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旧屋

小学的时候,学校里要求要人手一本《新华字典》。语文老师们纷纷强调,要想语文学得好,《新华字典》不能少,一时间推动了查字典的狂潮。

从前时候读书甚少,字也识得不多,看见字典便好像见到了珍宝,洪荒宇宙,人间种种,总能在里面翻得出几个有意思的解释。里面是这样解释“房子”这两个字:用于货物储藏或者供人居住的建筑物。可对于我来说,不仅限于此。

住过老式的居民大院,一扇大铁门算是总出口。三层小楼房,统共住了五六户的样子。红砖平铺的地面,仔细点能瞧见砖块缝隙间的沙尘,所以每日里都要用高粱穗扎的粗笤帚来回地扫上几次,每餐过后也都要细细地清扫桌下的地面,以免吃剩的饭粒儿,骨头渣沉到了砖头缝里,养肥了远道而来的老鼠。

一处旧屋_第1张图片

基本上屋内的摆设都是大同小异。进入房门便是客厅,客厅里没有沙发,用来供客人歇息停坐的是在不远处家具作坊那儿做的木头钉的长条椅,椅身漆了当下时兴的棕红色,放在不大的房间里做待客使用,既费不了多少钱,又方便使用和清洁。若是冬天,便请了布艺师傅来量量长椅尺寸做一套相衬的椅套,若是无风无雪不冷的日子,那便直接躺在上面小憩,或者趴在茶几上打牌喝茶,舒服又惬意。

客厅往里走便是厨房,厨房很小 ,装不下什么大物件,市面上也没什么物件可以用来充实。通常煤球炉子是必备的,炉身里依次放进蜂窝煤,煤块与煤块之间的孔眼尤其要对齐,否则煤炉便烧不旺,火上的东西也便烧不熟了。炉面上另开一小门,做烤箱使用,烤红薯啦,烤馒头啦,方便省力,只需在食物身下垫个小托盘放进炉里,把小门扣紧,等待着它在炉内变热变熟就好。

有时遇到冬日里的大风雪,呼啸的风啊,即使是围了厚实的围巾,裹紧了衣领,它也能顺溜的钻进你的脖颈,挠着你的皮肤让你瑟缩颤抖着不停,到了这时,市面上能买到的最暖和的军绿色大头棉鞋也不能御寒啦,在房门口跺了跺脚后便要冲进房门冲向厨房把那煤球炉子上正呼呼烧着的水壶一把提下,将炉子搬到客厅,让炉子露出浅蓝的火苗来,再将双手小心翼翼的探上去,在火苗上方再高一点的地方反复搓摩,以驱走附在掌上的寒气。

一处旧屋_第2张图片

妈妈的梳妆台上只有几罐为数不多的护肤品,记得最为清楚的是一瓶瓶雅霜雪花膏,翠绿色的顶盖,瓷白的瓶身,瓶盖打开有一层封蜡作为密封。揭开蜂蜡后是白色的清香膏体。用手指勾一点点在面部,再轻轻地在脸上擦开,整个脸上便被裹上了一层香甜,再取一些擦在掌心和手背,手掌相互附着摩擦,整个手上便会觉得透亮了许多。早上接过的妈妈端着的盛着清粥的碗,由妈妈系上的抻好的围巾,便总是散发着雪花膏的味道了。

每到秋冬便总是要铺很多厚厚的雪花膏在脸上和手上,上学时要坐在自行车的后座,遇到风大的天气时,便要把双手缩进衣袖然后在袖口里伸出几根指头紧紧地拽住前方爸爸或妈妈的有些褶皱的衣角,再将脸狠狠的往围巾或者衣领里埋去,直到闻得到一阵阵心安的香气。

住屋大院外面柏油马路对面是一个不大的加油站。白天的时候总是在大院门口审视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只。为数不多的汽车,发出轰隆巨响的摩托车和后座架着娃娃椅的自行车,看娃娃椅紧闭的车棚下方伸出来的一对小孩脚丫,摩托车上头发被来风吹得向脑后压去的年轻人,看车身庞大,运载着满满一车乘客的公交车缓缓停下,散下一两名乘客,再缓缓起身。

月凉如水的夜晚,爱和邻里的小伙伴一起去加油站下逮蛐蛐儿和蚂蚱,大概是由于四周黑暗而这里无比通明的缘故,此处俨然已经变成了周遭夏日小虫们的消暑乐园。蚂蚱和蛐蛐儿一定要逮到肥硕凶猛的才肯罢休。偶尔的时候,也会看到朋友捉的天牛,长长的触须,总觉得长相十分凶狠暴戾,只敢提起它的触角草草的打量一番,便要赶紧甩手送回。

大院门边栽植了一溜的高大杨树,叶子生得浓密严实,夏晚可以乘凉,秋天可以在树下用砖块搭造简易的锅炉,捡来周边的干树叶便可以用来玩寻常的过家家游戏,分配角色,生火做饭,煮些只用来寻开心的加了不同佐料的汤汤水水,再在湿润的石块泥土下翻出几只蜈蚣和千足虫,迅速的拿小树枝挑起,扔进更远的深草丛里。

有时天凉风大,杨树便在穿行的风里摇摆起硕大蓬松的树冠,伴着小儿郎们娇俏的欢笑声和大人们的聊天声,一片片叶子在相互的摩擦中发出“梭梭”的声响,声音轻柔舒缓,自遥远的十几年前穿梭至今,仍是现在困乏疲惫时会恍然跌入的梦境。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处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