不到父亲的关注和爱,所以松子用一生,去讨好别人,只妄图得到一点点温暖和爱。

讲到这些,并不是消极地评判不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对成长的破坏性作用,而是觉得,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客观而理性地对待父母的教养,经常反思。

爱,但不盲目;

同时,作为父母,更应该非常清醒地知道,你在给孩子灌输什么,你有没有将自己的焦虑和控制,无限制地强加给了幼小无助的他?

性格决定命运,而父母决定了你的性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性格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