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

原创发表在微信公众号:蚊子电影。欢迎关注。

2019年3月住在深圳的翻身路上,之后事情就变得有意思了。第一次前往非洲的路程还是颇为不顺的,在香港机场的时候造假的回程机票被查了出来,作为掐点王者只给自己留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临时买了张回程的机票,可是天不遂人愿,出票出现了bug,迟迟没有出票,机票变只能作废了,在机场睡了一晚上之后买了最近去迪拜的机票,找朋友抽了两晚上的水烟之后踏上了前往非洲的路途。

哈拉雷是津巴布韦的首都,津巴布韦在当地语言里面是石头城的意思。津巴布韦广为人知还是他匪夷所思的通货膨胀,纸币金额面值大得难以想象,不过在十几年前金融改革之后这种现象就不复存在了,不过人们心中还是一直保留着这种固有观念。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1张图片

初到哈拉雷,仿佛回到了美国。哈拉雷海拔偏高,温度适宜,完全没有想象中的炎热。哈拉雷之所以与非洲多数城市景观不同,是因为这最初是由白人所建立的欧洲式现代化城市,环境优美,布局整齐,多公园、绿地。市区的中南部为商业区,北部和东部是高级住宅区,有一幢幢围有树篱,拥有花园、草坪和游泳池的小别墅。一些豪华的俱乐部和高尔夫球场等娱乐场所,穿插其间。

提到在非洲开矿,大多数人们第一反应都是钻石矿或者金矿,毕竟受各类电影的教育。所以当别人听到我们是做花岗岩的时候大多都是一脸懵逼的,这种石头是干什么用的?

这类石头在国内比较重要的有两个用途,其一是用作墓碑,其二切成片用户宾馆或者某高档场所的装修。由于当地政府也习惯了中国人到这边来买钻石矿和金矿,听到我们买花岗岩的时候还是颇为震惊的(虽然津巴布韦从三十年前开始就有欧美人在这边开采花岗岩了),不过从事这个行业的中国人总体还是偏少的。

在津巴布韦开矿一共要搞定以下五方面:矿业部,酋长,EMA,村长,村议会,村议员和村民,开矿不易,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了。

矿业部是授权给你发采矿许可证的部门。津巴布韦在土地改革之后,大部门平原地区都被划归给了酋长,而山地----也就是可能有矿产储备的地区,都是国家所有。但是山地永远是和平原相连的,所有山地上面大多也居住有本地的土著居民,而这些居民又是受酋长管辖的,所有,光有了这个矿权证,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2张图片

这是我们的矿权证,看上去比较简陋,每个矿权证的可控面积在2平方千米左右,还是比较小的,原件还有一张比较大的绿色的证书,但是很快就会被他们收上去保管,连复印件都没有了。

既然矿权证拿到了,那么下一步自然就是去找酋长协商了。在很多人的想象里面,提到酋长脑海里反应的应该都是扎着个长长的鸡毛,裸着上半身,坐在一个高高的大椅子上面,这些都是美国文化里面早期的印第安人酋长的意思。非洲很早就被英国殖民,酋长自然是第一个受到完整英国教育的人,所以他们普遍教育水平很高,一口地道的英式英语,笔挺的西装,不俗的气质。

上图是东部的一个较大的省的酋长照片。津巴布韦的酋长制度还是颇为保守的,不像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酋长是一个明码标价的头衔。津巴布韦的酋长权利颇大,在自己的土地上有着生杀任免的权利。酋长有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几乎不说英语,也极少直接和中国人直接沟通,大多是通过头人或者我们的黑人翻译来进行沟通。头人是地位仅次于酋长的存在,根据酋长拥有的土地面积不同会有不同的头人数量,在津巴布韦自头人开始就有政府配的专车及司机,并且胸前都会挂有一块纯金的章来象征。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漫长的考察,和朋友戏谑,早年地质实习的那些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看地形,看断层,看剖面,看倾角,推测地质活动,进而判断地下潜在的矿石分布及优劣,每一步都在努力的回忆着当初的地质知识,早知道又这么一天当年的地质报告就写得更认真一些了。由于我们购买的矿山分布在几个不同的省,所以每天就往返在爬山的路上,实在疲惫不堪。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3张图片


每次去看矿山的时候,都需要和当地的村长在当地的议会进行一场简单的“茶会会谈”,基本上就是十几个村民坐在他们的议会中心(有可能就是简单的几块木质板凳)用当地语言聊上二十分钟的天,然后我们中国人才被允许上山。刚开始上山的只有几个当地村民陪同,随着走得远了,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我们的行进队伍中来,形成一只小小的队伍。

如何和酋长达成协议呢?就看酋长的开明程度了。总体来说,酋长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知道当政府授权之后,只要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他都不方便直接与政府作对,所以在一番“社会主义援助”之后,酋长便同意了我们的请求。

酋长通过了之后,就是村长和EMA了。EMA是省上的环评部,开矿之前需要过了环评才可以。于是我们一方面通过关系找到合适的EMA进行“社会主义援助”,一方面积极的和当地的村长沟通。再一次又一次的肉疼之后,村长和EMA也被我们顺利的攻克了。不过存在也提出一个要求:我们的矿山作业不能影响到当地的学校正常运营。这点我们还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去协助,而且我们为了维持和当地村民、村议会的良好关系,还给当地的学校进行了几波捐赠,每次捐赠还是颇为壮观的。

每次去矿山,当地的小学生都会把我们围起来,可是很少有学生敢主动向前和你打招呼,普遍比较害羞的,在这个时候,大白兔奶糖成为了全球通用的语言。

村长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接下来就是旷日持久的和村民及村议会的沟通的。由于我们前往破坏了当地的劳动力供给关系。当地绝大多数劳动力都被当地有土地的黑人所雇佣,为他们种田等,几乎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可是,我们给我们的矿工支付的工资约合一个月100美金,这就破坏了当地的平衡,那些土地主并不愿意支付这笔工资开销,于是就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村民大会”。

在经过了数次村民大会之后,反对派的声音终于被我们通过给村长及酋长更多的“社会主义援助”消灭掉了。不过,一切的故事又怎么能那么简单呢?在之后的开矿过程中,反对派收买了一些当地的村民对我们的“基地”进行了围攻,我们得力的黑人被他们掏出了枪指着额头,不过他们并没有敢放枪。我们连夜逃离了矿山,回到哈拉雷市区,通过总统秘书的出面,下台了几个当地有勾结的村干部及反对代表才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直到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才知道,原来事情的真相并不是我们破坏了当地的劳动力平衡,而是牵扯到了更大的利益,稍后给大家揭露谜题的真相。

村民大会就是整个村里面只要能动的人都跑来一起开会。在村民大会通过之后,接下来就是两步了,一是祭山,二是打地标。

祭山需要一头牛,很多白布,祭山的过程不允许任何非黑色皮肤的人在场,不过听我们员工的描述大概知道了事情的全过程。当地人会在很早的时候就聚集在一起,先是萨满进行一段癫狂的舞蹈,我们的翻译竟然还把这段录了下来,看得我们津津有味。然后在矿山前把牛杀掉,把血滴在白布上,然后把白布挂在当地最神圣的石头上。一切才算结束。津巴布的牛羊极其便宜。在我们的矿山上,一头成牛不过100美金,一头羊也就80人民币。这是我们最后挑中的祭品。换言之,只要吃草能长大的动物都很便宜,但缺点也很明显--瘦。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4张图片

接下来就是打地标了,在打地标的过程中遇到了人生最梦幻的事情之一。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5张图片

嗯,这件事是真的,我们在我们的花岗岩矿山下面发现了金矿。我们的这个矿山原来是属于德国人的时候,上个世纪末津巴布韦发生了大规模的驱逐白人的活动,这个德国人并没有来得及收拾什么东西就逃离了津巴布韦。可是实际上,这个德国人是打着开采花岗岩的噱头在偷偷的开采金矿。这个金矿的矿口非常之偏,德国人悄悄的打了一个很深的矿洞甚至架好了铁轨。给我们打地标的村民发现了这个隐蔽的入口。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之前会遇到那么激烈的反对,原来当地的村官和那个反对派一直在偷偷的开采这个金矿,一切水落石出之后,我们并没有刚发现金矿时候的开心了。“世界上所有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我们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去开采金矿,也没有想承担那么高的风险去做这件事情。于是按下不表,先按之前的计划开采花岗岩,这样当地的冲突也不至于升级。

接下来,就是造大本营了,真真正正的造一个大本营。从买水泥,烧砖开始,一步步建造,直到完工。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6张图片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7张图片

当地的村民早已对这个习以为常了,所以建造速度还是非常迅速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大本营就顺利建造完成了。当中当然面不了和当地野生动物的一场场博弈。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和当地猴子的博弈了,矿山之上有个猴群,一到晚上,猴子就会跑到我们建好的农场上大肆破坏,这场人与动物为居住地展开的斗争不是短时间会结束的。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8张图片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9张图片

开矿便告一段落,目前一切运转良好,我们也没有去开采那个金矿,除了一次深入的探矿经历。这大概是毕业之后唯一的一次实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了吧。

番外: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10张图片

我们在哈拉雷市区租的house大概有5000平吧,后面一半大约2500平是给我们雇佣的花工和女工住的,他们在后面的院子背后种满了玉米,还养了不少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种的区别,他们没有储蓄的概念,玉米就那样挂在玉米杆上,饿了就现场去掰几根玉米吃一吃。他们的小屋旁边有一棵巨大的牛油果树,上面密密麻麻的长满了个均2kg的牛油果,当时真是好好的包餐了一顿。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11张图片

津巴布韦盛产石头,各种各样手工打造的小装饰品实在是太可爱了。随集装箱运送石头的过程中也稍带了很多,感兴趣朋友联系我,可以给大家送一些。

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_第12张图片

由于主矿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自己也没有走遍所有的角落。这是第一次去探寻金矿,山上的草都是一米多高,我们就这样硬生生开出了一条路来。

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一年,实在太快,写下迟来的记录。

天涯若梦中行耳。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非洲开矿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