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核磁

CT与核磁_第1张图片

早上好,今天我们一起走入#CT与核磁#,你对它们的认识有多深~

做一次CT有多少辐射?

CT有辐射吗?CT是有辐射的,它的危害主要来源于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破坏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损伤细胞,从而损伤人体。但是!一切抛开剂量谈辐射,都是耍流氓。

其实,不止是CT,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存在辐射,我们先看下以下几种常见辐射:

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

每天吸20支烟每年0.5-2mSv

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0.01mSv

那么,人体能够承受的辐射剂量是多少?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规定(ICRP-60),公众受附加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 1mSv/年,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如伽玛刀技术员)全身照射剂量限值为 20mSv/ 年。

一次CT扫描,辐射量多大?人体常见部位接受一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大致分别为:头部0.7毫西弗, 腹部 4.05毫西弗, 胸部 5.29毫西弗,颈椎 0.76毫西弗,腰椎4.16毫西弗,骨盆 7.68毫西弗。以此估算,健康体检人群每年接受CT检查的次数应尽量不超过两次。

对于高危人群和患者而言,如果是为明确诊断或指导治疗而进行CT检查,患者应充分相信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切不可因为担心辐射而拒绝检查,错失早期诊断的机会。如果想要更低剂量,可以考虑做低剂量螺旋CT。

为何做完普通CT,医生还建议做增强CT?

依照上文看来,因担心辐射而累死的脑细胞恐怕要比真辐射死的多多。但毕竟是有辐射的,自然是能少做就少做。但为何有时候做完普通CT,医生还建议做增强CT?

这要从CT的原理说起。CT,简单说是把人体切成一片一片仔细看。优点是可以分层看,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如果医生觉得普通CT切片不够薄,无法看清病灶,就会建议做个薄层CT,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如果想看清不同组织血供的差异,医生还会建议做个增强CT。

做增强CT,从患者角度看,需要增加一个打碘对比剂的过程。

普通平扫:只需要躺在CT机器上面,几秒钟就完成扫描

增强扫描:在平扫CT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碘对比剂会随着血液循环,跑到全身的组织器官中去。打了碘对比剂之后,就可以观察病变组织的情况,与周围正常的组织做对比,看是否有病变。

总而言之一句话,增强扫描看得更多更清楚。

为何医生要求做多次CT?

有时患者本人想减少CT检查次数,但医生常要求做多次CT。患者心理嘀咕:医生不会是过度诊疗吧?

例如,若在常规体检中胸部低剂量CT检查发现了肺部占位,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需要加做胸部增强CT检查,这不仅能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还能对肿瘤的大小、位置、分布、侵犯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从而确定肿瘤分期分型,以便实行最佳治疗策略;后续也需要根据治疗方案定期进行CT复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以及监测肿瘤的发展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总结下来,可以发现医生为了随时监控病情变化,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往往会要求患者进行多次CT检查。

多久做一次CT好呢?

常有肿瘤患者说,健康的50岁以上人群,一年只建议做一次CT检查,所以我必须得控制CT检查次数。但面对CT辐射和肿瘤进展,两害权衡,一般会“取其轻”,估算获益情况。

医生会综合考量个人体质、CT年辐射量、疾病轻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检查方案,而非仅仅考量辐射量。如果病情不是特别严重,就可以适当减少CT的检查次数。但出现明确的肿瘤进展,CT的检查可能会更加频繁,需要患者定期到医院检查。

核磁是否有辐射?它的禁忌是什么?

从字面上看,核磁共振既有“核”,又有“磁”,看起来辐射就大的惊人。不少患者都会有疑虑:“这项检查会不会产生辐射有害健康?”

其实,核磁共振完全是0辐射的,患者可以放心检查。MRI曾被译为“核磁共振”,因为一个“核”的存在引起了不少误解,实际上“核”字源于受检者体内的氢质子核,所以核磁共振其实被称为磁共振更为准确,检查并无任何放射性,不用担心辐射。

那既然对患者没有健康危害,那为什么磁共振室要安个那么厚的门,上面还要写着“危险”?

这个大门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隔离干扰,外界的各种电磁波、医院的节能灯、大家的手机等等都是带电磁信号的,必须要隔离周边的电磁信号,才不会让外界干扰内部信号的采集。

第二个作用是隔离噪音。做过磁共振检查的人都知道,磁共振检查时,会听到呜啦呜啦的响声,即噪声。且噪声具有一定的节奏,还会不断地进行变换。那个声音,堪比精神污染。关上大门,从此周围就清静啦!

第三点是最重要的一点,隔离“外界干扰”。虽然磁共振对你没什么危害,但是你对它却有着极大的威胁!设备周围有强大的磁场,可以吸引各种磁性物质,别说氧气瓶、轮椅,就连医院的扫地车都吸上去过。

做磁共振有什么禁忌?

核磁共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没做过核磁共振检查,起码也听说过这个高级的机器。对颅脑、脊髓等疾病的诊断来说,核磁共振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

核磁共振检查“讲究”比较多,我们在新闻里见到,2016年上海肺科医院就发生过核磁共振设备吸住轮椅的事故。磁性假睫毛和纹身可以影响影像检查的准确性,还有一些小东西,如硬币,带进核磁共振检查室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危害。诸如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都要注意辨别材质,很多金属被禁止带入磁共振室。

另外,“幽闭恐惧症”也是核磁共振的一个“梗”。常有患者躺着做核磁检查,做到一半,找不到人影了,因患者幽闭恐惧症发作逃掉了。

CT与核磁_第2张图片

PET/CT辐射大吗?

判断复发转移,为何要查PET/CT?

常有患者说“给我来个全身CT”,其实CT是无法一次扫描全身,只有PET/CT才可以。因为狡猾的癌细胞,可能钻进肺部、肝脏、骨头,甚至脑部,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钻入。而单部位的检查,无法排除肿瘤是否转移到远处,需要借助PET/CT来完成。

PET,是“宠物”的意思(PET其实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的首字母缩写),可看出其已经成为现代核医学的新宠。PET/CT,集合了PET与CT的功能,既能通过PET获得人体代谢活动分子水平的信息,还能通过CT获得解剖图像,两种图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果。

PET/CT辐射大吗?致癌吗?

PET/CT确实存在辐射。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源自PET检查所用放射性核素以及CT两部分组成,CT为主要剂量贡献者, 受检者接受的总辐射剂量为两者之和。

先来看看PET-CT检查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显影剂)在检查中的剂量贡献。我国PETCT检查一般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氟-18(18F-FDG),按0.1 mCi/公斤体重的注射剂量来算,一般情况下受检者所注射的放射性显影剂的剂量不会超过10mCi。

再看CT部分的辐射剂量。有资料统计CT检查的辐射剂量占PETCT检查总辐射剂量的81%。PET-CT一般都是低剂量模式,辐射剂量低,不到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的1/2。但是,如果使用高剂量模式或增强模式,则CT剂量会明显增加。所以,PET-CT扫描中增加剂量主要是取决于CT扫描模式。

多项国内外研究数据表明,受检者做一次PET/CT检查受到的辐射剂量大约在8~13毫西弗(相当于做一次腹部增强CT受到的辐射剂量)。据统计,一个人如果超重15%将缩短预期寿命2年,而每天吸20支香烟预期缩短寿命6年,而一个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相当于做一次PET/CT辐射,其预期的寿命缩短仅为51天,所以PET/CT检查并不会增加受检者的致癌风险。

PET/CT辐射含量如何代谢?

PET/CT示踪剂的半衰期仅有2小时,也就是检查后2小时,体内就有一半示踪剂已经衰减,显像剂的放射性对人体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而且会很快代谢并随人体的尿液排出。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PET/CT检查的辐射很小,在检查后几个小时内,受检者身上大部分辐射含量都会代谢,并且在受检后多喝水加速代谢,就可以加快显像剂的排出,基本不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任何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检查后24小时内尽可能的不要接触孕妇和小孩子。

离开剂量谈辐射,都是危言耸听。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在CT、PET/CT等影像检查中,需要权衡疾病诊疗获益与辐射副作用之间的关系,只要受到辐射的剂量和频率在安全范围内,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实质性的危害!

人往往因为无知而恐惧,因为了解而获益。今天的内容,系统而全面和大家介绍了整个CT、核磁与PET/CT,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每天进步一点点,成为专业的寿险顾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CT与核磁)