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孩子被欺负时应教他这样做,不要轻言“打回去”

孩子被欺负的问题往往困扰着每一个孩子的父母,每当孩子被弄脏、扯烂衣服,被抓破脸的时候,是父母最纠结的时候。看到孩子狼狈的样子,各种愤怒、心疼都会涌上心头,恨不能将欺负孩子的“小恶霸”抽筋剥皮、挫骨扬灰。

有脾气暴躁的父母马上就会带着孩子找对方、找对方父母吵闹、打骂一通收场,而更多的家长选择了隐忍,并且会告诉孩子“躲远一些”、“不和他玩”、“报告老师”等等。

在当前的教育中,大家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亏是福”的想法和做法,学校、老师、家长也都会告诉孩子:不能欺负其他同学!不能打人、不能骂人,不能……教给孩子很多的“不能”,同时还要让孩子学会包容、礼让、隐忍,却往往忽略了教给孩子能怎么做,尤其是面对欺负的时候能怎么做。使得孩子在面对欺凌的时候总是选择怯懦退让,反而助长了部分欺凌他人的坏孩子的嚣张气焰,被欺负则也变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了很深的心理伤害。

而学校呢?虽然是不允许欺凌事件发生。可欺凌事件往往出现在一瞬间或比较隐秘的地方,给学校监管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而且在受到别人欺负的孩子向老师、学校反映情况时,又往往缺乏证据,容易被对方矢口否认,而且学校、老师也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就处理实施欺负者,到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孩子也只能在一次次求偿无果后选择忍气吞声。

校外就更不用说,小巷中、角落里都有可能成为孩子被欺负的场所,而且孩子被欺负后,同样无法取得证据,勉强回家告诉家长却又说不清原委,更不能将欺负了自己的孩子带到家长面前,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将孩子描述的事件当成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纠纷,进而批评教育自己孩子了事。这在孩子看来,住住向家长求助变成了自己单方面的自说自话,同时换来的也是家长对自己的一通批评教育,而相对欺负了自己的人却逍遥法外。时间久了,孩子别无他法,依然只能默默选择承受隐忍,当被问起衣服污渍和脸上抓痕的时候只好谎称自己不小心磕的、碰的、摔的,这样得来的责备起码比说清事实轻得多。

因此,孩子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在受到欺负以后很难被及时发现和得到帮助,承受和处理问题还得靠他自己。那么,孩子在受到欺负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

去年有一位教授在节目中回答“孩子被其他同学欺负”的问题时,直接告诉家长:让孩子打回去!他讲得有一定的道理,孩子在学校内外被其他同学欺负,通常都是在老师、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能够保护孩子的,只有他自己。那么在这个时候,打回去是再正常不过的做法,而且可以称作是正当防卫。

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孩子遇到实力差距很大的对手,抑或是一群孩子欺负自己,他还能否选择“打回去”?动手会不会换来更多的欺凌和人身伤害。所以,“打回去”只适合对付与孩子旗鼓相当的对手,迂回逃脱才是面对欺负保全自己的不二法门。

那么,如何让孩子面对欺负的时候迂回逃脱呢?在这里给家长们提供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会孩子不卑不亢,弄清对方意图。孩子被欺负都是有原因的,要么是在玩耍当中侵害了对方的利益,要么孩子手中有对方想要的东西。那么,家长们一定要教会孩子在面对欺负时,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先彬彬有礼、有分寸地和对方交流,弄清对方意图,试图用对话交流让对方放弃欺负自己的念头,通过对形势的预判再考虑下一步的动作。

第二,教会孩子适时脱身。如果通过对话不能让对方放弃欺负自己的念头,就一定让孩子找机会逃跑,脱身之后再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

第三,教会孩子注意细节,留存被欺负的证据。让孩子在受欺负之后,留意一些对方的住址、班级、名字、身高、长相等细节以及被欺负的原因、过程,不要急于抹去留在身上的痕迹,比如被撕扯的衣服、抓痕、脚印等,以便求助后能最大限度地惩处、追责对方,避免使对方觉得自己好欺负,进而使被欺负的事件多次发生。

第四,家长、老师们要留意孩子情绪变化和身体、衣物上的一些细节,以便于及时发现孩子受欺负的情况。同时,家长、老师们在孩子描述不清或抗拒表述的时候不要急于从孩子处摸清事实真相,而应多从侧面了解孩子究竟遇到了什么,然后宽容以待,有针对性地打开孩子心门,进一步开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说出事情原委。切忌着急训斥、苛责孩子,尤其是在发现造成被欺负还有孩子自身的原因之后,更要注意安抚孩子,适时讲清道理,教会处理方法,避免孩子产生被抛弃、厌学、怯懦等极端情绪。

最后,我们每一个人除了给予孩子日常教育之外,还应通过点点滴滴让孩子感到学校、老师、家长都是自己坚实的后盾,都是可以帮助他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会换来批评、指责,让孩子觉得孤立无援,只能用自己幼小的心灵独自默默承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发现孩子被欺负时应教他这样做,不要轻言“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