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本次乡村振兴建造环节选在了大礼堂后面的空地,准备把它打造成一个儿童乐园。我们希望请当地的村民,尤其是孩子们,来熟悉场地和参与建造,因此就建造前的空地能做的教育活动做了一个简单的探索。
场地概况
场地之前是一个房子,后来被政府收购然后拆掉了,只剩下一个长方形的地基。场地上有很多建筑垃圾,如砖头、瓦片,因此杂草也不十分密集。场地一侧正对大礼堂的二楼入口,另一边是有一定渗水的石头筑的高墙。东面有一条坡度较高的排水沟,西面是村内道路。
活动设想
在方案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们参与拔草和清理砖头,初步整理原场地中的生活垃圾并进行分类。原有的杂草作为生命力顽强的先锋植物,可以让孩子们识别并做记录。杂草作为场地内需要被清理的东西,可以将它们变成插花材料,让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剩余的材料可以作为绿肥回归土地。清理场地中的各式垃圾,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劳动,而且可以让他们仔细的观察垃圾,思考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是谁丢弃的,大概丢了多久了;识别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有害的,并了解在嵛山岛上这些垃圾一般会怎么处理,以垃圾的角度切入这里的生活。为了提高参与度,并增加活动的意义感和获得感,希望留下他们的名字并给他们颁发志愿者证。
宣传方式:微信预报名接龙
活动过程
干劲十足的一天,当天十一点设想好了以后,说干就干,约好下午三点。发布通知以后,当即去村附近的道路寻找插花材料。
收集完一桶之后,收获满满的回去吃饭,猝不及防从上级一通planB讨论(其实有一些打破专注感和积极性,因为①那个时候休息和充电就是为下午做最好的准备,而不是没完没了的思考讨论讲道理;②开拓者的形象总是勇猛而直接的,而非谨慎和畏手畏脚的,活动组织者的情绪会奠定整个活动的基调)
好了两点多带着很down又有些焦虑的心情去布置场地,已经有小孩在那里玩了。进行简单的分发和签到。由于台风来临前阴晴不定,所以总是不能确定是先学习插花还是先去场外捡垃圾,刚准备出去的时候,就出了很大的太阳,又回到礼堂,所以造成了混乱。
本来打算试办一次看看效果,但因为微信里提了一嘴志愿者证,来的人比预计的要多,有些后悔急急忙忙支出这空头支票。我看到家长们正匆匆忙忙的在群里写上自己孩子的名字,这让我更加慌张。
我本来就打算让孩子来自己讲,而不是我来滔滔不绝。大家最熟悉的草是狗尾巴草,其次是一种果子,大家说家里会把它晒干做成香料,用来做菜。本想把花材按照颜色分好,再讲解搭配,但高中的大孩子已经感到无聊准备离开。这个时候就好像有人在说,你根本hold不住这么多人的场合,你不行,之类的。小的孩子开始玩自己的,大的孩子开始打闹,这时我才发现原定的纸杯来插花真是异想天开,而剪刀也忽然找不到了。不知道是谁开始拿笔画纸杯子,然后我去垃圾桶里翻了几个塑料瓶,少钒拿出了一个贝壳,教小一点的孩子们一点一点把植物材料放进去。
天又阴了下来,快上初中的孩子们决定去捡垃圾。她们上窜下跳对八卦很好奇,但还没有那种破坏性的叛逆,真好。借着前一天一起玩传笔游戏打下的关系,我请求她们看在我们塑料姐妹花的情谊上配合本次活动,她们就很愉快的答应了。逸晗领着大部队出去了,我松了一口气,出去上洗手间冷静一下。
我也不知道自己往返洗手间的这一段路,头脑爆炸了多久,内心后悔了多久,对这种摩羯式的强调成熟并有条理的形式方式不适应了多久,想当逃兵了多久,反正一步两步的走回去。等我回来的时候,我被眼前的状况惊呆了:孩子们自己在插花,非常专注!一个男孩儿唱着自己编的狗尾巴草之歌,喜悦的到场地里寻找更多的狗尾草装饰他的海螺;小女孩儿的作品错落有致,她也在独立的寻找着属于她的材料。陆陆续续来围观的朋友也开始要求加入进来。
场地外呢?刚想出去和他们一起行动,云就散开露出大大的太阳。那索性我就背了锅,以夸张的演技表现出太阳好像是我引来,我躲起来天才会阴一样。这个机灵的举动很快得到了戏剧性的效果,只要我出现在露天的位置,大家就会把我赶回去(且丝毫没有怀疑我偷懒的行径)——所以我也摇身一变成了服务人员,帮忙倒垃圾,清理筒子。
这时他们已经捡了不少垃圾,最让他们跳脚的是一些马桶的部件。天又变热了,为了防止中暑,我邀请他们返回休息,喝茶。
所以这算是毫不费力吗?家长们、队友们、村民们,有的在参与,有的在拍照,有的在递茶水,没有组织和计划,却比组织和计划的效果来的更自然。因为有计划就要有流程,孩子的专注力却是没有流程可言的,费心维持的秩序总是变成涣散,因为注意力不在其位。而且村里这种参与不像课堂,因为无法强制参与时间,家长有事情随时可以带孩子离开,孩子有时候也会溜回家拿点吃的之类的。松散而无言的默契。
后来垃圾组和插花组继续。这期间当然穿插着打闹,上蹿下跳,而家长的态度是很宽容的,可能会唠叨几句,但没有严厉的制止——这让我的压力也有所减轻。大人在这个环境下也很理解小孩子就是这样的,并且没有对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结果(比如学到XXX知识,做出什么作品,提高某些素养)做出什么期望,只是假期遛娃而已。
这里的人们也许不知道这样的时间对城里的孩子有多奢侈,而其实这样的“放养”出来的孩子竟也让人放心——我们放在大礼堂内的私人物品,如手机、电脑,不会有孩子去挪动;孩子们自己打闹,声音可能有点大,但不具有攻击性;小点的孩子可能会缠着你想跟你玩,但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很礼貌;大孩子们好奇的探寻八卦,看似顽皮,实际上却非常的配合。
我无意歌颂什么。在前一天真心话大冒险的时候,我们所听到的,远远超过了自己对儿童的想象。不过是刚刚小升初的孩子,有的感情经历就很丰富啦,和成年人一样谈恋爱,并且也抹不开头顶的那点“绿”。有个爱爆料的孩子,喜欢爆他人的感情经历(后来有个被爆料太多的女孩儿害羞,呆在家里不敢出来玩儿了),但其实她是更渴望暴露自己才对。还有真心话环节透露出来的,和父母关系不合想自杀但没有死成的事。这里没有心理医生,看似让人担忧,但仔细想来,不过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而已。既然都会要经历某些刺激的事东角村能提供的不过是一片还算健康的土地,还算温和的人群,以及免于传染病的自由(这里几乎从未发生过疫情,连流感都没有)。
其实活动只进行了短短的一个小时。最后,我们把捡到的垃圾收集起来,让环保队的丽容姐姐告诉我们,现在在嵛山岛上这些垃圾是怎么分类回收的。为了吸引注意力,我刻意的加入了表演性的、一唱一和的元素。“这是什么垃圾呀?”“咦,竟然连这个也可以回收?”“这个怎么卖?”并且暗自庆幸,台下没有一个孩子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说实话,我自己也很惊讶,只要有人要,这里的村民会回收一切泡沫,废塑料,金属……大概只是面对浮躁的世界时,对认真做实事的人的由衷敬佩。
垃圾组拍照的时候,插花组的小孩不知去哪里撒野了,晚间他们回来的时候似乎起了争执,可是没多久又和好了,像一群小猫一样把书柜当成了自己的家,错落的蜷缩在里面,非常可爱(当然设计师肯定没有这样设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3-6岁?)能够透过想象在现实的场景中探险,在楼梯处上下追逐就能够乐此不疲了。上一次见到这个场景还是在胥岭,两个孩子围着一张板凳在骑马,先骑“马头”,再骑“马屁股”,然后一起说“臭死啦!”
梳理一下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散漫的教学之中,重要的是提供场域,这点清华一直在精益求精的做;其次是材料和启发式行为,这类可以写成“行动工具包”或者“一公斤盒子”的形式。剩下的就是对孩子专注与探索的真诚赞美,也许这一点能写在第一位,又或许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大人都一样,多给自己和他人鼓励与赞美。
但这件事情还没完,就因为提的这一嘴志愿者证,即知即行的速度超过了昏沉头脑的反应速度。台风过境后,得用照片和家长重新核对小孩的名字;积极参与的写“参与”,打卡就走的记录“出席”。这样的记录和凭证其实非常重要,一是对他们努力的铭记,二是方便下次活动的联系和重构。希望顺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