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收了两个弟弟

我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其中有政策原因,也有家庭原因。但小时候住家属大院,小伙伴多多,被大家共同照顾,同吃同喝同玩,加之父母双方兄弟姐妹众多,表兄妹,堂姐弟经常厮混在一起,没有什么现在独生小孩的孤独感,优越感,疏离感。

倒是到了成年后,我独立自主自尊自爱,大气随和,却经常被人莫名关心说是独生子女,内心的孤独寂寞必需依靠外在的强悍来表现,是外强中干。

但也因为这种气质,搞得一群人,大大小小的都叫我“孙姐姐”,但真正把我当姐看的,今年收了两个。

一个弟弟是因为业务而相识,后因三观相近而熟知,再后来因为共同爱好去户外活动同甘共苦后,变成了姐弟。

另一个则比较有故事了。

他原本是我无数患者中的其中一个,两年前,因为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入住我们科室,我作为上级医生,不具体分管病床,每周查2到3次房。

对于一个30岁出头正是拼事业,养家庭的年轻男患者来说,罹患慢性疾病,首先是心理上的重创,对于疾病降临的本能抵触,焦虑不安,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恐惧,抑郁沮丧,不是医生护士告诉他要如何吃,如何运动,如何正确用药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对于这些患者,我一般都会多花一些时间和他们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抚慰他们的情绪,缓解告知他们大道至简的饮食运动原则,实在说,我没有对谁更特殊照顾,只是作为医生的职责要让他们面对现实,接受事实,而后改变现状,铺垫未来。

正如老师上课不会私心,学生成绩的差异来源于天赋,学习习惯,自律自省,医生对待患者一视同仁,对于同样病情的患者预后的差异,来自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对治疗的依从,对自身的管理。

他接受了我们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认真履行我们的饮食运动方案,但他和其他患者的区别就如那个学习最认真,最爱思考,爱问问题的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区别一样,他出院后仍然坚持记录每一次大小事件后的血糖血压变化,做成表格,而后只要有变化,有疑问就会挂一个号,耐心等待,只为和我说几句来解疑答惑。

期间他一步步改变他的生活方式,爱上了太极拳运动,胰岛素越用越少,后来换成口服药,降压药也越来越少,直至他用药会出现低血糖,低血压而停用所有药物。

这两年,因为得病,他可能对人生的意义,问题反思更多,也在研习太极拳中增长了智慧,增加了对社会,人性观察,认知。

他有了太极社,他乐活,他可以完全自己快乐工作,生活,不用再找我。但他依然会定期挂号来门诊看我,不开药不检查,只是为了告诉我他的近况,聊一聊他的工作生活。

他表现出对我的感激,对我工作某些境遇的不平,对我的云淡风轻又有些欣赏,自然的有一天认我做了姐,加了我的微信,通过朋友圈,通过私信,告诉我他的生活工作轨迹。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我经常拿他做榜样去教育,劝慰同他有一样境遇的青年患者。但也正如好学生永远被老师念叨一样,人与人的区别不在于老师如何教导,更多的是他自己的悟性,自我管理能力。

未来的人工智能让技术和知识不再稀缺,但智慧永远是AI无法替代,亘古以来,人性不变,人和动物的差距在于智慧,人与人的差距仍然是智慧。

2017,我收了两个弟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7,我收了两个弟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我收了两个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