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一些实用的方法与技巧(一)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一些实用的方法与技巧(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更提倡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自己去探索,提出问题再找寻答案,很好地标画出重点再很好地理解,最终使你的阅读能力在速度与理解力上得到双重提升。这一过程没有老师的指导,也不加借外界的帮助,完全凭靠自己内心的力量,不断玩味不断斟酌。



㈠阅读的层次

①阅读的层次一共有四种。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层次,而不称为种类的原因是,严格来说,种类是样样都不相同的,而层次却是再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性。也就是说,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含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1.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2.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因此,用另一方式来形容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的所有重点。

3.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

4.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阅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一些实用的方法与技巧(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㈡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①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 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

略读或粗读一本书总是个好主意。尤其当你并不清楚手边的一本书是否值得细心阅读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必须先略读一下。

②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一本难读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它能启发我们,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地挣扎而已。很自然的,我们会下个结论:一开始想读这本书就是个错误。但这并不是错误,而只是打从开始就对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期望过高。只要找到对的方向,不论是多难读的书,只要原来就是想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那就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什么叫对的方向?答案是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但却经常被忽略。这个规则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不要害怕,或是担忧自己似乎读得很肤浅。就算是最难读的书也快快地读一遍。当你再读第二次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

无论如何,你应该记住,当我们在讨论分析阅读时,检视阅读在那个层次中仍然有很重要的功能。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都可以当作是要开始做分析阅读之前的预备动作。第一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作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帮助阅读者分析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有系统略读,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第二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之为粗浅的阅读——帮助阅读者在分析阅读中进入第二个阶段,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一些实用的方法与技巧(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㈢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①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一些实用的方法与技巧(一)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㈣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①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但是,就像我们所强调的,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你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理论上来说,这样的过程可以在你脑海中完成,但如果你手中有一支笔会更容易做到。在你阅读时,这支笔会变成提醒你的一个讯号。做笔记有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方法。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仔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来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考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一些实用的方法与技巧(一)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㈤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①在读一本书时,你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因此做笔记时也会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你会用哪一种方式做笔记,完全依你阅读的层次而定。

1.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尤其如果你知道终有一天,或许是几天或几个月之后,你会重新拿起这本书做分析阅读时,就更该将问题与答案先写下来。要做这些笔记最好的地方是目录页,或是书名页,这些是我们前面所提的笔记方式中没有用到的页数。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

2.在检视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又长又难度的书,你可能掌握作者对这个主题所要表达的一些想法。但是通常你做不到这一点。而除非你真的再仔细读一遍全书,否则就不该对这本书立论的精确与否、有道理与否遽下结论。之后,等你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概念笔记

3.当你同时在读好几本书,在做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阅读许多不同的书时,你要做的又是什么样的笔记呢?同样的,这样的笔记也应该是概念性的。你在书中空白处所记下的页码不只是本书的页码,也会有其他几本书的页码。而对一个已经熟练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书籍的专业阅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那就是针对一场讨论情景的笔记——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改变没有察觉自己的参与,我们喜欢称这样的笔记为辩证笔记。因为这是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的,而不只是一本,因而通常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这时,我们会再用上概念的结构——就一个单一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一些实用的方法与技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