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都考的很好,怎么到了初中一下子这么差了?”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今年接手初一班级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开学后两个月语文考试,某些学生成绩不好,家长认为孩子小学时语文成绩很好的啊(开学初的摸底考试就能看出,您孩子语文成绩真的好吗?),怎么初中就这么差了,都是老师教不好、不会教。现在暂且将如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信问题放在一边,只谈语文教学的问题。

    与家长沟通是分为两部分:首先,分析孩子试卷,这里暂且不说。第二,解释说明小学、初中语文学习的不同之处。小学语文只学习简单的字词句,而初中着重理解文章,跨度较大,孩子相关方面能力不足,当然会出现语文成绩差的问题咯。但家长只充耳不闻。

    读到《文心》中的第一章节,夏老和叶老也给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了。除去从字词的掌握跳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方面跨度过大的原因之外。《文心》中的解释显得更加“语文化”,感谢夏老和叶老给了我一个我认为应该能让家长信服的解释(是否真的能令家长信服又有谁能知道呢)。

    语数外三门主科中,一个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最成问题的是语文。英语、数学可以通过训练提升成绩,但语文却不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学里所读的课本是按照小学生的程度进行编写的,而中学却不一样了,文章都是名家经典,这些古今大作家在写作时写述的都是自己经验的东西,而中学生如此小的年纪,怎能理解这些大作家的经历及心理呢?

    再者,从文章内容来看,如一篇写景的文章包括景物及对于景物的感想两方面。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而对于景物的感想则是内部的经验。景物是不变的,人人都能看到,只是一般人并没注意,而诗人、作家则多家留意而已。至于内部的经验,则各人不同了,初中生感受到的当然不及大人的复杂,即使同是大人,普通人所感到的也不及诗人、文人的深刻。因此,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怎么可能回答出作者的感想、心里等方面的问题呢?

    如果作者在写作时,内外经验相结合即情景一一对应,学生还比较容易理解,但若是单单的内部经验的写作即不断抒发情感,又有谁能理解呢?恐怕除了作者,谁都理解不了吧。

    由此看来,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但是否就要知难而退呢?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人能学好语文了,孩子们要做的当然是从文字中学习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啊!

�c3����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学语文都考的很好,怎么到了初中一下子这么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