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阅读有那些方法?什么时候该如何用?

这里是跟永澄老师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第2章,讲阅读的四种层次。

跟永澄老师一样,我在看到“层次”的时候,也是觉得很怪异,它不符合我对“层次”这种有递进关系的词的理解。用“种类”表达会更清晰,4种阅读方法,也是过去我对诸如检视阅读、主题阅读,这样的“xx阅读”的理解。

作者在书中讲到4种阅读方法: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我逐一理解一下它们,并试图理清使用场景。

1、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就是简单的识字阅读,只要认识字词,看得懂基本含义,就算是基础阅读了。想一想,过去我们惯常使用的阅读方法,就是基础阅读,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看完,就算阅读完了,不会在一些章节/内容上细抠,也不会在意什么技巧方法,总之就是以“看完”为目标。

在读这一节内容之前,我觉得内心是对“基础阅读”有一点不屑于多花费时间的,因为它真的很普通,普通到我们看完一本书,很多时候,除了一点模糊的印象,啥也没留下。

但“基础阅读”就完全没用吗?不是。

1)基础阅读是其它几类阅读的基础,或者说“能识字,懂得基础含义”,是其它几类阅读能力的基础,毕竟字都不认识、看不懂的话,其它几类阅读也无法开展了;

2)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是很适合用基础阅读的方法——翻几页小书,喝一口茶,闲看,随性、满足,怎么舒适怎么来

2、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又称“系统化略读”,它的特点在于,注重阅读的速度与效率,短时间、快速地读完一本书(或者一本书的80%非精华的部分),知道“这本书讲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这本书属于哪一类书”

相较于基础阅读的“知道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来说,“知道这本书讲什么”的视角更高,更有概括、归纳的意义。这样你读完一本书,就不仅仅是留下了一个印象,而是能说出来这本书讲什么了,这相较于基础阅读来说,更进了一步。

根据检视阅读的特点,检视阅读很适合2种场景使用:

1)第一遍快速地过一本书,判断这本书的价值、写得怎么样,是否值得买,或者值得读

2)读一本书中80%的非精华的部分,不在价值不太大的内容上,耗费太多时间

3、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对一本书进行的全盘的、完整的阅读,与检视阅读相比,在阅读速度上完全不同。作者认为,检视阅读是在有限时间下,最好、最完整的阅读,而分析阅读是在无限时间下,最好、最完整的阅读。

分析阅读的要求就是“足够专注”,持续“咀嚼和消化”。书中写到分析阅读要“一直到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这里我反复读了几遍,什么是“成为他自己为止”呢?我理解是说达到一种程度:完全理解作者的思想,无论我们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我们都能准确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应用场景上,分析阅读特别适合于阅读好书、经典书籍,尤其是能够让我们增进理解力的书,读起来有点困难但读好了受益匪浅的书。

4、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又叫“比较阅读”,是所有阅读中层次最高的阅读,最复杂,也最体系化。

主题阅读具体做法是集中阅读很多本有相同主题的书,书的数量越多越好,一本书也可以只有一两个章节跟这个主题相关。

从成果产出的角度,经过主题阅读,可以构建出关于这个主题的相当完整的知识框架,有别于主题阅读中的任意一本书,比任意一本书的视角都更完整、更丰富。

如果我们想要就某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主题阅读就是个非常好的途径。

你可能感兴趣的:(NO.2 阅读有那些方法?什么时候该如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