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里彩虹麻麻跟大家分享了《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口粮问题?“口欲期”关系着宝宝一生的人格发展》,孩子的贪吃肥胖,可能是由0-1岁时口欲如果没有满足所导致。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第二阶段,1-3岁的肛欲期,这个阶段养成的是孩子对自己创造物的态度。
根据课程介绍,弗洛伊德认为,人天然就有性本能,而且性本能是生物性能量,会随着年龄不同,有不同的快感中心,因为这些快感中心的变迁,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口欲期(oral stage):时间是0-1岁,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部位;
肛欲期(anal stage),1-3岁,快感中心集中在肛门部位;
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也被称作俄狄浦斯期,这种翻译来自于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故事;
潜伏期(latent stage),6-12岁,进入潜伏期,而更重视和同性交往;
生殖期(genital stage),12-20岁,也即青春期,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都趋向成熟,最终做好了生殖的准备。
在口欲期,婴儿处在吸收期,通过妈妈的乳房来吸收来自世界的营养,这个阶段的大便也是不成形状的。进入1-3岁的肛欲期后,幼儿的快感中心也从口腔部位转移到了肛门位置。这个阶段,幼儿会发现,他有了自己的创造物——大便,而且能自己控制它。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自己能控制的创造物,并且还是自己的第一个创造物,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虽然达人将大便视为肮脏之物,觉得臭,认为不卫生,但小孩子是没有这种分别心但,他们会天然地爱上自己的第一创造物。
既然大便是自己的第一份创造物,那么这就是对自己所有创造物态度的起源,也就是说,幼儿时对自己的大便是什么态度,长大后对自己的其他创造物也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妈妈发现孩子会说自己的大便很可爱呢,如果有,那么恭喜你拥有了一个潜在的巴菲特!
那我自己来举例吧,幼儿阶段一直在母亲身边长大,母亲是一个很爱干净整洁的人,在她看来任何排泄物都是肮脏的,不卫生的,应该第一时间处理掉。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对大便的态度是很严肃的,目不能直视,而且这还是一句脏话,亦不可随便提。小时候我上厕所都是悄悄的,最好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之前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在了解到肛欲期后,我开始在自己身上找线索。发现长大后的我,对于自己创造物的态度很淡泊,在意识层面我认为:“自己不在乎劳动后的报酬多少,只要能有所成长和收获就好”,而在潜意识里对自己拥有这个意识的态度是:“你太没种了,不敢争不敢抢”。可能我挣不到大钱,本源就在我对于自己创造物价值的态度不够重视呀!哈哈,好在有潜意识的唤醒,赚钱还有希望!
宝宝三岁前我没有接触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按照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法,在她们未满一岁时,我就说服母亲不要太着急把屎把尿,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来。我们给她准备了一个小马桶,开始走路后就能自己坐在马桶上大小便。
现在了解到这个简单的过程,是孩子在学习控制自己大小便时,也是在练习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父母不要太去破坏这个历程。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太严厉,会让孩子觉得她的创造物是肮脏的,让人嫌弃的。
这个阶段,除了养成孩子对创造物的态度,也是她对自己态度的开始,是孩子自律自制,还是由父母等养育者他律他制。
自律是孩子内省智能很重要的一部分。内省智能,是指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如才能、弱点、情感等,并基于这种自我了解来构建正确的自我,善于用这种知觉来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或者说有自知之明,并据此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自律、自尊和自控能力等自我意识方面的素质。
这时孩子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开始反抗自己的权威,是调皮不听话的表现。而这恰好证明孩子已认识到自己了,想体验一下自己的力量,从这时开始,他的自我形象慢慢的建立起来了。
培养内省是最困难的,父母既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也要投入更大的耐心与热情,而耐心与热情比方法更重要!这种培养必然是一项长期、繁琐而艰巨的工程。从一点一滴开始,用更多的耐心,协助孩子把一件事坚持到底,无论什么事都要告诉孩子道理。
这个阶段父母是孩子的世界,孩子会无条件的信任父母说出的任何话。父母错误的输出,孩子需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来修正认知。如果父母为了敷衍孩子的问题或者压制孩子的情绪,用一些夸张或虚构的事物来吓唬孩子,可能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带来的是孩子多年的心理阴影。
简单来说,我们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回到现实环境中去,让他们认真的观察生活,并一次获得人生的经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自由成长中,获取无穷无尽的资源。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哈哈,今天的话题有些毁三观呀,为了跟孩子共同成长、不成为她们的阻碍,彩虹麻麻可是无底线了,下一篇文章里继续跟大家探讨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的第三阶段—性器期。
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让我们做更懂孩子的父母,不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有时,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天性误认为是任性,有时只看到了孩子的身体需求,而忽视来孩子更重要的心理需求。我们需要理解和倾听孩子的内心的需求,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只要有适当的帮助和环境,孩子自己就会发展自己的个性,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
点滴积累,认知升级,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未来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