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责的一个关键性应用

责任可以图解吗?以当责为主的“锐西法则”(RACI)厘清角色与责任,已在许多大小企业中协助大小项目管理;与时俱进,“锐西法则”应正名为“阿喜法则”( ARCI),本文将给你许多故事,再加11个精彩应用实例。

当责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应用是用于“责任图解”,用的是前文所介绍的“锐西法则”。锐西法则要帮助澄清的是:谁负什么责任?(who is responsible for what),责任可以图解吗?波曼与迪尔在他们1987年的著作《认识与经营组织的当代之道》中,首先提出了RACI的概念。在当时,R代表Responsibility(负责),A代表Approve(批准),C代表Consulted(咨询),I则代表Informed(告知)。

R是真正的执行者,是个doer;要了解实况、分析状况,以发展出各种可行方案,提出建议,然后向A寻求Approval (批准),再去执行;其间与C做双向沟通,多方讨论,取得咨询;并在事后通告I各项进度与成果。于是RACI逐渐形成一种“责任图解”的模式与工具,也成了商业流程规划的一部分了。

后来RACI有了演变,R代表Responsible(负责)A则由Approve(批准)转变成Accountable(当责)C也由Consulted(咨询)变成Contribute(贡献、资助),或Consent(同意、认可),后来又回到Consulted(咨询),I则一直都是Informed(告知)

(三)当责的一个关键性应用_第1张图片
RACI的一般应用案例如:

☼ 早期,最通用于软件设计业:例如,老板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立刻找来三五个部属,分配工作,分头进行;工作一阵后,有了初步进度或结果,需要有人批准,然后才能再往下推动。大老板太大,于是找来另一个官来批准(Approve)。之后,发现既然能批准,当然要负责,要负责就得更主动积极些,于是又成为当责(Accountable)。同时,老板也找来学验俱丰者,作为顾问(Consulted)。工作有了进度或结果后,也要通告有关人等(Informed)。RACI于焉形成,成为一种责任图解、工作模式或作业流程。

☼ 微软公司用于流程管理;如在MOF(Microsoft Operations Framework)中,多处推介使用。

☼ 杜邦公司常用于项目管理、年度计划之规划与执行及跨部门与跨国项目管理。

☼ 美国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及许多医药公司盛用于项目管理与产品开发。

☼ 技术沟通学会及项目管理学会(PMI,即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推介使用于项目管理中之角色与责任的澄清。PMI还认定RACI是执行项目的成功要素之一。

☼ 美国环保署用于大型计划的规划与管理,RACI可长达十数页,将于下节再详述。

综合来说,RACI的技术除一般的流程与项目管理外,尤适用于新计划的有效启动,或混乱老计划的理清头绪、拨乱反正。

RACI的架构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有用;但,RACI本身的用字次序与用义却开始有了问题。专门为软件工程业提供管理服务的爱捷顾问公司 的安德生2006年初,为文急呼应为RACI正名为ARCI;因为ARCI才能更精确地把Accountable的“当责者”,名正言顺地摆在首位。他发现,很多软件业老板在推动项目时,急切地找到Responsible(工作者)来工作,却常忽略了“当责者”,导致工作更难推动,也难保效率与效果。所以,应以ARCI清清楚楚地摆正焦点在“当责者”上。所以,“是ARCI ,不是RACI。”

“当责”的概念,在华人社会中尤为重要。最近几年来,在华人世界的许多研讨会中,我都在使用ARCI,并音译为“阿喜法则”,让“当责者”与“负责者”的角色扮演,乃至权重次序更清楚明白。于是,在有些公司中,老板在派定经理人执行项目时,经理人从此还会主动厘清:“我是A,还是R?”所以,要更清楚地整合各自为政的R、要消除各R之间的许多白色空间、要更强烈导向一个集体成果,我们需要一个对当责有正确而强烈认同的“当责者”(即A)。把他摆在第一位,然后要他找到适当的R们来进行工作。固然,他很有能力,但有些事无法亲力亲为,也不能独断独行,所以他又找到(或被授予) C—— 除了防止专断偏断,也可取得许多宝贵资讯与经验,乃至于行政官僚上的支援。最后,他要跨出他的熟悉圈圈,对外“报告”,乃至要求“支援”,所以又有了I(Informed)

这个定义广用于美国的微软、杜邦、医药业、石油业、PMI英国ITIL及许多国际管理顾问公司。

“当责者”的A是拥有决定权与否决权的。有了权力,当然相随的是责任—— 即,所决定与否决的事的最后成败责任。“负责者”的R是个执行者、工作者,首要是100% 拥有工作的责任感;但,也不仅于此,因为本身责任之外,还有对所谓“个人当责”(personal accountability)与“个体当责”(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的抉择与追求。


下面11个应用概念或实例,将有助于应用的实践。

3.1ARCI应用例:大船出航

如果有一艘大船正要离港远航,那么,有哪些重要工作或决定要进行?角色与责任又如何厘清?
(三)当责的一个关键性应用_第2张图片

在第1项工作的绘制航线图中,负有当责(A)的是航海长,因为编制或工作特质,他自己同时也要是工作者(R);当他工作遇到重大决议点或需采取某一重大行动之前,他需要咨询船长(C),最后做决定的人仍是航海长,因为他是A;做成决定或完成大事后,他要通知航海士(I)与粮储官(I),但不必通知事务长或轮机长—— 因为他们没列为I。这项工作指的是“绘制”航线图,应与早已订定的航行目标或策略无关。

3.2微软的一个绩效改进计划

(三)当责的一个关键性应用_第3张图片

这个计划是个集体性努力,有横向12项工作与纵列4种角色。微软公司希望把“Who Does What?(谁做什么?)”在计划的起初规划中,就说明清楚,于是上面的“责任图解”就成为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工具了。

比尔•盖茨退下微软的CEO后,曾当过微软的董事长兼“Chief Software Architect”;图中的architect,官名与盖茨属同一族,理应也是责任重大,在12项工作中有4个A、 4个C、 1个R,比当(或兼)12个A的,会有更高的效率与效果。有一些工作项上没有R,于理不合;但,可能另外有定义,例如: A也要兼R。

3.3美国环保署的一个大型项目

美国环保署(EPA)在项目中使用ARCI这个工具的目的是:
一、让团队成员更了解他们是被期待完成什么?
二、防止事情从隙缝中溜失,
三、授出适当的责任与权力,以确保工作执行成功。
所以,他们从项目刚一开始就应用ARCI技术了。此外,因EPA是政府机构,当然也受GPRA法案的影响了。

3.4跨部门团队

(三)当责的一个关键性应用_第4张图片

第3项活动的新客户争夺战是属较单纯的部门内活动,表中显示的是,这个业务员负有最后成败的当责—— 因为责任范围并不太大,所以自己也兼了R,但还有一位技术员也是R,是在帮他忙。这个R在许多实例中,其实也非占据他100%人力,而可能只是40%;亦即,每一周的工作时间中,约有两天是在这个项目上—— 他是戴了两顶帽子(wearing two hats)。

业务员A遇到重大决定或重要行动之前,一定要咨询C的销售经理—— 也是他顶头上司。至于老板的老板—— 副总,因为是I,所以事后是成是败告诉他就可以了,事前不必啰唆。

第一与第二项活动,显然都是跨部门活动。跨部门活动知易行难,常成很大挑战;ARCI正可协助厘清各成员的角色与责任,跨出比较稳当的第一步。如果ARCI的责任与角色弄清楚了,当责的真义也弄清楚了,其实,你并不必太在乎R的位置—— 不只跨部门,跨国运作都是可行的。

综合上4例,我们可以发现,ARCI应用的目的,无非在阐明:谁负责什么?—— Who is responsible for what?或更简洁些,谁做什么?—— Who does what?并且更精准地定义介入的程度,及当责者之所当为。企业运作在这一部分常形成白色空间,或称灰色地带,严重威胁执行力的贯彻与最后成果的攫取。

下一期精彩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当责的一个关键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