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踏入社会不过几年,你积累的工作经验早已超过了镜片的厚度,看着名片上的职务由专员变成经理,你暗自欣喜。下班后也不再约三五好友逛街聊天,而是有的放矢的排满了社交聚会。你希望早点升职加薪,尽快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然而,你的努力程度似乎永远赶不上公司扩张招人的进度。眼看着一批批的90后95后涌入职场,领导不仅对他们的频频发声投出赞许的目光,言谈举止间也透着鼓励与支持。
你开始怀疑了,焦虑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经验丰富的自己在老板眼中正在悄然失去竞争力,变得可有可无。反而是他们更受青睐。
1 / 虽然已不再年轻,但你的智慧和年龄也没成正比
工作这些年的你,是真的在职场上奋力拼搏还是在碌碌无为的混日子?
今年3月华为清退40岁以上员工的消息霸屏朋友圈。这些人大多是从华为初创时加入,在公司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他们见证了华为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成为公司中元老级别的员工。
然而年龄的增加并没有满足公司对员工日益增长的职业需求,他们反而是在不断消耗公司的人力成本和各项资源,因此在中年遭遇职业危机也在所难免。可见,年龄大并不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职场智慧。普通人的生存环境尚且如此,职业足球运动员的生存环境则更为惨烈。
曼联知名球星伊布已是35岁的高龄,但他依然在球场上奋力拼搏,即使身为2016年除梅西外的欧洲进球王,伊布为巴黎以及曼联出战时,在各项赛事为俱乐部总共打入50个进球。
但他却表示,自己如果能够在10年前拥有现在的比赛智慧,那么他会成为一名更出色的“现象级”球员。虽然伊布已不再年轻,但他的智慧和年龄成正比。年龄的增长并没有成为他事业上的绊脚石,他反而成为各大俱乐部争抢的对象。
所以,职场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尽管你已经不再年轻,但至少还可以在年长的同时,学会将时间的积累所得转化成可以变现的具体价值。而不是在白驹过隙的岁月中和新人辈出的公司里惶惶终日,惴惴不安。
2 / 你是拥有十年的工作经验,还是一个工作经验用十年
美国电影《实习生》中的70岁老人本杰明在经历退休,妻子去世,生活变得空洞无趣,为了能够找回从前活力满满的自己,他应聘进入一家时尚业的电商公司,并分配给CEO作实习生。
虽然本杰明已是70岁的高龄,但是他思想开明,能够和公司的年轻人打成一片,快速的学习新鲜事物,比如使用twitter,创建Facebook账号等。此外,他退休前曾是一家公司的高级VP,他不仅将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成功的迁移到当下的工作中,而且帮助他的上司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CEO的赏识和肯定。
因此,不要再问领导为什么没有给你升职加薪。你有没有反问过自己是拥有N年的工作经验,还是一个工作经验用了N年。如果是前者,那么你需要做的事深度思考并且反思,复盘自己的工作经历,梳理并整合出核心竞争力;如果是后者,那么趁着还有饭碗,积极思考如何在保住它的同时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3 / 更新迭代,认知升级,不然你就OUT了
Spenser在课上说过“认知成长的前与后”已成为职场人士的主要痛点之一。其实,这不仅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而且对于处在行业尖峰的大公司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胶卷霸主柯达会宣布破产?
为什么手机巨头诺基亚会被收购?
为什么门户领袖雅虎会黯然退场?
是他们的视野不够宽,格局不够高,人才不够优秀,还是技术不过关?在看过那么多关于它们的“死因”的报道后,我发现认知,更新,升级反复出现在各种分析失败原因的文章中。
当今时代对这些巨头公司尚且如此冷酷无情,更何况是渺小的你我。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实时更新现有的思想认知和积累,那么不但容易丧失个人的核心价值,更可能会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所抛弃。
桌子上的会议资料又堆了两摞高,伏案工作的你慢慢抬起头,脖子发出咯吱的响声。你望着天花板上泛黄的灯管闪烁,长舒一口气,起身走出了经理办公室。边走在路上,边回忆起中学时的语文课本: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然而,联想到自己当下的处境,唏嘘不已。
回到家中后,你一声不响的坐在书桌前,随手翻开一本书。忽然会心一笑,那是拉美特里的《心灵的自然史》:
大海越是布满着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去寻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