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42)

书名:《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法)托克维尔(1805-1859)

出版时间:1856年

翻译:冯棠 

校阅:桂裕芳教授 

审定:张芝联

出版社:商务印刷馆

阅读时间:2021年4月中上旬

作者简介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出身贵族世家,历经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五个朝代。前期热心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定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因反对他称帝而被捕,获释后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主要从事历史研究,直至1859年病逝。

主要代表作有:

    《论美国的民主》

    《旧制度与大革命》

一、总述:

      这是一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论著,问题既是结论。主要讲的是法国旧制度如何导致了大革命,大革命为何在法国发生,为何旧君主制的繁荣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为何得到自由度最高的法国人最憎恨法国政府,何以减轻人民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形成了现代人所称为的“托克维尔悖论“,即:

    悖论1、革命不是爆发于经济危机,恰恰相反,它出现在经济繁荣之中;

    悖论2、革命在那些人民获得自由度和权利最多,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首先爆发。

二、为何中国国家领导人会推荐本书?

      历史回顾:2012年国家高层领导人王歧山在2012年11月30日中纪委谈话时曾推荐了该书:“我们现在很多学者看的都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时代背景:“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度,当前中国与大革命前的法国都处于最繁荣的时期,物质财富的增加,促进了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敏感,对特权、腐败、不公正的容忍度更低。”

      正是由于书中的描述情况与当下中国存在的相似度,以及高层的推荐,曾让本书造成洛阳纸贵,一书难求的现象。

三、为什么会出现“托克维尔悖论”了,总结如下:

1、思想意识:

      法国在大革命爆发前,政治逐步开明,人们的受教育比例及程度都越来越高,得到和享有自由度的人们也越来越多。一个开化和走在开化路上的民族,比未开化的民族更容易造成人民心中的不满与怨恨情绪,因为他们看的多了,懂得多了,相对于完全被奴役的民族,这种情况更加可怕,因为完全奴役的民族,大家都一样被统治阶级剥削,也习以为常,保有“认命”的心态,而得到自由或半自由的人民,就想获得更多的权限和自由,不平等的心态更加强烈,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是法国人民自我意识不断崛起的时期,且经过了启蒙运动的洗礼,社会各界已普遍产生了彻底纠正这种不平等的强烈渴望,说到底都是“人性”所致。

2、经济刺激下的税收政策:

      在革命爆发前,法国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对物质金钱欲望的追求达到巅峰,但具有土地和财富最多的贵族及教士阶层却是免税的。在路易十四统治的末期,法国的财政因为年年的征战以及法国王室的极度奢靡生活,已经让法国政府陷入困境,到路易十六的时候,财政赤字更加明显,不得不以提高税率增加税收的方式改善财政危机。而最有能力承担税收的有钱阶层都不需要交税,税赋的重负都落到了人们大众的肩上,使得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不满情绪激达到一触即发的地步。

        总结:法国爆发大革命,除了以上原因,还有统治阶级的腐败,阶级关系的恶化,法国对外战争的溃败等等,国内国外矛盾的激化等待,但本文的主旨只在阐明“托克维尔悖论。”

摘录金典语句:

        托克维尔写道:“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的欲望每时每刻都在膨胀,全民都想发财,每一个老百姓都想发财,但是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他不断的刺激这种新的热情,不断地从中作梗,点燃了又把他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促使自己的毁灭,这就是法国大革命。”

      ——我们原来的叙事是越穷越革命,越压迫越革命,但是托克维尔发现并非如此,他提出了繁荣与革命、改革与革命的两个悖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