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异构型网络N1~N7如果只是需要各自内部通信,他们只要实现各自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即可
但是如果要将这些异构型网络互连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互联网,就需要实现网络层设备路由器
有时为了简单起见,可以不用画出这些网络,图中N1~N7,而将他们看做是一条链路即可
要实现网络层任务,需要解决一下主要问题: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曾介绍过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码,也有可能由于路由器繁忙而被路由器丢弃,还有可能出现按序发送的数据包,不能按序到达接收方。如果网络层对于上述传输错误不采取任何措施,则提供的是不可靠传输服务。如果网络层对于上述传输错误采取措施,并使得接收方能正确接收发送方所发送的数据包,则提供的是可靠传输服务。
我们来举例说明,这是网络N1 上两个路由器接口各自所分配的IP 地址。他们的前三个数是相同的,可以看作是他们所在网络的网络编号,而第四个数各不相同,用于区分这两个不同的路由器接口。
我们来举例说明。如图所示,数据包从源站到达目的站可以走这样一条路径,也可以走这样一条路径,对于本例还有其他路径可走,我们就不一一演示了。那么路由器收到数据包后是依据什么来决定将数据包从自己的哪个接口转发出去的呢?这个问题在我们之前的课程中曾简单介绍过,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没错,依据的是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和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路由器收到数据后,是依据什么来决定将数据包从自己的哪个接口转发出去?
依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但在实际当中,路由器是怎样知道这些路由记录?
- 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进行人工配置,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规模较小且网络拓扑不改变的小型互联网
- 另一种是实现各种路由选择协议,由路由器执行路由选择协议中所规定的路由选择算法,而自动得出路由表中的路有记录,这种方法更适合规模较大且网络拓扑经常改变的大型互联网
补充 网络层(网际层)除了 IP协议外,还有之前介绍过的地址解析协议ARP,还有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一种观点:让网络负责可靠交付
发送方 发送给 接收方 的所有分组都沿着同一条虚电路传送
- 虚电路表示这只是一条逻辑上的连接,分组都沿着这条逻辑连接按照存储转发方式传送,而并不是真正建立了一条物理连接。
- 请注意,电路交换的电话通信是先建立了一条真正的连接。
- 因此分组交换的虚连接和电路交换的连接只是类似,但并不完全一样
另一种观点:网络提供数据报服务
发送方 发送给 接收方 的分组可能沿着不同路径传送
尽最大努力交付
- 如果主机(即端系统)中的进程之间的通信需要是可靠的,那么就由网络的主机中的运输层负责可靠交付(包括差错处理、流量控制等) 。
- 采用这种设计思路的好处是:网络的造价大大降低,运行方式灵活,能够适应多种应用。
- 互连网能够发展到今日的规模,充分证明了当初采用这种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对比的方面 | 虚电路服务 | 数据报服务 |
---|---|---|
思路 | 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 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
连接的建立 | 必须有 | 不需要 |
终点地址 |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 | 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 |
分组的转发 |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 |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 |
当结点出故障时 | 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 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分组,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 |
分组的顺序 | 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 到达终点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 |
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 可以由网络负责,也可以由用户主机负责 | 由用户主机负责 |
8位无符号位二进制数转十进制数
十进制正整数转8位无符号二进制数
A类地址
B类地址
C类地址
练习
习题1
习题2
一般不使用的特殊IP地址
习题3
需要注意的是,所分配的IP地址应该互不相同,并且其主机号部分不能出现全0,因为这是网络地址。也不能出现全1,因为这是广播地址。网络地址或广播地址都不能分配给主机或路由器的各接口,因为他们无法唯一标识一台主机或路由器的某个接口。
IP 地址的指派范围
一般不使用的特殊的 IP 地址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1) 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2) 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无论是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在 ARPANET 的早期,IP 地址的设计确实不够合理:
如图所示。某单位有一个大型的局域网需要连接到英特网。如果申请一个C 类网络地址,其可分配的IP 地址数量只254个,不够使用。因此,该单位申请了一个B 类网络地址,其可分配的IP 地址数量达到了65534个。给每台计算机和路由器的接口分配一个IP 地址后,还有大量的IP 地址剩余。这些剩余的IP 地址只能由该单位的同一个网络使用。
如果想要将原来的网络划分成三个独立的网路。假设子网一仍然使用原先申请到的B 类网络地址,那么就需要为子网二和子网三各自申请一个网络地址。
如果可以从IP 地址的主机号部分借用一些位作为子网号来区分不同的子网,就可以利用原有网络中剩余的大量IP 地址,而不用申请新的网络地址。
但是如果未在图中标记子网号部分,那么我们和计算机又如何知道分类地址中主机号有多少比特被用作子网号了呢?
所以就有了划分子网的工具:子网掩码
- 从 1985 年起在 IP 地址中又增加了一个“子网号字段”,使两级的 IP 地址变成为三级的 IP 地址。
- 这种做法叫做划分子网 (subnetting) 。
- 划分子网已成为互联网的正式标准协议。
基本思路
划分为三个子网后对外仍是一个网络
- 优点
- 减少了 IP 地址的浪费
- 使网络的组织更加灵活
- 更便于维护和管理
-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对外部网络透明,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一个网络。
例如对于本例,我们可以借用16位主机号中的8位作为子网号。假设我们给子网1分配的子网号为0,给子网2分配的子网号为1,给子网3分配的子网号为2,之后就可以给各子网中的主机和路由器接口分配IP地址了。
这样我们就引出了一个划分子网的工具,它就是子网掩码。当我们从主机号部分借用一些位作为子网号时,IP地址从两级结构的分类IP 地址变成了三级结构的划分子网的IP 地址。
(IP 地址) AND (子网掩码) = 网络地址 重要,下面很多相关知识都会用到
接下来我们来举例说明划分子网的细节
习题1
习题2
习题3
将网络号和子网号保持不变,而将主机号的十个比特全部取零,就可以得到该主机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将网络号和子网号保持不变,而将主机号的十个比特全部取一,就可以得到该主机所在子网的广播地址。
默认子网掩码
- 子网掩码是一个网络或一个子网的重要属性。
- 路由器在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时,必须把自己所在网络(或子网)的子网掩码告诉相邻路由器。
- 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除了要给出目的网络地址外,还必须同时给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
- 若一个路由器连接在两个子网上,就拥有两个网络地址和两个子网掩码。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 最主要的特点
- 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network-prefix)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
- IP 地址从三级编址(使用子网掩码)又回到了两级编址。
举例
聚合C类网,就是把多少个C类网聚合到一起来使用。
练习
习题1
习题2
给定一个IPv4地址块,如何将其划分成几个更小的地址块,并将这些地址块分配给互联网中不同网络,进而可以给各网络中的主机和路由器接口分配IPv4地址
划分子网的IPv4就是定长的子网掩码
举例
依次类推,我们便可以得到划分子网的全部细节
通过上面步骤分析,就可以从子网1~ 8中任选5个分配给左图中的N1~N5
采用定长的子网掩码划分,只能划分出2^n个子网,其中n是从主机号部分借用的用来作为子网号的比特数量,每个子网所分配的IP地址数量相同
但是也因为每个子网所分配的IP地址数量相同,不够灵活,容易造成IP地址的浪费
无分类编址的IPv4就是变长的子网掩码
举例
分配原则
举例
我们知道同一个网络中的主机之间可以直接通信,这属于直接交付。不同网络中的主机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路由器来中转,这属于间接交付。那么原主机如何判断出目的主机是否与自己在同一个网络中呢?
可以通过目的地址IP和源地址的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目的网络地址
- 如果目的网络地址和源网络地址 相同,就是在同一个网络中,属于直接交付
- 如果目的网络地址和源网络地址 不相同,就不在同一个网络中,属于间接交付,传输给主机所在网络的默认网关(路由器——下图会讲解),由默认网关帮忙转发
主机C如何知道路由器R的存在?
用户为了让本网络中的主机能和其他网络中的主机进行通讯,就必须给其指定本网络中的一个路由器,由该路由器帮忙进行转发,所指定的路由器也被称为默认网关。对于本例,我们可以将路由器接口0的IP 地址指定给该接口,所直连网络中的各个主机作为默认网关。同理,可将路由器接口1的IP 地址指定给该接口,所直连网络中的各个主机作为默认网关。这样当本网络中的主机要和其他网络中的主机进行通信时,会将IP 数据报传输给默认网关,由默认网关帮主机将IP数据报转发出去。
例如。路由器的接口0的IP地址192.168.0.126做为左边网络的默认网关
主机A会将该IP数据报传输给自己的默认网关,也就是图中所示的路由器接口0
路由器收到IP数据报后如何转发?
假设IP数据报首部没有出错,路由器取出IP数据报首部各地址字段的值
接下来路由器对该IP数据报进行查表转发
逐条检查路由条目,将目的地址与路由条目中的地址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目的网络地址,然后与路由条目中的目的网络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这条路由条目就是匹配的路由条目,按照它的下一条指示,图中所示的也就是接口1转发该IP数据报
路由器是隔离广播域的
路由器是隔离广播域的,这是很有必要的。试想一下,如果英特网中数量巨大的路由器收到广播IP 数据报后都进行转发,则会造成巨大的广播风暴,严重浪费因特网资源。
习题1
习题2
静态路由配置
举例
默认路由
举例
默认路由可以被所有网络匹配,但路由匹配有优先级,默认路由是优先级最低的
由于英特网中包含了众多的网络,如果我们给R添加针对这些网络的每一条路由条目,则会给人工配置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并且使的路由表变得非常大,降低了查表转发的速度。实际上,对于具有相同下一跳的不同目的网络的路由条目,我们可以用一条默认路由条目来替代。默认路由条目中的目的网络地址为0.0.0.0
特定主机路由
有时候,我们可以给路由器添加针对某个主机的特定主机路由条目
一般用于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的管理和测试
多条路由可选,匹配路由最具体的
静态路由配置错误导致路由环路
举例
假设将R2的路由表中第三条目录配置错了下一跳
这导致R2和R3之间产生了路由环路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3euJGR6F-1622594379836)(https://gitee.com/zhao-xiaolong1/cloudeimage/raw/master/img/image-20201018162041966.png)]
聚合了不存在的网络而导致路由环路
举例
正常情况
错误情况
解决方法
黑洞路由的下一跳为null0,这是路由器内部的虚拟接口,IP数据报进入它后就被丢弃
网络故障而导致路由环路
举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KmWRSwXJ-1622594379839)(计算机网络第4章(网络层).assets/image-20201018164913684.png)]
解决方法
添加故障的网络为黑洞路由
假设。一段时间后故障网络恢复了
R1又自动地得出了其接口0的直连网络的路由条目
针对该网络的黑洞网络会自动失效
如果又故障
则生效该网络的黑洞网络
因特网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简称为域间路由选择,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简称为域内路由选择
域间路由选择使用外部网关协议EGP这个类别的路由选择协议
域内路由选择使用内部网关协议IGP这个类别的路由选择协议
网关协议的名称可称为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器的基本结构
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
路由器结构可划分为两大部分:
1、分组转发部分
由三部分构成
交换结构
一组输入端口:
信号从某个输入端口进入路由器
物理层将信号转换成比特流,送交数据链路层处理
数据链路层识别从比特流中识别出帧,去掉帧头和帧尾后,送交网络层处理
如果送交网络层的分组是普通待转发的数据分组
则根据分组首部中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转发
若找不到匹配的转发条目,则丢弃该分组,否则,按照匹配条目中所指示的端口进行转发
一组输出端口
网络层更新数据分组首部中某些字段的值,例如将数据分组的生存时间减1,然后送交数据链路层进行封装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分组封装成帧,交给物理层处理
物理层将帧看成比特流将其变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进行发送
路由器的各端口还会有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输入缓冲区用来暂存新进入路由器但还来不及处理的分组
输出缓冲区用来暂存已经处理完毕但还来不及发送的分组
路由器的端口一般都具有输入和输出功能,这些实例分出了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是更好演示路由基本工作过程
2、路由选择部分
路由选择部分的核心构件是路由选择处理机,它的任务是根据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周期性地与其他路由器 进行路由信息的交互,来更新路由表
如果送交给输入端口的网络层的分组是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报文,则把这种分组送交给路由选择处理机
路由选择处理机根据分组的内容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选择处理机还会周期性地给其他路由器发送自己所知道的路由信息
RIP的基本工作过程
举例
RIP的路由条目的更新规则
举例1
路由器C的表到达各目的网络的下一条都记为问号,可以理解为路由器D并不需要关心路由器C的这些内容
假设路由器C的RIP更新报文发送周期到了,则路由器C将自己路由表中的相关路由信息封装到RIP更新报文中发送给路由器D
路由器C能到达这些网络,说明路由器C的相邻路由器也能到达,只是比路由器C的距离大1,于是根据距离的对比,路由器D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举例2
解答
习题练习
RIP存在“坏消息传播得慢”的问题
解决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也不能完全解决“坏消息传播得慢”的问题,这是距离向量的本质决定
习题练习
总结
RIP 协议的优缺点
优点:
- 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缺点:
RIP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 15(16 表示不可达)。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
“坏消息传播得慢”,使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过长。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注意:OSPF 只是一个协议的名字,它并不表示其他的路由选择协议不是“最短路径优先”。
概念
问候(Hello)分组
IP数据报首部中协议号字段的取值应为89,来表明IP数据报的数据载荷为OSPF分组
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
洪泛法有点类似于广播,就是从一个接口进来,从其他剩余所有接口出去
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
使用SPF算法计算出各自路由器到达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OSPF五种分组类型
OSPF的基本工作过程
OSPF在多点接入网络中路由器邻居关系建立
如果不采用其他机制,将会产生大量的多播分组
若DR出现问题,则由BDR顶替DR
为了使OSPF能够用于规模很大的网络,OSPF把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范围,叫做区域(Area)
在该自治系统内,所有路由器都使用OSPF协议,OSPF将该自治系统再划分成4个更小的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一个32比特的区域标识符
主干区域的区域标识符必须为0,主干区域用于连通其他区域
其他区域的区域标识符不能为0且不相同
每个区域一般不应包含路由器超过200个
划分区域的好处就是,利用洪泛法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局限于每一个区域而不是自治系统,这样减少整个网络上的通信量
总结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习题练习
习题1
习题2
总结
图中的每一行都由32个比特(也就是4个字节)构成,每个小格子称为字段或者域,每个字段或某些字段的组合用来表达IP协议的相关功能
IP数据报的首部长度一定是4字节的整数倍
因为首部中的可选字段的长度从1个字节到40个字节不等,那么,当20字节的固定部分加上1到40个字节长度不等的可变部分,会造成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整数倍时,就用取值为全0的填充字段填充相应个字节,以确保IP数据报的首部长度是4字节的整数倍
标识,标志,片偏移
对IPv4数据报进行分片
现在假定分片2的IP数据报经过某个网络时还需要进行分片
习题练习
习题1
架构IP网络时需要特别注意两点:
而ICMP就是实现这些问题的协议
ICMP的主要功能包括:
有了这些功能以后,就可以获得网络是否正常,设置是否有误以及设备有何异常等信息,从而便于进行网络上的问题诊断
ICMP 不是高层协议(看起来好像是高层协议,因为 ICMP 报文是装在 IP 数据报中,作为其中的数据部分),而是 IP 层的协议
ICMP 报文的格式
习题练习
tracert命令的实现原理
上图是因特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官网查看IPv4地址空间中特殊地址的分配方案
用粉红色标出来的地址就是无需申请的、可自由分配的专用地址,或称私有地址
私有地址只能用于一个机构的内部通信,而不能用于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
私有地址只能用作本地地址而不能用作全球地址
因特网中所有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私有地址的IP数据报一律不进行转发
本地地址与全球地址
- 本地地址——仅在机构内部使用的 IP 地址,可以由本机构自行分配,而不需要向互联网的管理机构申请。
- 全球地址——全球唯一的 IP 地址,必须向互联网的管理机构申请。
- 问题:在内部使用的本地地址就有可能和互联网中某个 IP 地址重合,这样就会出现地址的二义性问题。
所以部门A和部门B至少需要一个 路由器具有合法的全球IP地址,这样各自的专用网才能利用公用的因特网进行通信
部门A向部门B发送数据流程
两个专用网内的主机间发送的数据报是通过了公用的因特网,但在效果上就好像是在本机构的专用网上传送一样
数据报在因特网中可能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但从逻辑上看,R1和R2之间好像是一条直通的点对点链路
因此也被称为IP隧道技术
举例
使用私有地址的主机,如何才能与因特网上使用全球IP地址的主机进行通信?
这需要在专用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
专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
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
这样,所有使用私有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将其私有地址转换为全球IP地址
假设,使用私有地址的主机要给因特网上使用全球IP地址的另一台主机发送IP数据报
因特网上的这台主机给源主机发回数据报
当专用网中的这两台使用私有地址的主机都要给因特网使用全球地址的另一台主机发送数据报时,在NAT路由器的NAT转换表中就会产生两条记录,分别记录两个私有地址与全球地址的对应关系
这种基本转换存在一个问题
解决方法
我们现在用的很多家用路由器都是这种NART路由器
内网主机与外网主机的通信,是否能由外网主机首先发起?
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