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这部电影我曾推荐给朋友看,细看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多重人格下的杀人游戏电影,只不过这个杀人游戏和大家平常玩的杀人游戏有一些差别。玩杀人游戏的是胖子的不同人格,最终胜出的杀手出乎意料,意味着在这局游戏中,杀人者最终胜出,警察失败。
参与杀人游戏的有11个人格,一家三口、电影明星+司机、闪婚夫妇、警察+犯人、汽车旅馆老板、妓女。一般的杀人游戏会配置法官、警察、杀手、平民。这11个人格恰好是这样的配置,推动情节发展的是司机,之前干过几年警察,类似于法官;还设置一个警察(虽然后来情节发展发现他是假冒的),其余是平民。
当然,随着情节的发展有一些变化。
最开始,你可能以为是一部侦探影片,这样的电影很多,原型是名著《无人生还》。英国侦探女王阿嘉莎·克莉丝蒂最著名的《无人生还》,讲述了一个连环杀人故事,把11个人聚在一个和不能离去的荒岛,这些人一个接一个死去。这本书出版于1939年,对连环杀人类悬疑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这部电影中,导演也利用有些神经多疑的吉妮(闪婚夫妇女方)的口,把这一点提了出来。
几乎每次都以不可思议姿态出现的十把房间钥匙,似乎也在说明这个故事会和《无人生还》类似。大家的生日都是五月十日,也在强调相似性。
不过,如果你真这么看这部电影,就上了导演的当。
第一个死去的是电影明星,10号房钥匙出现(实际是住9号。旅馆老板给钥匙的时候说8号房舒服,给钥匙是9号。这可能是导演的花招,说明汽车旅馆发生的一切都是幻想)。
第二个死去的是闪婚的男方,9号房钥匙出现(实际是6号,踹门时6掉下来变成了9)。
第三个死去的是囚犯,8号房钥匙出现。(这个囚犯相当于玩杀人游戏时,平民投票认可的杀手。)
第四个死去的是一家三口中的继父。7号房钥匙,之后在检查时才发现(继父这个人格意味深长)。
中间出了插曲,在冷柜中发现了汽车旅馆原店主,原来这个汽车旅馆老板是假店主。
第五个死去的是母亲,6号房钥匙出现。这个时候你会有疑问:这一家三口不住同一间房?这说明,数字牌并不是房号,而是代码。
第六个、第七个死去的是吉妮、小孩。奇怪的是汽车爆炸,没见尸体。其他尸体也不见了,包括之前死去的闪婚的男方。看电影时请注意这一点。
第二次意外出现,妓女准备开车离开,在汽车后备箱发现了真正的警察,原来那位拿枪的是冒牌警察。
第八个死去的是假店主。
第九个死去的是假警察。
第十个死去的是司机。司机和警察是开枪互杀。司机拯救了大家。
留下了一个平民,就是那位妓女。
到这里,杀人游戏看上去是以平民的胜利告终。
连夜决定是否让杀人犯麦肯芮弗(胖子)判死刑的判决正在进行,精神疾病医生认为,从刚才的杀人游戏中已经可以明白,十个人格已经相继死去,也就是说,汽车旅馆的一切,都是犯人在审判现场的幻想。医生认为,犯人有多重人格,不应判死刑,应该送往州立精神病院。
真实世界中的法官,判决胖子暂缓死刑。
在囚车上,胖子的幻想还在继续。妓女回到种橙子的农场,挖出了一个钥匙牌——1号。
这时,真正的大boss出现,就是那个小孩子。小孩子杀了妓女,说了一句话:妓女没有第二次机会。
到这里你才真正明白,胖子的多重人格中,那个杀人人格一直是那个小孩,那个沉默的小孩(有点像《唐人街探案》中那诡异笑着的女孩)。
当然,你也知道了,如果把汽车旅馆发生的事情看成是11个人参与的杀人游戏,最后的胜出方是——杀手。只是这个杀手隐藏太深,没有找出来。稍微有变异的是,这个杀人游戏,杀手只有一个。
这么说这部电影,是为了让大家梳理电影情节,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主题隐藏在电影开头。
胖子小时候被身为妓女的母亲关在汽车旅馆,她出去多久小孩就会被关多久,破旧的新闻纸上的报道是:小孩遭到遗弃及虐待。
这也表明了为什么11个人格都在汽车旅馆,那个囚犯曾经想逃离汽车旅馆,躲到了汽车旅馆后面,却发现无法离开汽车旅馆。
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最后胜出的杀人人格是小孩。胖子在小时候受伤最深。电影中,医生说:当一个小孩遭受到重大打击,他的心灵会受到重创,造成人格分裂。最后医生被杀,也预示着多重人格其实无药可医。
小孩子被遗弃,母亲是妓女,出去挣钱,小孩就会被关在汽车旅馆。
这11个人格,女明星可能代表了胖子虚荣的一面,汽车旅馆假老板代表他厌恶妓女的一面,司机代表他正直的一面,一家三口中的父母代表他小时候希望拥有的父母原型,在胖子小时候应该是没有父亲的,因此,即使只有一个继父也好。妓女则是他印象中母亲的其中一面。如此等等。
这部电影不完美,表达了一种悲悯情怀,虽然结局不美妙,却值得排名经典电影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