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期契约的行为

2011年5月9日

曾经面试过一位人力资源同行,最后的环节,他问我“你们公司要签订多长时间的劳动合同?”

“中层干部,首次劳动合同签约3年,续签5年。”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啊?一般企业都不愿意签订这么长时间的劳动合同,毕竟风险太大了。”

我很震惊!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位同行的理念仍然是落后的,二是多年以前的经历再现了。

我解释了,“我们要招聘的岗位,希望符合条件的人能够抱着长久合作的愿望,而我们确实是希望能够和应聘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的。如果只是短期的、不知道下一步将向何处去的用人方式,损害的是双方的利益。”

想起了2001年的经历,老板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合同的期限要短,最好只签一年的时间,防止将来的调动或解约会有纠纷或损失;二是试用的期限要长,毕竟不太清楚应聘者是否能够符合岗位的要求,风险太大了。

我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用人的风险,必须由企业来承担。你有本事在甄选的环节做到相对科学,就不怕用人的风险。把用人的风险转嫁给应聘者,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对企业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幸好,我的坚持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支持,所以在那5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体验了很多的快乐。

但是,现在,我们又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不是同行的问题,而是企业的实际状况。

【长期还是短期?】

婚姻、家庭的例子。

假如,你的对方(恋人、爱人)告诉你:我们先短暂尝试一下吧,如果不合适,我们就分开。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对未来有多少憧憬?你能为将来做多少打算?你又能怎样规划长期的发展目标?

假如,不是口头上说明,只是在内心估摸着对方不会给你长久的承诺,(事实上,这种迹象是太多了),你会怎样看待?你会全身心地投入吗?你会死心塌地吗?你会长久打算吗?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感情这方面的事情,都希望能有一个“永远”的承诺,否则就不会有“白头偕老”之类的祝福语了。

我们再看看政府官员的例子。

假如任职期限很短,比如是1年。你估计这些官员会怎么办?或者是设身处地,你在这个环境下,会干些什么?很多人都会说,“时间太短了,我根本没有时间实现我的思路”。这,还是好的。实际情况,很多官员都会“大捞特捞”,59岁现象就是例证。

【短期的危害性】

一、短期的契约,只能带来短视的行为。

正像前文所讲的,管理层面的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有些甚至需要5-10年的积淀。而人才的成长,也需要至少3年的成长过程。

如果管理人员只是在岗位上形成了1年以下的契约,谁也无法实施比较长远的计划,所以自然就采取了“杀气取卵”的短视行为。事实上,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谁也不愿意去想象美好的未来,谁也不愿意去理会战略与愿景的问题,只是一味地“保住现在的饭碗”。通常所说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就普遍发生了。

二、短期的契约,不可能保证身心投入。

人都是感情型动物,都会或多或少地从感情角度决策。

“为什么跟我签1年的合同?对我的能力不放心?我就不能得到您的信任?”这样的嘀咕是不会少的。

而一旦产生了这样的看法,谁也不会去全身心地投入,或者可以夸张地总结为“人人自危”。毕竟,明天在哪里,没有人知道。或许是不被看好了,或许是不被信任了,或许是调整了,或许是“双规”了,或许是被边缘化了。

实际上,企业需要所有员工的全身心投入,这才是绩效提升的基本前提。可是,我们走了相反的道路。

三、短期的契约,造成的是心了理距离。

这个世界上,什么空间距离都不可怕,再远的空间距离都可以达到,但心理距离,无法弥补。

短期的契约,其本质是不信任,是风险的转嫁,是没有将人才看成伙伴。如果,你只是将人才看成“打工、拿钱”的传统模式,你将一无所获。如果,你希望员工来承担育人用人的风险,你根本就没有尽到管理与领导的责任。如果,你不能信任你的员工,你将没有什么可信任的。

新型的“劳资关系”,越来越讲究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员工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发展是员工发展的保障,这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果你还是抱着传统的、落后的态度,你不可能做好企业。

【附注】

我们这里所说的契约,既包括书面的合同,也包括隐性的心理的契约。特别是在企业中,通过无休止的组织结构调整、无休止的岗位变迁,员工已经麻木,对长期的发展已经丧失了认真考虑的兴趣。

同时,我们不要假想地认为国外企业的流动很正常、很频繁,请找一些文献来分析数据。事实上,国外的变动、流动,根本就没有我们现在糟糕。

当然,企业一方面要适时而动。但过多的变动,只能证明无知、无判断、无坚持的毅力!这个问题,我们另外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长期契约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