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使人愉悦,能让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看清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不至于后知后觉。
关于阅读的分类,各种网站或媒体上都有很多种介绍,今天主要针对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两种阅读,做一个详细介绍。
第一种阅读资讯类阅读
这种阅读主要包括阅读报纸,杂志之类的书目,读起来比较顺当,可以快速提高我们的见识面,但在理解力方面,并不能得到提升。
比如我们看篮球比赛,一般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肯定阅读过这样的书:
以韦德的书《让爱先行:韦德自述》为例:
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长期生活在芝加哥的黑街,那里充斥着暴力与犯罪;
母亲吸毒成瘾,父亲离异远走;
自己经常独自在车库前的水泥地上磨练球技;
高中时代,星光暗淡,没有机会参加各家球鞋品牌赞助的青年训练营,更别提“麦当劳全美高中篮球最佳阵容”;
由于糟糕的学习成绩,大学的第一年完全在板凳上度过······
我们看这类书,往往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见识,但在理解层面,说实话,基本没有什么长进。
第二类阅读增进理解力的阅读
这种阅读要求文章与读者认知具有一定的差异,读起来需要思考和反复咀嚼,才能有所收获。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呢?
其实这主要取决于你自己的认知程度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能否和作者书中所传达出来的洞见,达到完美的契合
什么意思呢
就好比一个高中生,抛除运气,心态等这些外来因素,利用所学知识去参加高考,通过自身的认知和理解,完成考试,依据试卷的答题情况,作为评判标准,最后答对的部分就意味着你与出题者想要传达的思想不谋而合,而没有答对的部分,就是超出自我认知,尚不能明白出题意图的部分。举个例子
我们都学过政治,应该知道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虽然听老师讲过,但理解起来还是非常困难,更不要说自己看这方面的知识了,你会感觉到,自己和作者之间似乎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尽管竭尽全力的调动大脑高速运转,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是煞费苦心。
而阅读《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样的书,虽然之前对书中讲到的诸如幸村偏差,沉没成本这样的名词并不了解,但通过阅读和思考,还是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的。
另外,我们在读报纸,杂志这类书的时候,大部分情况是只有资讯类阅读的,而对于认知类的书,则既有资讯类阅读,又有理解类阅读两个层面,用一篇古诗为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读完很容易想到诗中描绘的白日,高山,黄河等景象,以及后两句传达的“站的高,才能看得远”的意思,这是资讯类阅读层面,而要想触及到认知层面,我们可能就会去考虑作者生活的朝代,创作这首诗的背景,然后进一步的深入阅读,就会发现作者想用小意引出大意:只有让自己不断提高,思想得到升华,才会对万事万物看得更为深远,才能达到人们常说的“你眼中的波澜壮阔,在别人那早已习以为常”,这是境界的不同。面临问题,你还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时,别人早已胸有成竹,可以泰然处之了。
回过来,对于阅读高层次的书籍,远远超出认知范围,该怎么解决呢
别无他法,只能一步一步来,先阅读你认知能力可以企及的书,让思想慢慢攀爬,从而渐渐缩小认知鸿沟,最后达到可以与之契合的地步
这也是我不愿过早接触诸如百年孤独,哈姆雷特等等,这样一系列的文学巨著的原因。
喜欢的话就关注我吧,记得点赞哦,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