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

9月14日,《明日之子》第二季正式落下帷幕。

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_第1张图片

这档节目,1号从上档前观察到上档后,有几分赞赏就有几分感慨。然而,看到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马延琨在某次采访中的回答时,笔者却觉得无比通透、豁然开朗。

她说:“做综艺就是一个宿命,往往头部节目就那么多,一年可能就一个、两个所谓爆款。既然是这样的宿命,做综艺节目的人就要有这样的心态,好好做自己的产品;如果是第二季,优化自己的产品,这个才是最核心的东西。”

是的,这就是关于这个行业的真相,也是对于《明日之子》第二季最好的注脚。一个节目的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命运,时机、竞争、生命阶段、外部消耗,都是人力所不可测的复杂系统。然而,我们拨除这些干扰判断的外部因素,仅就创作谈创作,仅就作品谈作品,1号仍然认为《明日之子》第二季的确做到了最大程度地优化自己、迭代升级。

意志更明确的升级

《明日之子》是腾讯视频新偶像战略中的一个重点节目,但它不仅仅是一个节目而已,而是一个发现偶像与打造偶像的项目——这,便是这档节目的核心意志。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正是在这个意志的越发明确与清晰下,《明日之子》第二季在赛制结构上进行了非常重大的改版:

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_第2张图片

其一,一战到底。

《明日之子》的核心模式便是三大赛道、九大厂牌,第一季中三大赛道与九大厂牌的关系是从明显区隔到赛道融合,第二季中九大厂牌却从始至终带着三大赛道的各自标签。

这是一个逻辑非常明确的赛制升级。《明日之子》的三大赛道对应的正是中国音乐偶像的三条路径,“盛世魔音”是嗓音天赋型歌手,“盛世美颜”是舞台优势型歌手,“盛世独秀”是才华创作型歌手。“一战到底”的模式实际上是通过一整季的时间,既形成选手对自己定位的自我认同,也培养观众对明日之子的定势认知。对于刚刚出现在大众视线面前的他们而言,的确更需要的是确定性而非变化性。

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_第3张图片

其二,增多录播。

第一季出来时,《明日之子》让业界最为关注的一点是,节目竟然在三期之后便全程直播。而第二季出来后,《明日之子》则调整成为5期录播+7期直播的模式。

这同样也是服务于“打造偶像”这个核心意志而进行的赛制改版。恰如哇唧唧哇总裁龙丹妮所说:“纯直播就是一首歌一首歌的比,很难有机会有一个窗口表达人物背后的思考路径。”前五期的录播,正是为了服务于节目可以通过真人秀、采访等各种的手段,塑造人物个性、表达音乐态度。在这个时代下,能够成为有引领力的音乐偶像,不仅需要作品,同样需要人格魅力、独立观点。而加大录播阶段期数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厚积薄发,让前期人物的塑造、观点的表达,成为吸引粉丝的魅力、形成互动的动力,也才有本届《明日之子》最强厂牌蔡维泽从微博粉丝区区百人到如今百万级的跃迁。

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_第4张图片

其三,增加变量。

深谙选秀之道的龙丹妮说,“比赛是很有趣的事情,从一个基础面上逐步剥离人的潜能逐步激发。”所以,深谙选秀之道的《明日之子》第二季的团队便不断加码能够激发选手潜能的设定——变量。

变量之所以能够激发选手潜能,因为不断打破安全区、不断试探临界值,选手必须一次次破茧才能一次次成蝶。所以,在本季《明日之子》中,从第一期起我们便不断看到新变量的闯入,比如厂牌星推官模式,杨幂带领四名厂牌级选手踢馆比拼;比如多种合作对抗模式(拓展阅读:《如何激活选手实力爆发?<明日之子2>四大合作模式便是四个“次方”》),包括了赛道组合对抗(第五期)、跨赛道合作对抗(第九期)、明日之子与火箭少女101组合对抗(第八期)、两季明日之子组合对抗(第十一期)、与知名歌手的合作对抗(多期),便是让选手在与不同人、不同场景、不同规则的合作之下,激发出前所未料的自己。

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_第5张图片

符号化更鲜明的升级

“符号学”与“符号”,可能是最艰深晦涩的一个学术领域,却同时也是品牌化与传播力最行之有效的一个行业实践。

在1号今年观察的综艺当中,《明日之子》第二季当之无愧是至今符号化最鲜明的一档节目。你会很鲜明地发现,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明日之子》非常有意识地进行从视觉、到听觉、到概念的全面符号化升级。

比如,听觉的符号化升级。

本季《明日之子》有一个非常有标志性的主题旋律——《明日等你》,主歌部分的“NANANANANANANANA”非常高频地出现在节目的各大高潮节点,旋律、歌词的简单、上口,配合节目的高潮时分、戏剧桥段,让音乐呈现出极强的感染力,奋进、燃情、激动人心。而在本季的收官战中,节目更是组团了《明日之子》第二季的九大厂牌,共同完整演绎这首伴随了观众一季节目的完整版《明日等你》,音乐性混杂着一季节目戏剧性的一幕幕记忆场景,对于忠实粉丝来说,其效果非常催人泪下。

又如,概念的符号化升级。

《明日之子》从第一季开始,便是国内综艺中最会造概念、玩符号的节目了——三大赛道、九大厂牌、星推官,如此种种。然而,如果说,第一季的《明日之子》只是有符号化的意识的话,那么,第二季的《明日之子》才真正吃透了符号化的精髓——它非常清楚符号化的背后实则是以圈层文化作为支撑的。

所以,三大赛道“盛世美颜”“盛世独秀”“盛世魔音”不仅仅是三个名词,它所牵动的还有这三个审美取向的圈层认知。第二季的升级之处,便在于《明日之子》试图要给这三个符号以新的诠释、新的定义,比如李宇春坐镇“盛世美颜”赛道本身就是节目组想要挑战这个概念传统认知的一个态度,而李宇春那句经典的“炸毁这个俗艳的赛道”,那番最终由她得出的“盛世美颜就是年轻人现在多元的样子”的结论,都是在升级这个概念。

所以,九大厂牌的九个选手不仅仅是九个个人,他们所代表的是九个不同的文化圈层。所以,在收官战中,第三阶段便是“圈层对决”,蔡维泽代表的是独立音乐的圈层;斯外戈代表的是草根文化圈层;田燚代表的则是由胆怯到强大的少年圈层。

因此,1号敢非常大胆的说,《明日之子》第二季是非常有意识地在做符号化升级,这是一个有追求、有野心的节目,它希望做到的样子,是通过独特的视听符号在众多的内容产品中有独立的自我锚点;是通过升级的概念符号让它成为一个在价值观上有引领价值的时代作品。这种觉醒与意识,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_第6张图片

人文精神更强化的升级

《明日之子》第二季刚刚上档时,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一档娱乐节目,要不断强调“带领、冲撞、正流行”这样三个并不够生动的概念。然而,一季的节目下来,这档节目却用生动的赛制、规则,阐释了这三个并不容易生动的概念;也用自己的笃行,让业内看到了一档娱乐节目并不满足只做一档好看的节目,更想做一档能清晰传递价值观的节目。

《明日之子》第二季的几乎所有的节目设定,都是围绕着这三个关键词展开的(拓展阅读:《做有灵魂的节目:<明日之子2>用自内而外、有的放矢的升级立下了标杆》),而这个立意,在最后一期的收官战中更集中、鲜明地表达出来:

第一轮比赛,关键词是“带领”。三大赛道的星推官分别与三位明日之子合作演出,且演出曲目代表了各自的赛道精神。这里既有星推官对明日之子的带领,亦有他们想要做出的、对流行音乐文化的带领;

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_第7张图片

第二轮、第三轮比赛,关键词都是“冲撞”。第二轮,三位明日之子同台轮番接力演唱,三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厂牌文化,在一个表演中、一个舞台上直面冲撞,既有蔡维泽的野性、有斯外戈的欢快、亦有田燚的空灵;第三轮,则是上述的“圈层对决”,冲撞从个人的冲撞升级成为圈层的冲撞;

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_第8张图片

第四轮比赛,关键词则是“正流行”。两位最终进入终极之战的明日之子进行直面对决,由星推官、粉丝以及两届《明日之子》的九大厂牌成员共同投票。而这个结果,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成绩,还代表了属于2018年这个夏天正流行的音乐文化风向标。

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_第9张图片

至此,《明日之子》第二季也用一季的时间,完成了它赋予这三个价值观以鲜活生命力的使命。

1号结语

《明日之子》第二季整季节目观察下来,1号认为,这是一档正在日臻完善的原创节目模式。它越来越清楚自己是谁,要去往哪里,要表达什么。所以,才能有节制地压缩直播的篇幅,有意识地强调符号化的呈现,有表达地进行人文态度的融合。

恰如马延琨所说,做综艺是一场宿命。对于每一个从爆款一代走向二代、三代的节目,除了致力于自身的迭代升级,我们能在其他外部条件下、复杂系统中,能左右的因素着实有限。

然而,越是能够明白地、通透地理解这个道理,越是能够沉淀地、专注地聚焦于自己节目的研发与优化中,这样的节目,到了第三季,值得期待其在因果的轮回中再次得到宿命的垂青。

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更加符号化的《明日之子2》,如何以产品化思维实现自我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